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讀李麗娟的書,
又勾起我一些回憶。
其實有些事我兩年前就講了。
我們的討論與表達,本就是在幾種不同的語言間跳躍,
一直在做著翻譯、溝通、對話的工作。
最基本可以分為:
A.日常語言:例如鄉民語言、職場、生活等等;不同的族群及場合其實也有不同。
B.信仰語言或教會語言:就是我們一般所謂的屬靈術語;不同的教派傳統其實也有差異。
C.學術語言:含神學及其他各個學科;不同學科間也會有溝通障礙。
「靠爸」是A,一般用的「依靠」也是A,一般用的"depend on"也是A。
變成屬靈術語的「倚靠神」是B。
從原文來探討「倚靠」的字義與概念是C,
用神學、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等學科來談「倚靠」,也是C。
本板主要的衝突是發生在B,就是不同的教派傳統與經驗,
造成的溝通誤會乃至真實的差異與衝突。
A說實在也會有衝突,但比較少一點,或者比較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