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主義與基督教
文/吳茂華
早年讀歐美的小說、詩歌,書中描述人物內心靈魂、涉及到宗教情懷的地方,常常引起
我的好奇和興趣,由此對基督教衍生出來的西方文化,如巍峨的教堂建誅、精美的繪畫
藝術,欣賞不已。尤其對天籟般的教堂音樂、贊美詩,心往神馳。
然而,當我幾十年后真正進入教堂,第一次祈禱、敬拜、開口唱贊美詩時,突然有一種
芒刺在背的感覺——這種頂禮膜拜,和拜希特勒、拜斯大林,以及文革時期的毛崇拜,
何其相似?譬如,稱上帝為大君王、元首,信徒自稱是奴仆、子民!天哪,怎?仁慈的上
帝,也長了一張專制者的面孔?
最終,我還是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只是充滿了質疑和保留的?崇拜上帝是否與崇拜領袖或
英雄相同?基督教信仰和共產意識,有無共通之處?馬克思創立共產主義時,為什?要批
判宗教?
隨著進一步的讀經、過教會生活,我的感悟和思考一點一點地漸進深入。現從以下幾個
方面,談談基督教信仰與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異同。
方面一?崇拜神與崇拜人
崇拜,意味著一種向上仰視的心理態勢。在崇拜的對象面前,甘心降卑、俯首頌贊,希
望渺小、軟弱的自身,藉此提升到更高的境界??湯因比就說過,人類的宗教情懷是不可
剝奪的。這是人的本能情感。
古代中國人在《詩經》里頌唱?“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翻譯出來就是?偉大呵上帝,
洞察人間一切。世人相信“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管有無宗教信仰,遭遇困頓、絕境,
都會喊?“天哪!天哪!”人們還常說“天時”、“天道”、“天命不可違”、“天理不
容”、“天機不可泄露”等,不都說明,從古到今,人在靈魂深處是承認神“上帝”的
權柄和大能的!
人人都有崇拜的心理,但崇拜的對象卻大有區別。
基督徒崇拜上帝,承認天地間有一個至高者,他創造、統管萬物,是公義、真理、道德
規范的源頭和終極。人則有局限、有罪性,必須向上帝悔改。
而無神論者,似乎有著不敬也不懼天地鬼神的豪氣。可是真正無神論者是最不容易當的
,甚至是沒有的。往往不信天上的神明,就會信世上的東西。“不崇拜上帝,就崇拜領
袖”,就是一例。不畏懼神,卻畏懼騎在自己頭上的“偉人”。“偉人”一揮手,就乖
乖跟著走,走著走著就成了一只蟲豸或一顆螺絲釘。集千萬人的崇拜為一人所用,巨大
權力由此而產生,人間之“神”就這樣造出來了!
這樣的“人神”,以革命、人民的名義,支配人的靈魂、侵占人民的權益,挾制民眾變
成工具或奴隸,將國家、民族帶入黑暗深淵之中。把人當作神來崇拜,結果便是“圣人
不死,大盜不止”!懂得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為什?作家林達說“總統是靠不住的”,
為什么布什講演說要將“權力者關進籠子里”。
圣經《創世記》里,古蛇誘惑亞當、夏娃不聽上帝禁令,吃智慧樹上的果子?“因為神知
道,你們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們便如神能知道善惡。”(《創世記》3:5)這里
的關鍵,在于“便如神”。人間的英明領袖,代替了神,替我們分辨善惡,這就是人間
災難的開始。何時人能醒悟,認識到人有限、人性有罪,英明領袖是靠不住的,唯有上
帝是靠得住的,才能真正有尊嚴地站起來。
方面二?理想與天堂
圣經中的耶穌,道成肉身成為貧窮木匠的兒子,在世上傳大愛的福音。他特別體恤、憐
憫弱勢群體,對當時社會的黑暗、不公,不遺余力地譴責。例如,他多次指責法利賽人
,“侵吞寡婦的家產”(《馬太福音》23:14)。耶穌愛窮人的事例,在福音書里隨處
可見。圣經中斥責“富足人??只知積攢錢財。工人給你們收割莊稼,你們虧欠他們的工
錢??”(《雅各書》5:1-4)。
與此相似的是,共產主義亦極力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不公平,以及對窮苦大眾的剝削
和壓迫。不同的是,共產主義提倡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用暴力斗爭,推翻資本主義
制度,消滅私有產權,建立一個沒有階級制度、沒有國家和政府,并且進行集體生產的
社會,最終使人類達到“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人間天堂。
這樣的理想,和基督教的公義、平等等價值理念,是否相通呢?
