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其出不訢,其入不距;翛然而
往,翛然而來而已矣。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終;受而喜之,忘而復
之。是之謂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莊子‧大宗
師》)
道家的「無為」並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以平常心去做。人之所
以會失去平常心,可能的狀況有兩種:一是對於自己做得到的事,往
往因此沾沾自喜,留戀、執著過去的成就,造成心靈的躁動、陷溺,
原本的好事反而變成包袱、負擔。二是對於自己做不到的事,則會用
一些未來的理想(如考試一百分)來檢視、鞭策自己,造成心靈的壓
力、創傷,因為有期望就會有失望。兩者都不是修養心靈的好辦法。
莊子在第一段以「真人」做為道家的理想人物。真人既不貪生也
不怕死;遇到好事不特別高興,遇到壞事也不特別排斥;面對任何事
情都是來去自如。真人做每一件事情都不忘記初衷(不忘其所始),
也不期望一定要達成某些目標(不求其所終)。事情來了就高高興興
去做(受而喜之),做完就馬上放下,讓心恢復虛靜(忘而復之)。
「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心」和「人」是負面的,也就
是前一段說的主觀想法,包括過去的成就和未來的理想,以及由這些
想法衍生出的躁動、陷溺、壓力、創傷等情緒。「道」和「天」是正
面的,也就是每一刻都可以用「空空如也」的心恰當地回應、處理外
界的人事物,使心物、心境和諧一致,沒有矛盾衝突對立,才是「真
人」。真人也可以理解成「真實活著的人」,過去和未來都是虛幻的
,只有眼前當下現在,才是我們可以真正發揮力量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