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df62 (老漁)
2023-01-16 17:20:55我從神學的角度,並從召會的立場回應吧。
倪柝聲很早就發現加爾文主義和亞米念主義間的衝突乃是沒有屈服『得救』與『得勝』。
所以,他在《基督徒報》(卷一)說到:
書名:基督徒報(卷一)
救恩與賞賜
所以明白救恩和賞賜的分別,是明白啟示錄的要件。若不明白救恩與賞賜的分別,讀到啟
示錄神對待聖徒的公義,就不易解說了。神藉著約翰說出永生的道。在福音裏,他說到得
永生的方法。在書信裏,他說到永生的表顯。到了啟示錄,他就說到得著永生(得救)之
人的審判。所以,啟示錄這本書對於信徒少有涉及他們的得救問題,乃是涉及他們的得賞
問題。這書說公義;賞賜是神公義的行為,所以這書說賞賜。所以我們讀二章、三章,看
到那裏並不題及得救問題,而是說到基督徒的生命、工作和得勝。知道這個,不特容易明
白二章、三章,就是後來各章的道理,也能明白。
因為聖經裡面確實提到救恩既是永遠不會失去的,也是會根據人類的善工失去的。大前提
如果是:聖經無誤。那麼,基督徒就要承認這兩件事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聖經中兩個不
同且相輔相成的真理。這是召會在處理神學爭議時候的標準立場:只要是聖經說的,都是
對的。衝突都是人搞出來的。所以,如果有衝突,還是要回到聖經找答案。
而在教義發展的歷史中,首先由奧古斯丁Vs伯拉糾,後有加爾文Vs亞米念。兩次的爭議基
本上處理的是同一個問題:神的工作和人的責任如何在救贖論上協調一致而不會無限對立
。奧古斯丁和加爾文強調神的工作,而伯拉糾與亞米念強調人的責任。前者走到極端,基
本上就是『宿命論』;後者走到極端,基督在十字架上完成的救贖工作就不是永恆和大能
的,人的得救乃是根據人屬靈的情況,可能今天是得救的,明天就是滅亡的。
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教父們基本上都採取『神人合作說』,這個被華人基督教的改革宗
(事實上是非常極端的改革宗分支)批判的一塌糊塗的立場。這個立場,往往被抹黑為『
半伯拉糾主義』。
而根據傳統神學界定異端的標準,異端乃是在三個領域違法了大公教會的正統教義:三一
論,基督論和救贖論。而在救贖論上,不能違反的,乃是:否定基督在十字架上完成之救
贖工作的永恆性極其大能。也就是說,奧古斯丁—加爾文的神學張力是正統救贖論不可被
推翻的基礎。
所以,這是召會首先肯定的。以下是倪的另一處文字:
書名:得勝的生命
第三篇 得勝生命的性質
弟兄姊妹們,我們有個頂大的錯誤思想,就是以為得救是白白得來的,而得勝卻是靠自己
。我們知道,得救不能用一點點功勞,不能加增一點點行為,就是簡簡單單的來到十字架
下,接受了主耶穌作救主就可以了。這是福音!我們想說,不能靠行為得救,但是我們想
說,得救了之後該作好。你是說,你不能靠作好得救;但你卻說,你想靠作好得勝。我告
訴你,你不能靠作好得勝,像你不能靠作好得救一樣。神根本說,你一點作不好。他在十
字架上替你死,祂也在你裏面替你活。出乎肉體的總是肉體,出乎肉體的神一點都不要。
我們都是想,得救是靠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替死。等到得救了,就想作好,就要作好,就
盼望作好。但是,我問你,你得救這麼多年,到底作好了沒有?感謝讚美神!我們一點都
作不好,我們一點都不能作好。阿利路亞!我們一點都作不好。感謝讚美神!得勝是祂賜
給我們的,是祂白白賜給我們的!
