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politics 看板]
作者: hehe77 (銅豌豆) 看板: politics
標題: [心得] 社運再出發三:追求社會正義 從稅改切入
時間: Thu Mar 5 22:49:43 2009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台灣社會運動再出發系列三:社會福利運動的回顧與展望
主辦:勵馨社會福利基金會
主持:紀惠容(勵馨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與談:依筆劃順序
林萬億(台灣大學社工系教授)
孫一信(陳節如立委辦公室主任)
曾巨威(政治大學財經學系教授)
葉大華(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
蕭新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簡錫?(和平基金會執行長)
整理:陳朝政
「談到社運,目前真正可以上街頭的,只剩年輕人與婦女;老人、老農都
被買通了,政府對年輕人還不知道怎麼賄賂,而婦女是不被關愛的一群。
」面對社會福利運動的回顧與展望,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蕭新
煌表示,上街頭是為了改革政策,而非為了上街頭而上街頭。
那麼究竟什麼制度的改革,有必要動員民眾力量走上街頭?座談會主持人
勵馨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開場時提到,過去民進黨執政的八年,
究竟是使社會福利團體感到無力、充滿困境,或是「打了美好的一仗」?
如今國民黨重新執政,前陣子先是勞保年金通過,而郭台銘也說要捐一千
多億做公益,對社會福利到底有沒有幫助?
日前,行政院院長劉兆玄在一個工商團體聚餐的場合中,表示要減稅。這
令社福團體很緊張,因為究竟是要減誰的稅?而國民黨政府在一些社會福
利制度上的改變,也令人非常擔心。
座談會中,目前任職陳節如立委辦公室主任的前智障者家長總會副秘書長
孫一信則表示,若是不擴大稅收,社會福利預算也不可能增加。
「劫」富濟貧,追求真正公平正義
可見稅制不僅攸關社會公平正義,更有可能左右社會福利制度的品質。行
政院稅賦改革委員會副召集人、政治大學財經學系教授曾巨威指出,台灣
這幾十年的發展,漸漸可以發現有個趨勢:如果計算個人平均稅賦負擔,
不論跟其它國家相比,或是和自身從前相比,客觀數據顯示並不算重。
然而,若是問到主觀的感覺,便發現這樣的客觀數據,顯然與生活經驗不
相符。為什麼主觀感覺稅賦負擔很重,但客觀數據卻相對得輕?這個落差
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經過分析後我們發現,平均數字很低,不代表每人
所負擔的租稅分配合理,如果有一個人繳1百塊,一個人沒有繳,平均繳
50塊;從50塊來看,跟其它國家比並不算太高,但繳1百塊的人卻覺得很
重。
雖然平均帶給我們客觀數據,但大部分的稅賦集中在一般市井小民,所以
當詢問他們的主觀感受時卻會覺得負擔沉重。由此可知,平均稅賦是被不
繳稅的人給拉低下來。
這個問題是台灣最近十幾二十年來,造成租稅惡化現象的嚴重問題。要解
決這個問題就要改革稅制,而改革稅制的答案很簡單:就是讓不繳稅的人
繳稅,目前承擔大部分稅賦的人,要能夠降低負擔。只要符合這個基本方
向,改革目標就正確並值得追求實現;要檢視台灣稅改,也就是要從這個
