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盛洪:誰和誰的“貿易戰”?為什麼而戰?

作者: morgen (哇哈哈)   2018-07-13 12:19:25
http://unirule.cloud/index.php?c=article&id=4615
盛洪:誰和誰的“貿易戰”?為什麼而戰?
盛洪
2018-07-06累計瀏覽:885
當人們慶幸中美於5月19日達成的解決貿易爭端的聯合聲明之後不久,特朗普總統就宣布實施對中國約5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懲罰。這很令人驚愕。這固然與特朗普的另類個性有關,但也不是沒有一點兒原因。回頭看一下這個聯合聲明。雖然在題目上讓人有特朗普又勝一局的印象,但仔細一看內容,卻讓人懷疑特朗普團隊的能力。在其中,除了中國承諾多買美國產品和服務外,只有一些原則性敘述。涉及美方對中國“不公平貿易”的指責(我在《為什麼中美'貿易戰'可以轉化為雙贏》一文中總結為四點),只提到了“中方將推進包括《專利法》在內的相關法律法規修訂工作”
,也與改善現狀相去甚遠。而其它三點,如政府補貼,網絡的數據自由流動,和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卻隻字未提。這顯然是一個不太平衡的聯合聲明。
美方高度評價這次談判的中方代表劉鶴先生,稱他為“聰明人”(smart guy),“懂市場”(market
guy)。也許正是劉的超常發揮,才達成了這樣一個明顯偏向一方的協議。然而,一個文字共識能否得到雙方的遵守,並不能靠一時的辯才,而要靠共識本身是否真正兼顧了雙方的價值和利益。當特朗普團隊發現聯合聲明強調的“顯著減少美方貿易赤字”,除了有些政治得分外,並沒有帶來“不公平貿易”實質性的改變時,他們的反悔就可預見。然而後來美方代表到中國的談判卻無功而返。這似乎說明,中方並不打算在美國視為關鍵的要點上做實質性妥協。也就是說,中方堅持政府補貼,限製網絡數據的自由流動,以及限制對中國市場的進入。取而代之的,是中方迅速對美
方的關稅懲罰作了對等的反應。美方隨即將關稅懲罰名單擴大到了價值2000億美元。也就是說,正是因為雙方不能就這幾點公平貿易原則達成一致,才不惜開打貿易戰。
令人驚訝的是,雙方所使用的詞彙又是何其相似。特朗普說,他並不反對自由貿易,他所反對的是“不公平貿易”;而中國商務部發言人說,要“維護和捍衛自由貿易體制”,並稱美國的作法是“不公平貿易”。看來,儘管分歧很大,雙方都在言詞上遵守自由貿易的政治正確。這應是雙方的最大共識。這包含著這樣的認識,即自由貿易必然是規則公平的貿易;公平貿易才可能使自由貿易帶來促進世界經濟繁榮的結果。既然都主張公平的自由貿易,那麼雙方的分歧究竟在哪?在這方面,中方並沒有提出“公平貿易”的具體原則是什麼,而美方的四點指責則把公平貿易原則具體
化了。
回到教科書,公平貿易原則就是市場的公平競爭原則。這包括明確界定和受到保護的產權;公平的競爭者,即他們之中的任何人都不應受到歧視或優惠;和市場的自由進入。如此看來,這正是美方四點指責所依據的原則。如知識產權問題,政府補貼導致的不公平競爭問題,以及以網絡為通道的市場進入和實體市場進入問題。而中國政府在原則上並不反對構成市場公平競爭的這些原則。在中共十八大三中全會上已經確立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原則,並且在多個文件或場合強調保護產權,包括知識產權;打破行政性壟斷;市場的公平競爭;和市場准入等原則。
那麼,為什麼還會出現中美分歧呢?為什麼中方不接受美方關於公平貿易的具體標準呢?這中間似乎有一個巨大的利益黑洞使中方政策發生偏差。
只要我們看一下,如果不接受這幾點指責對誰有利,我們就會知道黑洞究竟在哪裡。如果堅持不取消政府補貼對誰最有利呢?顯然是對中國的國有企業最有利。根據我們的研究,從1994年至2013年,據不完全統計,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獲得財政補貼約為6394億元。而這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且更隱蔽的是免費使用國有土地、低息獲得貸款和低價獲得資源開採權的補貼。2001~2013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應交而未交的地租約64260億元;低息優惠共計約57124億元;少交納資源租金約11138億元(天則經濟研究所,《國有企業的性質、表現與改革》(第二版),2015)
。這種政府補貼不僅造成了極不公正的財富轉移,支持了低效企業長期滯留在中國市場,而且嚴重破壞了中國市場的公平競爭原則,排擠了高效率的民營企業,帶來資源配置的扭曲,損害中國經濟的整體利益。國外競爭者感到不公平的,正是這種不公平的行為通過國際貿易從中國國內市場的溢出。
再看市場進入。在加入WTO以後,中國已經開放了大部分產品或服務的國內市場。但仍有部分市場沒有開放。這首先不是因為要保護中國的企業,而只是要保護一部分中國的企業,即國有壟斷企業。如在美方抱怨的信用卡、電信和電影領域,也是限制中國民營企業進入的領域,或者是對企業產品進行審查管制的領域。在中國國內,人們為了打破商業銀行、基礎電信和石油領域的壟斷進行了多年的努力,中共在“十九大”的報告中也提出要“打破行政性壟斷”,但都沒有見到實質性的進展。我們的研究發現,2003~2013年,電信產業平均每年的壟斷租金約223億元,這同時也是