倪柝聲的這段話是典型的加爾文主義的立場:『我們知道,得救不能用一點點功勞,不能
加增一點點行為,就是簡簡單單的來到十字架下,接受了主耶穌作救主就可以了。這是福
音!』所以,救贖工作的根本是十字架,不是人的任何努力——伯拉糾和亞米念的著重點
。所以,得救乃是『靠主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替死。等到得救了,就想作好,就要作好,就
盼望作好,』與我們這個人的好壞,做了多少好事?都無關。
但是,如果僅僅停在這裡,那就是極端加爾文主義的立場,結果就是『信耶穌後躺著被轎
子抬進天堂』的心態。所以,倪柝聲進一步指出:
書名:得勝的生命
第五篇 如何進入得勝的生命
但是,我們是以為在得救之先,修理又修不好,改良又改不良,進步又不進步,只好讓它
去。但是,得救了之後,我們卻打算修理修理、改良改良、進步進步,好得神的喜悅。所
以,得救了之後,就立志要作好。弟兄姊妹們,我問你,你立了多少次志?你作了多少的
好呢?你在神面前的應許頂多、頂屬靈。你對神說,你要我作這樣可以,你要我作那樣也
可以。你應許神明天要早起,應許神後天要熱心。你應許了這麼多,到底你作成了多少呢
?有一位西國姊妹說,她應許了神三十幾件,可是結果一件都沒有作好。哦,我們沒有接
受神對我們的估價,我們沒有承認神對我們的斷案。我們是已經定規要槍斃的了,但是,
我們還在那裏打算請醫生,還打算在那裏換一件好的衣服呢。
倪柝聲在這段話裡面,明確的跟伯拉糾—亞米念的立場切割。所以,『得勝』(標題),
不是修理、改良、進步這些傳統基督教認為的做法。因為,這些都是人的工作,不能與神
的救恩聯繫起來。
在和伯拉糾—亞米念的立場切割後,倪再進一步指出:
書名:得勝的生命
第三篇 得勝生命的性質
弟兄姊妹們,甚麼叫得勝呢?得勝,不是你自己得勝;得勝,是基督替你得勝。聖經裏只
有一種的得勝,就是加拉大二章二十節所說的,『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
裏面活著。』福建人有一句罵人的話,就是『死無變。』意思是死都變不好的。我在北平
曾對弟兄們說,我們個個都要對自己說,『死無變。』感謝讚美神!不是我改變了,乃是
把我改換了!
這段話最重要的一句話是:『得勝,不是你自己得勝;得勝,是基督替你得勝。』所以,
有基督,才能夠得勝。沒有基督,就沒有得勝。這句話補足伯拉糾—亞米念的缺失。因為
,如果人類的善工不是來自基督——這往往是神學爭辯中被忽視的關鍵,那麼人類就是靠
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靠基督的救贖,得到救恩——這是改革宗傳統上對於亞米念的批判重
點。所以,人類的善工,乃是那個作為『新生命』的基督自己『活出來』的結果,與我這
個人好壞無關。
所以,召會方面與傳統的加爾文和亞米念主義不同。加爾文和亞米念這兩個神學傳統往往
認為只有『一種』救恩——這就造成了救贖論上不可調解的矛盾。但是,召會更為細膩的
,把聖經裡面的救恩分成『兩種』——一種是不會失去的,一種是會失去的。以下是典型
的敘述:
基督徒報(卷一)
救恩與賞賜
得救是甚麼呢?就是有永生,免沉淪。這是我們所知道的。但是,這並不規定我們在榮耀
裏地位的高下。這件事是由賞賜來定規的。賞賜是甚麼呢?從聖經裏,我們能彀看見,賞
賜就是在千年國度時,與主耶穌一同作王。每一個信徒,都有永生;但不一定每一個信徒
都有與主耶穌一同作王的賞賜。馬太福音裏所說的天國,就是指著千年國的屬天部分說的
,意思就是與主耶穌一同作王。每一個謹慎讀福音的人,都要看見,永生與天國的分別。
得永生只用信心就彀了;得天國則須努力才可。
所以,對於其他神學傳統而言,千年國基本上是末世論的解經問題。但是,在召會傳統中
,千年國被用來作為調節『兩種』救恩,也就是加爾文Vs亞米念的神學衝突的緩衝地帶。
在召會的架構中,『不會失去的救恩』與基督在十字架成功的贖罪工作有關,傳統被稱為
『稱義』,是『一次永遠』的。後來被稱作『法理的救贖』(Judicial Salvation,中文
神學界不太用這個詞彙。)而『會失去的救恩』則是與我們的得到的永遠的(得勝)生命
有關,是『會失去』的,傳統上被稱作『成聖』。
所以,稱義的果效,能夠保證信徒進入永世裡面,滿足了加爾文主義強調的『一次永遠』
的張力。成聖是信徒的『配合』而產生的善工,而千年國作為『獎賞』給那些今世能夠根
據得勝的生命——基督自己,活出一個達到標準的基督徒生活的信徒。而千年國則成為『
補考』時期。等到千年國結束,所有的信徒生命都會成熟,一同進入永世,得到永遠的救
恩——滿足,得救的,一個都不會失去的教義。
而在李常受時代,進一步整理出一個公式:神完整的救恩=法理的救贖(
JudicaiJudiciall Redemption)+生機的拯救(Organic Salvation)
以上是召會方面的救贖論架構概述
雖然,大家都已經了解,並習慣真耶穌方面批判其它神學傳統的做法。但是,我還是要強
調:
1-要批判他人前,麻煩『做功課』。不了解人家的東西,劈裡啪啦,不過就是耍寶而已
2-讀書?不會死人的!
當然,平心而論,基督教信仰的體系內涵非常多。就靠『一本』《聖靈論》,想撐起整個
神學體系架構?。。。。。老夫也就只有『呵呵』兩字作為評論罷了.
k:我『還債』了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