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版上一直在討論這件事情,
尤其307與紅37繞駛線改線之後,這個問題浮現出來,
先說明雙北地區 正副線 與 主/繞駛線的差異,
以雙北來說,正線與副線、區間車雖然都用同一個編號,
但是提交給主管機關「營運計畫書」的時候,是三份不同的營運計畫,
以主管機關認定就是三個不同路線,路線調整要個別經過審議
車輛配置數量「通常」是分開獨立計算,
605正、副、新台五、快 以及 837正、副、區 就是上述的情況
也因為分屬不同的營運計畫書,動態是各自顯示
而主/繞駛線則是營運資料都寫在同一份營運計畫上,
車輛配置數量也是共用,
除了307經西藏三民路、紅37經海洋都心之外,
685經吉林路、綠1經安康路、小7延嶺腳/返程經新明街/返程經珠海路、小36返程經天母
棕7經綠野香坡/建業路、930延大崎腳、939正經教研院、953正延板橋、
847正經貴興路、847區繞土城醫院、788繞水湳洞/繞海科館等都是如此
要比喻的話比較像公路與國道客運同一編號的主線與ABCD等支線的狀況,
但因為是在同一份營運計畫書上,動態都會掛在同一個編號底下顯示,
除了新北市的部分路線會因為差異過大,而特別採分別顯示。
以上兩類的差別在於「新闢路線」與「既有路線調整」的認定,
而營運計畫的申請規範原則上是看主管機關的指示,
當然以307與紅37來說,差異性已逐漸明顯,
但這些「繞駛線」都還在試辦階段(604縮駛至今似乎沒看到正式實施的公告),
或許這也是現行還沒獨立編號的因素。
以現在的時空背景來說,確實可以把這些繞駛線當作副線看待,
但業者不能直接以副線的名義標示,很有可能會被「熱心民眾」關切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