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二章末兩句:"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網路上找到的解釋,大概意思是:正因為不居功不自誇,所以功績不會泯滅。
問1:難道說,道德經在教人如何擁有功績嗎?
問2:反問,如果"居"了,那就會"去"嗎?如果我居功或自誇功勞,那我的功績就會泯滅嗎
?
答1、2:應該不是在教人如何擁有功績吧。
所謂功績,是在世人眼中聖人的功績嗎?我想:由於為無為,所以世人根本不曉得聖人做了
甚麼,何來覺得聖人有功績?世人唯一知曉聖人有功績的可能,在於聖人自己說出來,一說
出來世人就知道了,何來泯滅?還是說,一說出來,世人都不相信,所以泯滅了?
或者,所謂功績,是聖人自己覺得有功績嗎?功績泯滅指的是,如果聖人自誇則反而覺得自
己的功績沒了嗎?這不是很讓人疑問嗎。
我覺得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開花結果了就是結果了,如果無為而治算是功績,那有功績
就是有功績,不會因為居功或自誇而消失,也不會因為保守秘密不說出來而消失。
問3:所以,所謂"弗居"是弗居了甚麼?所謂"不去"是不去了甚麼?
答3:我的想法是,"去"有"距離、遠離"的意思,而受辭有兩種可能:
一是不遠離人民;由於聖人不居功,就跟一般人民一樣沒甚麼特殊,所以不會被拱起來高高
在上而遠離人民。
二是不遠離道;不居功,就像道那樣,或者像可見的天地那樣,為而不恃,如此聖人不居功
則近乎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