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夢憶》張岱的故國回首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金瓶梅)
張岱(1597–?1680)生於晚明富庶江南的書香門第,是一位治學嚴謹的史學家,也是一
位深諳享樂趣味的生活藝術家。
崇禎十七年(1644)明朝的亡覆,將張岱的人生切割成截然不同的兩階段。在他〈自為墓
誌銘〉中,他如此說:「少年紈袴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
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
書蠹詩魔。」而國破家亡後呢,「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與殘書數帙、
缺硯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斷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極度殘酷的現實,讓張岱幾度「每欲引決」。然而,終於堅強活下來的原因是,他發願要
為故國撰史。歷經二十七載饑寒交迫的苦辛,張岱完成了明史《石匱書》,還有《琅嬛文
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與《四書遇》等文學
名著。
「明清小品」在中國文學史上,早佔一席重要地位;而個中翹楚,最富盛名者當推張岱這
本文字雅致清麗、思想浪漫溫厚的《陶庵夢憶》。
可以想見,張岱寫史記實,以文寄心。在莊嚴端凝的史學著作與淡淡感傷的往事追懷中,
他記錄下那個年代曾經有的華麗與滄桑。
痛苦過去,美,留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