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由廣八事七十義契理現觀總義》倉忠仁波切(拉然巴格西學位) 教授
: 唯有以第六意知才能修止,止(奢摩他)與觀(毗婆奢那)皆是以第六意知修習而成辦。
補充:止、觀屬於心法,是以我們身語意當中,內心第六意知來修習止、修習觀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法語
現代社會太注重外在的物質(五欲塵),卻沒有關注内在心的價値。
現代的教育只注重前五知(外在感官物質追求享受),却很少關注(內心)第六意知。
第六意知,不特別依賴眼知、耳知、鼻知等前五根知。
我們修練的時候,應當暫時拋開前五知(拋開五欲塵),多關注第六意知。
這其中有奢摩他(止)也就是專注一境的認知,以及,毗缽舍那(觀)也就是分析式
的禪修,這二者(奢摩他安止、毗婆奢那勝觀)只屬第六意知,與前五知毫無關係。
應當多用時間於內在的價値上,多關注(內在)第六意知的品質。
>>>>>
[1] 如尊者說,我們的心,有前五根知的覺知,以及,第六意知的覺知
前五根知:眼知、耳知、鼻知、舌知、身知,其對境:色聲香味觸,也就是五欲塵。
尊者說,我們太重視前五根知,就是說,太過注重眼耳等前五根知對五欲塵的追求。
[2] 我們的身語意,主要是以內心第六意知修行,成佛時,佛的第六意知成就一切種智。
例如,尊者提到止、觀的修習,是以內心第六意知修行,止觀完全不是以前五知修。
又如,四無量心、慈心、悲心、菩提心、慚愧心、無貪、無嗔等善心都屬第六意知。
又如,三主要道說「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這三者都屬身語意當中第六意知。
[3] 我們有很多第六意知,注重意知的品質,即培養好的第六意知,去除不善的第六意知
好的第六意知,如疫情嚴重時,進入公眾場合,生起防疫意識,做好措施,又如進入
電影院,生起公德心的意識,把手機關靜音,避免影響他人。不善的意識,如貪心的意識
、嗔心的意識、無明的意識。佛教培養好的意識,如修習止觀、慈悲、菩提心、空正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