消費者被轉移走的福利;石油行業由於壟斷高價帶來的壟斷利潤為13289億元。因壟斷了存款業務導致較低的存款利率,僅2013年國有壟斷銀行從全國個人與機構手中就不公正地攫取了14709億元。顯然,不開放這幾個領域的市場,就是在保護壟斷利益,首先損害的是中國公民和企業的利益。
再看網絡市場的進入。由於通過網絡的服務是近些年才發展起來的市場,所以經常被人忽略。而按經濟學的看法,這不過是另一種市場,所以也應該遵循市場規則或自由貿易規則。只是網絡的進入不是通過有形的關卡,而是互聯網通道,所以對網絡進入的限制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加以實施。在中國,這就是所謂的“防火牆”。如果把網絡世界看作市場,防火牆就是一個虛擬海關。只是這個海關不受WTO的約束,它可以在一瞬間把一種商品或服務擋在牆外,就像禁止進口某種商品或服務一樣。而這種限製網絡進入的情況同樣存在於國內市場,只是技術手段略有不同。網絡行政部
門經常不經過正當的行政程序就關閉或屏蔽某些網站,或通過刪除、技術故障或禁止轉發的技術手段,使一些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或其它網絡媒體中斷運營或很難正常運營。這實際上就是在阻礙國內公民或企業正常進入到網絡市場。
更不用說,對網絡數據自由流動的限制還帶來了對中國社會和政治生活的極大損害。《網絡安全法》雖然宣稱要保證中國公民與企業的信息安全,但由於沒有用《憲法》第三十五條明確約束,也沒有對網絡行政部門的有效限制,導致該部門對網絡行政權力的濫用,嚴重侵害了中國公民表達自由的憲法權利,起到了壓制批評、掩蓋腐敗和打擊報復的負面作用。一些重大的社會關注問題,即使只是事關名義上的民間機構,如紅藍黃幼兒園和鴻茅藥酒,相關討論也經常會遭到該部門的禁止或刪除。一個最極端的例子,是將在網上抱怨縣醫院食堂飯菜的人抓進拘留所。更不用說,網
絡行政部門經常公權私用,腐敗叢生,魯煒只是他們的象徵性代表。從而,對網絡市場的自由進入和網絡數據的自由流動的要求,就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且是一個政治問題;不僅是一個國際貿易的問題,而且是一個國內市場和社會同樣存在的問題。
再看知識產權問題。應該說,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有了很大改進。但從結構上看,中國推進技術創新的機制有兩種。一種是知識產權制度,它在民間領域中起著重要作用;另一種是政府補貼,即各種各樣的政府鼓勵科技創新的基金。這經常表現為一種尋租機制,為那些有更多政府資源的人提供機會,卻很少真正起到促進創新的作用。在現有的政府機制下,政府基金很難流向有創新能力的人。漢芯醜聞說明,這種政府基金就是另一種欺詐和腐敗的溫床。從結構看,國有企業更依賴於政府基金,卻不能有真正的創新。他們更多地是靠購買專利獲得技術,就像中國的所謂“自主研
發”的高鐵技術一樣,只不過是依賴於中國的巨大市場帶來的談判優勢購買的日本、德國和法國的技術。因而,國有企業主要不是作為知識產權的擁有者,只是作為知識產權的購買者與知識產權打交道。對於它們來說,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遠不如政府的科技創新基金更重要。
有趣的是,美國人並不知道中國的政府補貼究竟有何意義,所以一味地反對中國行政部門的文件《中國製造2025》。實際上,這個文件除了大量關於未來發展的描述外,最具有實質意義的條款就是對科技創新進行財政補貼和金融支持。儘管同時也提及了改善知識產權制度,但這與行政部門的一貫風格一樣,只是一種原則性表述。據我這個還有點知識產權的人的經驗,這些年來中國的知識產權制度並沒有太大改進。我曾就知識產權打過兩個官司,雖然都不輸,但抵償法律成本的錢一直就沒有匯到我的賬上。近兩年來,出版社對我的版稅詢問越來越置之不理了,更不用說支付。
美國人反對的理由是擔心這個文件會給中國企業帶來額外的優勢,在技術上會超過美國。但實際上,這個文件真正損害的是中國的利益。它把大量資源用於尋租遊戲,鼓勵企業更依賴於向政府的尋租,而不是知識產權制度和市場,反過來擠掉了真正投資於技術創新的資源。
如此看來,在政府補貼、網絡數據流動、開放國內市場和知識產權方面不讓步,就是在維護國內壟斷利益集團和行政部門利益集團的利益,就是在堅持違反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就是在違背中共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本原則。而因維護壟斷利益集團的利益而不能與美國在貿易問題上達成一致,從而造成的貿易戰,就不是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戰,而是一場中國壟斷利益集團與美國、中國的貿易戰。這個貿易戰為了維護壟斷集團的利益而不惜讓中國的公民和其它企業承擔成本,就是一件極為荒誕的事情。正是這個壟斷利益集團以阻止其它企業進入一些產業的作
法攫取利益,又用壟斷價格剝削更多的公民,卻又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國家的利益,讓那些受它們損害的人與它們站在一起維護它們的利益,天下還有比這更顛倒的事情嗎?