角度進行檢驗政府政策,是否朝這個目標去落實。
所以,我們鎖定的目標就是那些有錢人,要讓不繳稅的富人能夠納進來、
無從規避。因此推展最低稅負制,只要所得達到某個標準,最起碼稅賦便
不能低於某個數字;不管多有錢,經過計算,所繳的稅絕對不會低於某個
數字,讓不繳稅的有錢人再也不能不繳稅。
要使富人再也不能肆無忌憚的不繳稅,就要把所有他能利用的減稅管道填
補起來;但既然能享受到這些利益,其力量一定很大,也因此,既得利益
者絕不會讓你從根本改變問題。所以,我們利用先進國家的經驗,採行最
低稅負制,快速、暫時性的解決這個問題。
此外,台灣還有個問題,那就是窮人繳交過多的稅。因此,我們下個目標
就是減輕窮人的稅賦。
對此我們提出新的政策——EITC,就是「勞動所得退稅」。這個制度在很
多先進國家已有長期實施的經驗;這個制度希望透過結合租稅和社會福利
制度,使低收入、低所得的貧窮家庭,或是貧窮之外還要扶養小孩的家庭
,能得到更多的退稅與補貼。
原則上,此項政策能配合最低賦稅,就能真正的「劫富濟貧」。
用「左手」為台灣勾勒藍圖
「如果要靠藍、綠兩個政治團體,構思台灣美好未來的藍圖是不可能的;
因為不分藍、綠都不可能偏向強調左派、強調公平正義的社會團體。」曾
任立委的和平基金會執行長簡錫?說。
他表示,資本家有一套說法:社會福利會讓人依賴,依賴使人懶惰,懶惰
則會拖垮國家發展。乍聽之下似乎合乎邏輯,因此要是沒有從最基本的論
開始,根本無從批判起。我們要用理論的基礎、社會的語言,形成衝擊,
成為推動的力量。所以台灣應該學習瑞典。
瑞典的社民黨是一個左派的團體;他們發動罷工最多的團體,執政後使勞
、資、政的協調平台成立,就變成罷工最少的團體。
瑞典維京人,過去是海盜國家;與台灣先民渡海,強韌與冒險患難的精神
差不多。瑞典受路德教派影響,重視家庭、道德與對貧窮的照顧;台灣則
受儒家文化影響,台灣文化中也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觀念。無奈
的是台灣左派運動很差,主要還是因為多是中小企業,無法產生良好的勞
工運動基礎。
所以要學習北歐,國家藍圖很重要,為什麼北歐國家繳這麼多的稅,沒有
拖垮財政?台灣並非要完全複製北歐,只是裡頭的價值如何實踐很重要。
例如現在國防預算太高,我們就提議用非武裝國防代替武裝國防;要杜絕
貪腐,透明化的監督就很重要,但沒有罰則的《資訊公開法》卻很糟糕。
政黨很現實,只看這四年,而不管百年之計。我估計,年底老農津貼又要
加碼,因為又準備要選舉。政黨只想短線操作,一旦這一代退休後把錢都
用光,舉債將愈來愈困難。
因此,社運團體要準備好藍圖,對國家有夢想,為下一波運動做好準備!
婦女與青年將是未來運動主力
台大社工系教授林萬億認為,雖然「正義」與「永續」是馬英九總統競選
時,社會福利政策上的兩大目標,但目前完全看不到。
然而,國家的社會福利工作外包,也導致社會福利運動的萎縮。有愈來愈
多社福團體,明明不是機構,卻也去承包服務,在盲目委託的情況下,從
監督變成被監督,也消耗了論述的力量。
我認為,解套的方法是分流:民間組織接手社會福利委託,就要做好打算
,設定範圍;而社會福利團體還是要走回來從事運動、進行倡導,如此才
不會讓社會福利運動的火苗快速熄滅。
因此,社會福利運動必須擴大結盟,重新集結;沒有重新集結,在這個完
全執政的環境下,與之相對的聲音便幾乎沒有空間。只有重拾舊路,不斷
透過便利的網際網路,把正確資訊、應該的了解傳播出去,喚醒民眾,利
用各種管道施壓。
因為馬英九、劉兆玄比較愛惜面子,不能夠容忍一些騷動,或讓他們覺得
礙手礙腳,社會運動就是要針對訴求對象的弱點施壓!
