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國之所以
廢興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
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今惡死亡而樂不仁,是
猶惡醉而強酒。」(《孟子‧離婁上》)
二十一世紀影響人類文明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也許是網路科技的
發展。拜科技之賜,資訊的交換更加便捷,用極低的成本,坐在家裡
就可以吸收來自全世界各地最新、最多元的資訊。但這只是技術的進
步,網路發達的背後仍有其陰暗面,首先是資訊過多,有意義的內容
往往被大量垃圾資訊所淹沒,無法被人妥善運用。社群網路(如臉書
、推特)的興起更是對民主政治的挑戰。
理論上網路應該有助於民主,因為政府不容易掩蓋事實真相,人
民也可以通過網路串連,發起公民運動。所以威權政體(如中共)對
網路的管控都非常嚴格。但實際觀察,民主國家網路上常充斥著謾罵
言論,且在臉書上形成「同溫層」,即使有言論自由,人們還是只看
自己想看的,極端言論盛行,加深社會分裂對立,甚至有左右選舉的
力量。
操作網路的還是人,如果人心沒有同步提升,再好的科技也會被
人濫用。自由是發展人性的先決條件,但只有自由是不夠的,自由要
指向愛才有意義。愛是連結人我的力量,通過彼此的關懷、尊重、了
解,達成人我一體、人我和諧。如同孟子這段話所說的,國家興亡取
決於仁或不仁,也就是人與人之間是否相愛。愛和自己相同立場、陣
營、出身背景的人容易,愛其他族群的人就很困難。孟子提倡「人之
性善」就是要克服這種限制,回歸到普遍的人性根源,不同立場的人
才有機會團結合作,共同推動國家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