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形容聖人之德的象徵筆法

作者: YangWenli (半退隱中)   2024-09-03 10:27:00
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
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
以有別也。溥博淵泉,而時出之。溥博如天,淵泉如淵。(〈中庸‧
第三十一章〉)
唯天下至誠,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
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中庸‧第三
十二章〉)
〈中庸〉列舉天下至聖的五種德行,第一種德行「聰明睿智」是
總說,和後四德不在同一個層次上。「聖」原意是耳聰目明,甲骨文
從人從耳從口,象人形而突出耳朵,旁邊有口,象音聲出之口,而入
之於耳。道德雖然不是一般的感官經驗,但也不離開感官經驗、生活
世界。〈中庸〉「聰明」又加上「睿智」,《尚書‧洪範》說:「思
曰睿,睿作聖。」心靈始終處在明覺的狀態,對於耳目接觸的知識經
驗,通過心思加以合理地篩選取捨,最後付諸實踐,就是聖人。「聰
明睿智」包含一切德行在內。
「寬裕溫柔」、「發強剛毅」、「齊莊中正」、「文理密察」是
分別說,對應到仁義禮智四種德行,面對不同狀況要展現出不同的德
行才恰當,不能一味溫柔或一味剛毅。仁義禮智的「智」和聰明睿智
的「智」意思不一樣,聰明睿智的「智」是就心靈本體的明覺來說,
仁義禮智的「智」是「是非之心」,落到事情上做辨別判斷。
古代經典常用比喻象徵的寫作手法,比如〈中庸〉第十二章引用
《詩經》「鳶飛魚躍」來形容君子之道。又如這兩章「天下至聖」、
「天下至誠」,用「溥博如天,淵泉如淵」、「淵淵其淵,浩浩其天
」來描述。對於這些說法我們應該如何理解?首先我們不應該從科學
角度去理解,認為〈中庸〉是在說客觀事實或知識。不僅是字面上有
「如」的句子(如天、如淵)是一種比喻象徵,就算是「淵淵其淵,
浩浩其天」也一樣,無法量化,也沒有程度上的差異。不然會變得很
奇怪,以為聖人有什麼特異功能或神通,可以變現、幻化出天淵。儒
家和宗教不同,「子不語怪力亂神」,不談神秘的事蹟。
這些句子應該從文學的角度去理解,「天下至聖」就是「天下至
誠」,兩者意思相同,「至誠」是就用心來說,「至聖」是就結果來
說,秉持至誠才能夠成為至聖,其實是一樣的。不管是「至誠」還是
「至聖」,這樣的德行是沒辦法用有限的語言文字去涵蓋界定,只能
靠每個人自己躬行實踐才明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以才會用象
徵比喻的方式,指點讀者去揣摩體會,嚮往一種美好的生命境界或氣
象,並不是在描述客觀事實。「如天」就是「其天」,「如淵」就是
「其淵」,為什麼用「天」和「淵」?除了因為這是人人都見過的事
物,比較好懂之外,純粹是〈中庸〉作者的聯想,「天」給人廣大無
邊的感覺,「淵」給人深遠無盡的感覺,聖人的德行同樣也有這兩種
屬性,才會借用天、淵來輔助說明,跟自然現象本身沒有必然的關係。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