共產理想的實現,是以劃分階級、暴力斗爭為代價的,是建立在人為的階級對立和仇恨
的基礎上的。犧牲千萬人的生命,推翻一個專制、殘酷的舊制度,建立另一個專制、殘
酷的新制度,正義、光明在哪里呢?但這就是一百多年來,俄羅斯、中國及其它共產國
家的歷史事實。
而基督教信仰呢?我們可看出,圣經里雖然也譴責富人,指出社會的不公義,但是以人
性有“罪”這一點為基礎的,并不以富人、窮人或階級來判別。在上帝的標準下,所有
人都是罪人。而凡接受十字架救恩的,同樣不分階級、貧富,都因信稱義,成為神的兒
女。
基督教是宣揚大愛的宗教,要求信徒不但愛家人、鄰居,甚至要“愛敵人”。這體現出
神的無限慈愛。愛敵人,雖然是極高的要求,不容易做到,但它至少是引導人的標桿。
更重要的是,它透露出基督教的理念?要化解人心的仇恨,不以暴易暴。耶穌斥責社會不
公,但他決不宣揚仇恨、不倡導你死我活的斗爭,而是用仁慈和愛、博大和寬恕,一點
一滴地改變人心、社會。
有人說,圣經里的信徒,也實踐過共產式的生活。引證的經文便是《使徒行傳》:“信的
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并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使徒行
傳》2:44-45)“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
己的,都是大家公用。”(《使徒行傳》4:32)
這的確與共產理念有相似的地方,但這樣的共產生活,是以信仰和愛為基點的,是自愿
的,并不是制度性的強迫。而共產主義的“共產”,是對有產者的強制剝奪,是通過斗
爭、化私為公的制度。
對于這一點,恩格斯看得很清楚。他在《大陸上社會改革運動的進展》中說?法國的共產
主義者“最喜歡的公式,就是‘基督教等于共產主義’。他們竭力想用圣經、用‘最早
的基督徒過的就是公社式的生活’等,證明這個公式”,然而“??即使 經里有些地方
利于共產主義的解釋,但是圣經的整個精神是同共產主義、同一切合理的創舉是截然對
立的。”
基督教的天堂,是圣潔、快樂的福地?“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
以前的事都過去了。”(《啟示錄》21:4)上帝的子民在那里享受與神同在、無限喜樂
的永恒之境。
共產主義的天堂呢?根源于馬克思創立的共產主義學說,人類社會形態從原始社會,發
展到共產主義社會,有其必然性。在“完美新社會”——共產主義理想社會里,完全消
滅了剝削、不平等,生產力高度發達,物質、精神生活極大豐富,個人得到全面發展,
是人間天堂。
如果說這是一種美好愿境、人間烏托邦理想,那還是有其審美意義的。可是一旦將其擢
升為必然性的歷史規律,并以此為人類的行動實踐和目標,就令人驚訝了。道理很簡單
,人類世界每秒都在發生大小變化,就連明天、下一星期的事情,都沒有定準,何況千
百年后的事?這人間天堂的依舊何在呢?
上世紀50年代末,中國有一著名口號?人民公社是橋梁,共產主義是天堂!宣布中國跑步
進入共產主義,結果是以餓死幾千萬人告終。60年代蘇共領袖赫魯曉夫有一說法很有趣
,他說共產主義就像地平線的太陽,又大、又鮮艷、又明亮,可是看得見、走不到。
不信真正的天堂,眾多唯物主義們卻拜倒在飄渺的人間天堂下。真是奇怪也哉!
