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台灣信仰是多樣性的

作者: A6 (短ID真好)   2017-04-11 16:14:21
※ 引述《dagoma (兩津)》之銘言:
: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235
: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04160109-1.aspx
: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46194
: 雖說不想再討論,最後還是忍不住再貼一些網站說明,
: 台灣的信仰是相當多元性的,
台灣的信仰多樣性源於歷史因素 而不是本身的因素
: 無論你所謂的台灣宗教是不是從外而來、或是重新形成新宗教,
: 總之在台灣,他就是一個多元宗教的國家。
: 各自各尊重,我們不「拜」聖母,我們只尊崇天主。
拜聖母 這個問題 我基本上已經懶的解釋了
因為很多是被同為基督宗教的基督教歪曲的
而聖母地位的抬高的來源 源於傳教融合歐洲日耳曼的民族性
故去抬高了聖母的地位
: 沒想到一個「台灣宗教」用語引起另外的討論,也感謝A6的說明及耐心。
: A6大如果想繼續討論「台灣宗教」純度,恕小的無法再奉陪,
: 我只是想著對其他真實存在的宗教「各自尊重」罷了。
: 另外,天主教從一開始並沒有對祭祖就那麼開放:
你這說的一開始很好玩 你知道一開始是多久以前嗎?
用北京現存最早教堂 1655年來推算 至少4~5百年了
都可以說是用 用明朝教會的規定批判民國的教會了
: http://theology.catholic.org.tw/public/liyi/topics_ancestor.html
: http://www.gamebase.com.tw/forum/38008/topic/70113607/1
你可以跳到結論那裡去看
1.在中華文化中,自周以降,「祖先」已和「天」、「神」有所區隔,因此,
華人的祭祖,並不背離基督宗教一神的信仰。
我強調過 祭祖緬懷 和祭神的不同
2.基督宗教中,死而復活的生命,可以對應中華文化中儒家所特別強調的
「死而不絕」的生命。
我也強調過了 永生不衝突 另補充但和輪迴衝突
3.天主教會所體會的「諸聖相通功」的精義,正和儒家所說「事死如事生」
是互相呼應的。都是天上和人間的共融。
我也跟你說過了死後在天上依然會有教會
基督的一生,是由白冷(誕生之地)到耶路撒冷(捨生、祭獻之地),基督徒的一生,也
是由世界的生命和生活,進入永恆的光榮。未來,我們將和天父、基督、聖人們以及祖先
們在美麗的天鄉(天上的新耶路撒冷)重逢。這和儒家的「祭祖」,要與祖先「再連結」
的渴望,是相通的。
: 還有,荷蘭人的確有在台灣傳基督教:
我幫你畫畫重點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B0%E7%81%A3%E5%9F%BA%E7%9D%A3%E6%95%99
隨著鄭成功來台後宣告結束
和我說的有矛盾嗎?
我原話說的是鄭成功請他們回家
還有去看鄭成功時期
: http://ci6.lib.ntu.edu.tw/tamsui/subject/subject-3/17centry_1_religion.html
荷蘭人驅逐西班牙勢力後,也曾試圖派牧師前來佈教,但淡水、基隆
一帶早已受西班牙天主教影響,而且不久之後荷蘭人即被鄭成功逐出台灣,故對
北部影響極為有限。
你自己有看連結嗎?
: 重點就是,台灣很可愛,有各種宗教,對於人家的誤會我們就該解釋,
: 各自真實的信仰,勸人為善,沒有什麼不好。
: 打完收工。
回到你一開始的問題
拜本身就沒問題 問題在緬懷人還是在拜神
作者: dagoma (兩津)   2017-04-11 16:19:00
根據你的結論 我只能說 你我講的是同一件事只是你有你自己的見解 挑了些你覺得的看法 如此而已A6大的確頗博學 小的佩服 但我只求對其他宗教的尊重罷了閣下誤解的蠻深,但我也就此不再回應,某些情緒字眼就自重吧但得註明一事,我的"拜"一文是針對某跑錯版版友而po,引起爭論始料未及。
作者: theologe (表達你我的信仰~)   2017-04-11 19:33:00
A6大應是尊儒及祭祖、祖靈,而貶抑佛道;認為前者有討論空間,後者則沒有。我的角度(dagoma大怎麼想是另一回事)是在想這個「討論空間」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面?或者說,從何而來的討論空間?是認為界線分明、正邪不兩立?還是傾聽人們在其他不同與我的宗教中得到了什麼、體會了什麼、追求著什麼? 若是前者,如同可能是d提醒的,儒、祭祖、祖靈,也未必不需分辨正邪,正如同基督信仰中也可能入了迷惑;而若是後者,那即便佛、道也有傾聽之、理解之的「討論空間」,以從中找到福傳的接觸點。並且,儒、釋、道三者在台灣這個島上的人民(不分漢族、原住民等等)都是切不開的;或許A6大的角度就是認為應該切開後再來談。那這就是策略選擇的問題--的確不能說策略的不同不會影響到福音的內容...,不過,無論如何,各種策略或切入點,都應是開放思考的資源所在。若祭祖問題是明朝的意見,那清朝時的佛、道理解,就是定論了嗎?宗教如同活生生的人一樣,隨時在生長、脈動著,對於任何宗教的「定論」,真的存在嗎?畢竟是各種多樣的人在信仰宗教,宗教也不總是一成不變,或只有單調的幾個面向而已。1.重點是要區分談融合還是談福傳。 2.無論如何,評論祭祖或佛道,本都是「其他宗教」的事;就像人家要說耶穌只是菩薩之一,怎麼能說不關基督教的事、只是佛教內部的融合或福傳議題? 3.說實在A6大認為基督信仰與本地宗教文化對談,應擺在融合範疇,而不是福傳範疇,這也是有爭議的;問題在於怎麼理解同處與異處(都各是複數),又要放大哪個同處或異處。 4.嚴格說來,佛教、道教的信仰重點或終極關懷,都不是多神信仰(其流俗化或普羅化的版本,民間宗教才是)。 5.佛跟道都可以有儒家化或人文主義化的版本,並且可能更是知識份子大部分理解及接受的版本。 6.故說祭祖只是文化可融合,那佛道也可以只是思想文化可融合。重點只是要放大哪個角度或同處、縮小哪些差異罷了。7.不過我同意,談融合,祭祖比佛道更少爭議。應該是說,你對他們有何定見,與他們信的、活的、感受的、追求的,仍是有落差;更何況「他們」是複雜的多元。正如他們要定論耶穌只是菩薩之一、雅威是壞神,也不影響基督徒按我們的傳統、教導、各種信仰模式去生活。當然,若你是在談「你個人」的融合模式,那你當然有你的詮釋模式與融合模式--是應當被尊重的。若回到原來原貼談的,媽祖的母親意象,與聖母的母親意象,以及兩邊的宗教思維、感受、追求等等之交流,A6大認為是會造成多神論與基督信仰一神論架構的衝突嗎?從人性中對於母性的追求,如何演變為多神論的架構呢?母性,可以被偶像化為神性;但可不可能反過來,在媽祖的神性中,從母性的感受與經驗,轉回到人性的共通感受?媽祖繞境,只能有一種鞏固偶像崇拜的可能,而不能有回歸台灣文化內在深耕詮釋的可能嗎?而在這個角度,不會是一個與基督信仰的接觸點嗎?我不是在談融合模式;宗教間對話傾聽並不預設什麼。不過沒什麼好再說明解釋的,我表達得算清楚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