如果這些都沒辦法,我們只好上街頭。
但未來的群眾基礎在哪裡?當下勞工運動的基礎幾乎完蛋;而老人面對老
人年金,應該會感到有點保障,但是從老農年金中被岔開,國民年金的崩
盤將可預見,而老農又隨時都有可能被加碼。
身心障礙者呢?《身心障礙保護法》通過,幾乎不可能讓身心障礙者上街
頭。
所以只剩下兩種可能,都是未來要去面對這種情況的人;日本婦女在1980
年代走上街頭,逼出長期照顧制度,未來如果台灣長照系統變成長期照顧
保險,長期照顧的重擔最可能落在婦女身上。其次就是目前沒有什麼好賄
賂的年輕人。
社會運動團體應針對制度性的改革努力,對可能會受到更大傷害的弱勢者
,以及未來的一代努力發聲。
體制內、外改革多元並進
以實務經驗回顧社會福利運動的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
華,也同樣認為,稅改運動能夠成為未來社會福利運動一項很重要的切入
點。
她認為,就社會運動組織的立場,民間團體過去八年來與民進黨跳雙人舞
,從早期體制外跳街舞走向體制內的壓力團體。這段期間主要有兩個面向
的施壓;其一,2000年後成立的社會福利委員會,後來更衍生出審議式民
主的機制。
這些機制的目的是希望透過民間參與政策,將各種倡議議題放進去,但受
邀的多半是聯盟性質的團體。相較之下,地方團體的參與機會便沒有那麼
多。
其二則是社會福利績效考核。因為有制度考核績效,才能清楚檢視國家資
源分配。這部份也與稅制改革有關,因此不少多社福團體呼應泛紫聯盟的
訴求。
此外,由民間組織看待「馬上拼經濟」的政府,以及政治發展的過程,有
幾個契機可以掌握。首先是跟企業的合作;過去民間組織和企業多半是對
抗的關係,只有在募款時有需要才合作。但目前有個新的趨勢,就是「企
業社會責任」,這是否會產生新的合作?
此外,體制內是否要繼續參與這些委員會的行程?參與這些會議也相當消
耗團體能量,尤其一般組織的人力都很不足。最後,很多人都在關切,到
底是要回街頭,還是繼續在體制內抗爭?我認為,應該要多元並進,同時
持續跨議題的合作,並積極培育NPO人才。
區域結盟,加強地方監督能量
孫一信則建議,當立法院安排相關議程討論時,必須去關注,哪些法案是
錢坑法案,哪些又不符合公平正義?「很多魔鬼都藏在細節裡面」,社會
福利法案也是如此。
其次是地方層次的監督。大部分的社會福利法都已經通過,但地方執行層
次遇到非常大的問題;像是透過招標延宕,讓前半年都沒有辦法提供服務
,或是用名額限制,讓很多人無法請領津貼。
第三點則是形成區域式的聯盟。地方縣市的團體,經費和生存都掌握在縣
市政府手裡,要針對地方政府進行批判有困難;但全國性團體要去面對二
十五個縣市也有難處。因此,建議將台灣分成六區,讓區域內的團體能夠
向上提昇。
尋找新盟友,強化監督力量
座談的最後,蕭新煌綜合與談者的意見認為,2008年將是很關鍵的一年:
過去八年的老盟友沒有做得很好,讓人失望;當年一直都不是盟友的國民
黨又贏了,會不會變成新的盟友,還是根本不甩你?這些過去的盟友該怎
麼辦?難道對國民黨就放棄了嗎?
民進黨說要重新回到公民社會,並對社會團體發了一封信,信中說:「如
果我們做得不好…。」但這不是「如果」,而根本就是事實!連如果都不
敢拿掉,怎麼可能相信要改過?
此外,國民黨過去八年從不理會社會運動團體,團體應該批判這點,所以
要找路線,要找盟友。但就像林萬億教授所說,目前真正可以上街頭的,
只剩年輕人與婦女:老人、老農都被買通了,政府對年輕人還不知道怎麼
賄賂,對婦女則是連甩都不甩,婦女是不被關愛的一群。
上街頭是為了改革制度,所以不排除上街頭,但並不是為了上街頭而上街
頭,何況上街頭是很辛苦的事情。無論如何,制度、法令通過了,接下來
就是要進行監督。
資料來源
http://www.wretch.cc/blog/NGOTW/758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