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不相信聖經各卷作者對酵或飛鳥有相同解讀,進而不接受"以經解經",
所以以下小弟嘗試用主耶穌自己所透漏的蛛絲馬跡
來說明: 神國芥菜種比喻中的飛鳥就是指撒旦。
馬可福音
4:1 耶穌又在海邊教訓人。有許多人到他那裡聚集,他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裡,眾人都
靠近海,站在岸上。
4:2 耶穌就用比喻教訓他們許多道理。在教訓之間,對他們說:
4:3 「你們聽啊!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
4:4 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
4:5 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
4:6 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
4:7 有落在荊棘裡的,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就不結實;
4:8 又有落在好土裡的,就發生長大,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4:9 又說:「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
4:10 無人的時候,跟隨耶穌的人和十二個門徒問他這比喻的意思。
4:11 耶穌對他們說:「 神國的奧祕只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
4:12 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回轉過來,就得赦免
。」
4:13 又對他們說:「你們不明白這比喻嗎?這樣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
4:14 撒種之人所撒的就是道。
4:15 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聽了道,撒但立刻來,把撒在他心裡的道奪了去。
4:16 那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立刻歡喜領受,
4:17 但他心裡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
了。
4:18 還有那撒在荊棘裡的,就是人聽了道,
4:19 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進來,把道擠住了,就不能結實。
4:20 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
一百倍的。」
列出以上這段經文,可能有人會說:這個比喻跟芥菜種成樹的神國比喻有何相干?
其實小弟列出這經文,乃要指出的是解經關鍵乃是第13節。
請注意耶穌在該13節明說:若不明白馬可4:3-8的比喻,就不能明白祂一切的比喻。
這透漏了主耶穌在馬可福音4:13-20的解說乃是耶穌其他一切比喻的解釋鑰節。
因此當藉由耶穌對此關鍵比喻中之飛鳥的解說,進而去了解耶穌的其他神國比喻中的
飛鳥意涵,而此關鍵比喻中的飛鳥就是撒旦。
另要說的是,馬太13章裡耶穌講的其他神國相關比喻中,
有提到仇敵撒稗子在麥子中(參馬太福音13:24-30)、網子捕到不好的(太13:47-50)、
有壞的結果。這些顯示眾神國比喻並非都只講好的事物與結果。
由此也可看出某些對酵與飛鳥朝中性解或朝正向解的解經說法之立基與理由顯得較弱。
※ 引述《pinjose (jose)》之銘言:
: ※ 引述《iwcuforever (大路尋騎)》之銘言:
: :
: : 馬太十三章說的芥菜種比喻,
: : 自己讀感覺單純是說神的國是由極小繁增到大的意思,像馬太十七章的信心也用過芥菜
: : 種的比喻,是一樣的比喻意味。
: : 但有聽弟兄說這有屬性敗壞的意思,
: : 理由是芥菜長成樹是不自然,屬性變質了,
: : 但感覺他們的說法理由不是很能說服我,
: : 因為照這邏輯馬太十七章就很難解釋,
: : 有版友能分享討論看看嗎?
: :
: :
:
: 馬太13章
:
: 飛鳥出現兩次,你覺得是不同的嗎?
:
: 不,第一次表示撒旦,第二次應當還是撒旦,這是一致原則。
:
: 所以大樹讓飛鳥棲息,不就是教會摻雜那些惡者嗎?
:
: 剛好與其他比喻類似
:
: 有麥子與稗子
:
: 麵糰發酵(聖經中酵是預表邪惡應該是共識)
:
:
:
: 至於17章,兩者是在講不同範圍的事
: 前者在講國度(教會)
: 後者在講信心
:
: 那時,門徒暗暗的到耶穌跟前來,說,我們為甚麼不能趕出那鬼? 馬太福音 17:19
:
: 耶穌對他們說,因為你們的信心小;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
: 對這座山說,從這邊挪到那邊,它也必挪去;並且在你們就沒有一件事是不可能的。 馬
: 太福音 17:20
:
: 芥菜種已經是最小的種籽了,意思是,那些門徒裡面根本沒有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