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kingacer (韶音)》之銘言:
: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個「理」字在使用的時候,
: 其義意並不是單一的,這是中國文字在使用上的特點。
: 因此你要說「理」無機的,不太對,說是有機的,也不太對。
: 所以,我要說,我不認同你這個部分的說法。
: 這樣子的文字使用方法,很常見。就像「天」的含義也不是單一的。
: 何況,之前還有個太極圖說,論氣,實在是不能免於這個
與其說理「無機」,不如說理「無親」,是要強調理的沒有偏頗、不落人心私意,
如朱子講「理無情意,無計度,無造作,氣有此造作等」
主要是強調理的超越性與形上特性,
也可以將其理解為「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抽象化之後的世界觀。
講「無機」感覺有上天喜怒無常、一切隨機而不可測的感覺,
但這與周孔儒家的觀點並不相同。
儒家傳統認為,天威難測,(所以你不要以為只要做了某些事情,天就會賜福與你,
而忘記了真的成為一個有德之人)
但是天不會特別私愛某些人,但是這個天的確有其運作的標準,(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臣弒其君,子弒其父
,非一朝一夕之故,
其所由來者漸矣,
由辯之不早辯也。)
不是隨機的,而這個標準則建立在人是否有道德上;有德的人天便會幫助他。
如果我們側面看武王伐紂,的確是覺得上天偏袒周人,
然而其背後的意義卻是周人掌握了天道運作的理,因此得天獨厚。
另外,依朱熹的理解,
儒家確實是需要一個「看起來」無機的「理」貫徹到萬事萬物上,
使人與親屬以外的人、乃至於萬物宇宙勾連在一起,
在理想下,張載「民吾同胞,物吾予也」才不至於變成一種道德口號,
而是宇宙人生諦實的真理;
並且也照顧到了《周易》從日月山河中觀察體會敬德思想的根源,
不是沒有理論依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