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neohippie (米國聖光肥魯八嘎囧)》之銘言:
: Theologe 你的論述是:
: 1. 真實的信一定有愛神愛人的展現,兩個是綁死的。
: 2. 但人還是因信稱義
: 3. 所以行為只是真實信的健康檢查。
: 4. 也就是說,沒有在愛人的,應該也是沒有信的。
: 5. 偶爾不愛人沒問題,要「持續」不愛人才是沒有信、沒過健檢。
: 6. 這種持續不愛是一種變「質」,不關「量」。
: 問題:
: 1. 所以,啥是「持續」不愛人? 信教後突然停止愛的人嗎? 這種人要去哪找?
: 沒有情感的psychopath怎麼辦? 先天判沒有得救?
「愛神愛人」作為品質,就是從「內心」發出來的知情意行,
所以為什麼說是「信心」,因為那就是信心的「內容」。
「愛神愛人」可量化觀測,但那是單指一次、兩次、n次的知情意行,
若次數很多,那當然是可以進去「勸勉」的指標,
但不代表能夠論斷對方的「內心」或「品質」中的「愛神愛人」之心念。
所以「愛神愛人」終究不是量的問題,也就不是人能夠完全論斷的事情;
人只能勸勉,無法論斷。
再者,可考慮為何有人把agape翻為理性愛(我其實不完全認同),
看林前13就知道,agape不完全是軟性的東西;
缺乏情感表達的人,不代表他內心沒有愛,
而只是他的表達他人難以理解罷了。
耶穌也罵過法利賽人難聽的詞
(保羅也罵過很多人),
表示耶穌不愛法利賽人嗎?
至於其他限制,之前說過,上帝會有他的「公平」;
所以「表現」之「量」,真的不是「愛神愛人」的決定點。
很多殺人犯或強姦犯,平時也都謙恭有禮,鄰居都稱好,
記得之前有人有貼某個教會長老是連續殺人犯....
當然,不是說殺人犯或強姦犯就沒有信神/愛神愛人的可能,
只是單純說,人能夠觀察到的「量」,根本無法做最後的判斷/論斷。
「知人知面不知心」就是很簡單的歸結。
: 2. 持續在犯罪的基督徒怎麼辦? 板上哪位基督徒沒有「持續」在犯罪?
那要看誰卻沒有持續悔改、掙扎、尋求神的幫助與榮耀囉
: 3. 行為心理學 (behaviorism)專門在量化偶爾與持續的行為,為什麼「持續」
: 非量化?連人的個性 (personality) 都是因素分析 (factor analysis) 量化來
: 的。你那個「質」與「量」是怎麼分的?
可觀測的終究是「知人知面」,
品質的部份就是「知心」的部份。
而實驗室中的觀測,是脫離現實生活的脈絡,
但若回到生活脈絡去觀測,
很多干擾因素又會進來。
當然,比較靠近對方的人,
可能可以知道部份對方的心,
但有時老夫老妻常說,
對方心中還是有一塊是自己不瞭解的...
: 4. 就算是質的資料 (qualitative data),也是可以量化的 (thematic analysis)。
: 而且這種量化分析是質式資料的主流報告型態。若行為是無法量化的質,
: 那你這個質到底是啥? 完全無法測量的行為長甚麼樣子?
: 質與量的論述並非問題中心,因為原本討論,行為就已經是「質」的展現,而非
行只是質的線索,無法論斷內心;
因為人內心的思慮與考量或者脈絡是複雜的。
: 單是某種計量。一個人為甚麼沒有好行為? 根據 Theologe,是因為這人沒有真實
我的講法是「可懷疑但不可論斷」吧,
不要亂跳躍、修改我的意思。
: 信。這是質的展現,不是量的展現。把「量」拿來講只是模糊焦點,因為我們
: 理所當然可以觀測與計量「質」的行為資料,沒辦法拆開的。
: Theologe說有時沒有好行為沒問題,重點是「質」沒有改變。那現在問題來
: 了,甚麼情況下算是質沒有改變,甚麼情況下算是質有改變? 一個原本信基督教,
: 後來改信佛教,但又持續有許多善行的人算是有「變質」嗎? 一個是信基督教,
: 持續上教堂,但同時又持續混黑道的人算是有「變質」嗎?
所以只有他本人知道(部份),或者他本人也未必完全認識自己,
所以保羅說他也不論斷自己;
論斷/審判是上帝的事情;
人能做的是勸勉,但也可能勸勉錯誤。
人就是這樣子的有限性。
: 若說只是 持續 vs. 無持續之分,那問題還是很多。還有持續在犯各種大小罪的基督
: 徒怎麼辦? 您老大沒有「持續」在犯罪? 原本是基督徒,後來變持續做善事
: 的佛教徒呢? 所謂行為的「質」到底是甚麼? 不論如何,似乎不是持續與否那麼簡
: 單。
: 把「真實信」與愛神愛人「行為」綁定的下場是,你給出了一個可觀測
^^^^^^
: 與測量的標準,但對於這個標準的實際操作定義 (operational definition)
^^^^^^^^^^^^ ^^^^^^^^^^^^
我本來就否定了;就算你可以觀測,也無法觀測「全部」,人沒有上帝的全知視角。
所以沒有操作定義、SOP這些東西。
但這樣會取消我們勸勉他人的應然嗎?不會。
只是勸勉不能「變質」為論斷。
: 又無法論述清楚,導致結果是會讓許多基督徒與慕道友困惑,不知自己是否是
: 有「真實信」,永遠在懷疑自己有沒有通過Theologe版本的信心健康檢查。
: 我問一個簡單的問題來舉例好了 。是要多「持續」才算是有變質? 每個月持續
: 發一次謾罵文算持續嗎? 還要每星期才算持續? 每天都在發一些嘴砲文跟人鬥嘴的
: 能宣稱不是「持續」不愛的嗎? 若是一個每天「持續」都在跟版友鬥嘴的
: 人,發出攻擊字眼頻率在本版排前幾名的人能稱自己是有愛又有真實信的,那我想
: 板上幾乎每位版友應該都是有真實信了。但反之,若是頻繁嘴砲推文算是沒有愛,
: 是一種「變質」的展現,那本版應該沒有任何一位是有真實信的了。
: 重點: 當你綁定信與個人行為時,你的「實際操作論述」(operational definition)
: 就會出現很多問題。你會沒有辦法用清楚案例來解釋說 XXX是有真實信的,
: 但YYY沒有真實信,信仰會變成一種無止盡的自我懷疑與批判。要能解決這個
: 自我懷疑的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到那種一次得救並開始成聖道路的論述。
: 這種論述下,信是與十字架上帝救贖的行為綁定,並不與個人行為綁定。
: 因為上帝的救贖預設就已是完整完美,沒有個人行為不完美的問題,
: 所以也沒有啥好懷疑的。
信仰本就是不斷知罪-認罪-悔改的過程,
在主的愛中,這件事情有何可懼怕?
現在有問題的是那些不再知罪-認罪-悔改,
甚至改變宗教的人;
「一次簡單信就得救」說他們不用擔心得救問題,但這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