: 補充:煩惱障--障礙解脫之障;所知障--障礙佛果之障
摘自:達賴喇嘛文集-教理釋疑
轉自: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問:一切遍知的意思是指什麼事情都知道嗎?
達賴喇嘛尊者答:
有部(即小乘宗義的毗婆沙宗)認為有遍知,但沒有一切的遍知,也就是說,(遍知
)如果去想某件事,一定會知道某件事;但是並不是每一剎那都了解每一件事,有不去想
的時候。而有部以上的宗義論師都說,(佛的遍知)每一剎那都了解一切法。
仔細去想,(每一剎那都了解一切法的遍知)這的確是存在的,因為我們的內心本身
就具有了解事物的能力(心識的覺知自性原本就具有明而了知的能力)。如水具有清澈、
澄明的特性般,但是因為水中存有污濁物,所以就無法呈現出清澄的特性,唯有透過經過
澄清,水的清澄的特性才能夠彰顯出來。
同樣地,我們內心了解事物最主要的障礙來自於所知障(內心由人、法二種我執的無
明習氣染污而有所知障),這個所知障好比是水中的污濁物。若能夠把這個污濁物去除,
那麼我們了解事物的能力就會自然地呈現,而且是淋漓盡致(即佛果覺悟的一切遍智)。
>>>>>
[1] 《大般若經》(唐.玄奘法師譯):
「永斷一切煩惱、所知二障麤重習氣相續,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乃名如來、應、正等
覺,得一切相智(一切遍智),超過一切聲聞獨覺智慧境界,無所不見、無所不聞、無所
不覺、無所不識,於一切法見一切相(佛陀的心識是每一剎那都了解一切法的正量)。」
[2] 摘自:《認知理論要點總集:開新慧眼》/法鼓學報主編廖本聖老師
所說明的「認知」(或稱作心識、覺知)其定義則為:「清淨而明知者」。必須符合
「清淨」與「明知」兩個條件,且缺一不可。「清淨」在此解釋為:「認知(心識覺知)
的本質不會受煩惱污染或影響」,光具備「清淨」這個條件還無法構成認知,要成為認知
還必須要有「認知(瞭別)對境的功能」,而此功能就是此定義中所提到的「明知」。
(註:十地菩薩的意識相續當中尚有無明習氣染污的所知障,障礙生起無間了解一切
所知品的智慧。成佛時內心完全淨除了煩惱障、所知障,佛的意知成就一切種智,一切種
智的意知每一剎那了解一切法,一切種智或說一切遍智、正遍知,佛才有的功德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