方面三?原罪與新人
原罪不是指人類原有的罪。上帝造人時,是按照神的形象造的,那時人是無罪的。根據
圣經《創世記》的記載,由于始祖亞當在伊甸園違背了上帝的囑咐,偷吃禁果,墮落犯
罪,于是“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羅馬書》5:12)。
人類從亞當承襲了敗壞的心、朽壞的身體,原罪的影響臨到世上所有人。人的罪性,是
一切邪惡行為的源頭起因,因而造成沖突紛爭的世界。
上帝憐憫世人,派下耶穌道成肉身來到世上,救贖世人靈魂。而人悔改,重生得救,便
成為基督里的新人。這是人自覺、自愿的,是在靈魂里改惡向善,是以永恒的真理、公
義為標桿,成就了美好、良性、積極向上的人生。
基督教里的罪人和新人的觀念,是道德意義上的,并指向一切世人,不分種族、國家、
階級,具有普世、超越的價值。
馬、恩共產理論著作中,并未有“原罪”的提法,但按其階級斗爭的理論,無產者是被
壓迫、被剝削的階級,起來打倒有產階級、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具有合法性。在“勞工神
”的口號下,無產者的品德,先天優越于有產階級。而地主、資產階級是剝削者,剝
削有罪,所以具有“原罪”,應被推翻、打倒。
因此,毛澤東在《中國各階級的分析》一文中,明確地將地主、資產階級列為“革命的
敵人”。不僅如此,還將一般的知識分子、公務員、律師等,列為小資產階級分子,或
資產階級的附庸。這些人,同樣因身分,先天具有原罪,需要在無產階級專政制度下長
期改造。
從延安時代的整風運動,到1949年以后鎮壓反革命、反胡風、反右、文革等政治運動,
整治的就是“階級異己分子”。那些因階級劃分而有“原罪”的,被強制改造的人,屬
于可被隨意剝奪人身權利的“賤民”。這樣的改造是強制性的,反抗必然是死路一條。
而少數接受改造后被認可的人,就成為無產階級的“新人”。這種“新人”必具的品格
,是一切服從黨和領袖,徹底否定自己個人的利益,成為順服的工具。
這樣的理論體系中的罪人、新人,和基督教里道德意義上的罪人、新人,顯然是完全不
同的。
方面四?委身與舍己
人在基督信仰里重生得救后,價值觀改變,生活不再以自我為中心,而是以基督公義和
慈愛的真理,為人生最高準則。 經《哥林多后書》里說?“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并
且他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
《哥林多后書》5:14-15)這是明確地說出基督徒向上帝的無我委身的心志和精神,且
這種委身是因為被耶穌的愛所激勵。
在共產理論體系里,是強制性地對所有人進行思想改造。所謂的“興無滅資”,要求每
個普通人都應當具有無產階級的思想人格,成為共產主義“新人”。這種嶄新的人格,
建立在“無我”、“舍己”的基礎上。用毛的話來表達,就是“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自己的小集團或自己個人利益
出發。”
《紀念白求恩》一文,更表達出對這種“忘我精神”的贊譽?“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
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對工作極端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極端熱忱??我們大家要學習他
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這種“無我論”的關鍵點,是以所謂的集體意志取代個人意志,個人完全委身于集體,
且以此作為人生目標。群眾、集體、人民、大公無私??這些閃耀著道德光輝的詞語,極
具魅惑力。人多么容易被喊著這樣口號的人或集團所擄掠!這樣的口號,希特勒、斯大
林、毛澤東、金日成都喊過。“以天下之大公,為我之大私”的大盜、野心家,最需要
這樣無我的政治委身!
被譽為共產主義戰士的雷鋒,在日記里寫道?“我要堅決聽黨的話,一輩子跟黨走。對黨
有利的話、有益的事,我要多說、多做;對黨不利的話,沒益的事,我堅決不說、不做
。我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永生為偉大的共產主義事業而奮斗。”
這里不難看出,忘我舍己、為人民服務,就是向黨效忠!犧牲個人的,服從“極權主義
”的人格就由此而產生。這種宣傳,是假“道德高尚”的名義,讓人服從統治者的需要
。
可見,“把一切獻給黨、獻給領袖”,和“把一切獻給上帝”是不同的。前者的忘我,
是不自覺或被迫的,是凡人獻給凡人,最后墮入災難深淵。后者的委身是自覺甘愿的,
甘愿跟隨公義無私、 潔無罪的上帝,進入真理和光明之境。
所以,做上帝的奴仆和做人的奴仆,性質乃冰炭不同爐,結果更是南轅北轍。
把基督教的天堂搬到人間?