然而,國內的一些主流媒體似乎在說,這是一場美國挑釁中國的貿易戰,是一場貿易訛詐,甚至是一場“貿易恐怖主義”,這顯然是在為虎作倀,繼續把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說成是國家利益,企圖借用經濟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煽動大眾,一舉掩蓋它們的壟斷真相,並讓它們天天侵奪的大眾起來捍衛它們的利益。實際上,中美貿易摩擦並不是一個貿易逆差多少的問題,而是一個是否遵循公平貿易原則-市場公平競爭規則的問題。多年來,這個壟斷利益集團一直以不公平的手段,通過壟斷高價和各種政府補貼吸吮著民脂民膏,一年轉移財富的數量高達數万億。對於一個中國公民,
他為什麼要用犧牲自己的境外市場份額或本幣價值的代價,去維護稅前零售價格高於主要國家21%的成品油壟斷價格,維護低於公平市場利率1~1.5%的存款利率呢?
很顯然,對中國企業和人民最有利的事情,就是維護和遵循市場的公平競爭規則,也就是國際貿易的公平規則。一旦打破壟斷,大量被壟斷排除在外的企業就能進入到各個產業,它們在製度和技術上的優勢就能充分發揮,更有效的競爭會帶來更便宜的產品或服務,還能促進創新以帶來更好的產品與服務;以中國人的聰明與勤奮,從來不會懼怕公平的競爭規則。歷史,尤其是加入WTO以後的歷史說明,中國人可以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獲勝。中國人更會受益於開放的網絡市場和數據的自由流動,中國人會在更嚴格有效的知識產權制度下煥發創新之力。因而,如果所謂的“中美貿ꤊ鷎唌豕瓣ㄛO兩國人民的貿易戰,而是中國壟斷利益集團與兩國人民的貿易戰,是市場的公平競爭規則與不公平規則的戰爭,我們應該選擇什麼呢?
根據憲法,中國政府是中國人民的公僕,理當從中國的整體利益出發,而不應代表某個利益集團。涉及這次貿易爭端,中國政府的官員還是給人耳目一新的印象,從習近平先生,到劉鶴先生,再到中國駐WTO大使和商務部官員,無不言必稱“自由貿易”,“遵循市場規則”。最近發布的《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白皮書,更是滿篇經濟自由主義詞彙。他們怎麼會成為美國的敵人,又何來“貿易戰”?以自由貿易和市場規則來衡量,政府補貼、國有壟斷集團,對網絡市場和實體市場的封鎖才應該是中國的敵人。
值得警惕的是,壟斷和濫權利益集團有著強大的政治資源,會窮盡手段把自己的利益打扮成“國家利益”,進而影響中國政府的貿易政策。因此,把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放在首位,將壟斷和濫權利益集團的影響清除出去,明確為公平貿易原則暨市場公平競爭規則而戰,落實已經頒布的《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實質性地“打破行政性壟斷”,取消政府對壟斷國有企業的補貼,用強化知識產權制度來弱化腐敗的政府獎勵或鼓勵基金制度,拆除,至少先部分拆除網絡“防火牆”,既可化干戈為玉帛,又可以公平市場原則推動中國經濟的整體繁榮。剛剛看到,中國政府又縮短了外商
投資准入的負面清單。這是個好消息。再接再厲。
[ 盛洪著名經濟學家,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本文為中評周刊-與FT中文網2018年7月4日同步首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