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所謂的無法證明/有懷疑空間

作者: theologe (表達你我的信仰~)   2018-05-26 10:15:39
1.
還是要回到兩個概念的區分:
「知識」
「信念」
詮釋不能說上帝存在是確實的「知識」,
但詮釋可以得出上帝存在的「信念」。
這個區分Dai掌握不到或是故意略過,那就是一直迴圈。
(1)「我極度懷疑A是B殺的」
(2)「我相信A是B殺的」
(3)「我知道A是B殺的」
這三者是有程度上的差別,
但(1)跟(2)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即便你有異議。
就算不談(1)跟(2)的同與異,
但(2)跟(3)就是不同的。
一個被害人家屬、警探可能一生都處在(2)的狀態,
但務實的法院就要在(3)上面產生判決,而(3)跟(2)未必一致;
但這個判決又只是「務實的證明」(自由心證主義),未必是真實,
故還能上訴或者有各種的司法救濟。
2.詮釋循環不是循環論證
http://www.bp.ntu.edu.tw/hdbih/new_page_14.htm
"在這樣的傳統底下,高達美(Gadamer, 1989)發展了他的哲學詮釋學(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他認為理解的先決條件既不是現代西方哲學所執著的「方法」,也不是
古典哲學的「主體」,而是啟蒙運動以來,哲學所致力清除的「成見」(殷鼎,1990)。詮
釋者總是受到他的一套「成見」(pre-judice)所指引。啟蒙時代的哲學家犯了如下的錯誤
,他們以為成見是全然負面的,是歷史家在尋找客觀真理時,應該且可以加以克服的。高
達美稱之為「成見的成見」。他在pre與judice之間加了「─」,以強調成見並不是一件
壞事,而是瞭解新事物所必須的先前理解。理解的行動總是牽涉了將理解對象的陌生性加
以克服,並將之轉化成為熟悉的事物。
[...]
成見既然是歷史理解的必要條件,因此成見應該成為詮釋反省的對象。理解因而是批判的
。在理解中,詮釋者的先前理解不斷地遭到質疑與檢驗。所有人的理解都植基於特定的歷
史與文化之中。沒有外在於歷史與語言的阿基米德點。高達美強調任何理解與批判的歷史
性格。雖然他認為我們找不到一個絕對的立足點,他並不否認合法批評的可能性。"
帶著「成見」去詮釋,不是循環論證,而就是所有詮釋成立的先決條件。
所謂「成見」就是我們的各種「信念」,
孔恩的講法,就是「典範」。
也就是各種我們的「理所當然」。
有些理所當然有些理由,但有些只有一些直觀(平行線不相交),
或者有些只有一些片面的經驗與理由去支撐;
「上帝存在」、「上帝不存在」、「人本應該敬天法祖」、
「一切都應該照科學行事」.....
這些都是這樣的信念/成見/典範,
或者說,就是不同的「傳統」、「人的歷史性」。
「合法批評的可能性」,就是成見/信念被修正、推翻,乃至「改宗」的可能。
但「合法批評」,例如Dai認為聖經所寫、基督徒所論盡是荒謬,
其實也仍是「詮釋」之一種罷了。
因為總是有人認為聖經所寫充滿美善,
基督徒所論有的荒謬,有的是美善。
當然,若一個基督徒有一天讀聖經讀到滿是荒謬,
他就可能放棄信仰;
而若一個無神論者有一天讀聖經突然發現其中的美善,
他就可能進入信仰。
※ 引述《DaiRiT (戴爾特)》之銘言:
: ※ 引述《theologe (表達你我的信仰~)》之銘言:
: : 另請參#1R111nQb。
: : 詮釋無法得出上帝存在的「知識」,
: : 但詮釋可以得出上帝存在的「信念」、「情感」、「作法/回應」等等
: : 上帝存在的信念可能先於「這次有意識地詮釋」,
: : 也可能是「這次有意識地詮釋」後才產生的,
: : 這其實不重要,
: : 也沒有什麼循環論證的問題,
: : 因為詮釋不是論證。
[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