其實,共產主義理論在馬、恩創立之初,并非宗教,只是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而已。然而
20世紀初,自列寧建立了第一個共產主義國家,東歐、亞洲相繼建立共產國家,始有西
方學者發覺,共產主義推行、實踐的過程,有強烈的宗教色彩。
羅素就將共產主義看作一種宗教。他在《西方哲學史》里,把共產主義的一些表面形態
,與基督教作了比較。他認為,“辯證法唯物主義”在共產理論中,具有至尊的位置,
相當于“耶和華”在基督教中;“馬克思”相當于“彌賽亞”;“無產階級”相當于“
(神的)選民”;“共產黨”相當于“教會”;資本家應受的懲罰相當于“地獄”;“
千禧年”相當于“共產國際化的日子”??
在列寧以后的斯大林、毛澤東、金日成等,幾乎所有共產領袖搞的狂熱的個人崇拜中,
宗教色彩更加突出。這些領袖,最后豈止是“彌賽亞”、救世主,已升格成天上星宿、
人類的“大救星”了。倡導唯物主義、標榜無神論的國家,卻造出了一尊尊的人間“神
”,讓千萬愚眾來膜拜!
正因如此,生活在共產國家里的人,瘋狂地崇拜過假神,對偶像崇拜有深入骨髓的痛苦
記憶。所以,如今要進入基督信仰去崇拜真神,很容易產生心理障礙或抗拒。
我的一位文化人朋友就是如此。他說?基督教仁愛的理念很好,但崇拜耶穌很可笑。和共
產迷信相比,基督徒只不過是換了一個偶像來崇拜而已。像他這樣只看儀式、不問內容
,只看“崇拜”二字,不看崇拜什么,將神與人混為一談的,不在少數。
我理解這樣的人,因為我自己也有過如此的心路歷程。這也是我寫這篇文章,想弄清共
產意識和基督教信仰區別何在的原因。
前些年看過一幅油畫,印象深刻,至今難忘。畫的中央,是偉大領袖毛澤東,正面而立
,一手叉腰間、另一手戟指下方,臉上有一代梟雄之豪氣。在毛身后,或明或暗光影中
,有十幾名近、現代的政治、文化名人?盧梭、尼采、馬克思、恩格斯、希特勒、墨索里
尼、列寧、斯大林、金日成、卡斯特羅、波爾布特??幾乎囊括了現代無神論的思想家和
極權主義國家的領袖。
毛澤東左手所指的腳下地方,橫臥一具十字架上耶穌的身軀。我看著畫面,眼光久久停
留在耶穌枯瘦而悲憫的面容上,心靈受到莫名的沖擊。當時我并不是基督徒,但我讀懂
了?蒼天已死,‘紅’天當立——這些“人神”,正同襄共舉,打倒上帝,消除基督教!
“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所以這100多年來,無論西方、東方,血海尸山,
禍害連連??
結語?為什?共產主義有強烈的宗教色彩
“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鴉片”,“宗教是統治階級的工具”,這些話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
。既如此,為什?共產主義又有如此強烈的宗教色彩?
這是一個大問題,不是一篇小文能說清楚的。馬克思本人出身于猶太教家庭,6歲受洗,
16歲行堅信禮,全家都是新教徒(注),基督教理念對他創建共產主義理論,應該有很
大啟發和影響。
基督教有幾千年的歷史,共產意識有100多年時間。有人認為,共產主義理想其實是馬克
思把基督教天堂搬到人間。我想這是有道理的。
注?可參見有關馬克思生平的文章和書籍。
《世界歷史》2004年6期張倩紅的〈從《論猶太人問題》看馬克思的猶太觀〉一文中寫道
?“馬克思出生于德國萊茵省的特利爾城,祖父馬克思o利維是該城有名的拉比,祖母愛
o里沃夫更是出身于拉比世家。母親罕麗達o普列斯波格也出身于荷蘭的一個拉比家庭。
父親原名希爾舍o馬克思。1817年,35歲的希爾舍o馬克思接受了基督教洗禮,并把自己
的猶太名字“希爾舍”改為基督徒常用的“亨利希”。1824年,亨利希o馬克思讓他的6
個兒子都接受了洗禮,時年馬克思年僅6歲。馬克思的母親由于家人的強烈反對,沒有立
即改宗,但在其父母過世后,也接受了洗禮。”
作者是資深編輯、作家,現居四川。
本文刊發于《海外校園》第108期(2011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