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真正的修養是內外貫通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2022-09-24 20:28:36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
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
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
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
,國治而後天下平。(《禮記‧大學》)
這一段是著名的「大學八條目」,也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
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前四項屬於心性修養或內聖層面,
後四項屬於外王事業或外王層面,內聖又是外王的根本。先從內聖層
面來說,心學大師王陽明先生對身心修養提出一項獨到的說法,認為
「身心意知物是一件」,工夫只有一項,格物、致知、誠意、正心、
修身其實是同一種工夫,只是從不同的角度來描述而已。
或者可以這麼說:人的生命是一個整體,個人與外在世界又是一
個整體,雖然可以暫時分化為種種不同部分,就內在來說有心靈主體
(心)、意念活動(意)、明覺感應(知),就外在來說有感官動作
(身)以及各種人事物(物),但談人的自我完善就不能去掉任何一
項,每一項都是相互關連、配合,心正了意才誠,意誠了知才致,知
致了物才格;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都做到了,才是修身。要提升
一定是全面提升,不可能只改變其中一項,如果說某一個人只修身卻
沒有正心誠意,修身恐怕也是假的。
上述說法可以說是一種「整體論」,雖然陽明學還沒有討論到治
國平天下的課題,僅就內聖層面立論,但已經隱含了外王的可能性,
我們可以將上述說法進一步延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當
然也不能夠脫離齊家、治國、平天下而獨立存在。
陽明此說也可以防堵「光說不練」的流弊,心學末流經常受到批
評的一點就是空談心性,欠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針和實際行動,不僅
在個人修養上容易流於玄虛或放肆,也無補於國家的危亡,這當然不
是真修養。真正的修養應該是「內外貫通」,將意念貫徹到外在行為
上,發揮改善現實事物的效果,有了成效反過來也可以鼓勵自己,對
內在良知的判斷更有信心,形成正向循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