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北京港府宣佈內閣局部改組 民主派批民望低官員留任非向港人

作者: laptic (無明)   2020-04-23 08:19:54
北京港府宣佈內閣局部改組 民主派批民望低官員留任非向港人問責
https://reurl.cc/rx6aWx
2020年4月22日23:47 湯惠芸
香港—
中國國務院星期三正式公佈,根據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提名和建議,委任5名新局長,其
中最受關注是近日就北京駐港機構中聯辦是否受《基本法》22條約束,兩度修改新聞稿並
致歉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被調任為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他的職位由入境處處
長曾國衛接替。
而民望最低、去年主力推動《逃犯條例》修訂,引發百萬人上街抗爭的律政司司長鄭若驊
及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毋須下台。民主派批評民望最低的司局長仍然留任,反映港府問責團
隊並非向港人問責。
多家香港傳媒星期二(4月21日)報導,任期剩下不到兩年半的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問責班
子日內會進行改組,涉及5個政策局。中國國務院星期三(4月22日)早上正式公佈,根據林
鄭月娥的提名和建議,委任5名新局長,林鄭月娥隨即在中午12點率領5名新任局長在政府
總部會見傳媒。
林鄭指官員調動非因去年社會動盪
這次問責班子改組,包括現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平調為公務員事務局局長,
接替退任的羅智光;現任入境處處長曾國衛升任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現任勞工及福
利局副局長徐英偉升任為民政事務局局長;金融發展局行政總監許正宇擔任財經事務及庫
務局局長;機電工程署長薛永恒升任為創新及科技局局長。
林鄭月娥表示,這一次政府主要官員調動,並非因為去年的社會動盪,而是希望新班子可
以計劃在新冠肺炎的疫情過後,令香港盡快振興經濟,帶領香港向前看。她又表示,選擇
新任官員的原則是用人唯才,強調擔任管治團隊要對一國兩制有充分認識,有迎難而上的
精神,以及協調各界的能力。
林鄭月娥回應記者提問的時候,否認聶德權調任為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與他近日處理北京
駐港機構中聯辦是否受《基本法》22條約束的爭議有關,她又否認聶德權的調任是要整頓
公務員,亦無任何企圖要他履行政治任務。
迴避民望低官員毋須問責下台
林鄭月娥多次迴避為何民望最低、去年主力推動《逃犯條例》修訂,引發百萬人上街抗爭
的律政司司長鄭若驊及保安局局長李家超為何毋須問責下台。不過,她承認公務員事務局
局長這個職位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
林鄭月娥說:“我想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有一支非常之龐大,亦都基本上是很優秀的公
務員隊伍,但是如果你問每一位新上任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他都一定會說是有進一步改
善的空間,無論在培訓,或者對(中國)國情的認知,以致到國際的視野、海外的交流,各
方面都是有改善的空間,所以並不存在說我們有什麼企圖,叫Patrick(聶德權)入去公務
員事務局去履行這個(政治)任務,事實上聶德權作為一位這麼資深的政務的同事,他亦都
是很熟悉公務員的事項。”
呂秉權:北京“企硬”修例無錯
浸會大學新聞系高級講師呂秉權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相信聶德權的調任,是因為他最
近對《基本法》22條的詮釋與北京有出入,他認為是犯了政治的問題,不夠政治高度,為
了不要令對聶德權的處理太過明顯,因此在這個時機一次過對一些本來已經計劃的問責官
員人事安排一次過處理。
呂秉權表示,這一次人事變動並沒有處理一些反修例風波中表現相當有爭議及激起民怨的
官員,包括鄭若驊及李家超毋須問責下台,北京的信息明顯是認為推動修例並沒有錯。
呂秉權說:“信息傳出來就是讓外界覺得(北京)中央還是'企硬'(立場保持不變),不認
為修例錯,而這些推動修例也好、所謂親中的官員就不會受到處罰的了,反而就在旁邊有
些官員就去做一個任命、調動,從而希望'當家'(現屆)這麼弱勢的政府,希望令到它能
夠改善管治。”
呂秉權表示,今年9月的立法會選舉,可以說是今年初新任的中聯辦及港澳辦領導人,以
致這次林鄭月娥新班子調動的一次“大考”,希望不要重複去年底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大敗
的局面。
“精忠報國”政治表忠官運亨通
呂秉權又表示,這次特區政府的人事調動,可以看到“精忠報國”,以及懂得在政治上表
忠的一些人可以“官運亨通”,例如入境處處長曾國衛升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
呂秉權說:“你見他(曾國衛)即是會在辦公室那裡放習近平頭像陶瓷(碟),放在這麼當眼
的位置,平時一些做法都好圓滑,很懂得為國家(中國)服務,之前一些入境事務上亦都
DQ(取消)不少人不得入境(包括外國記者會前副主席馬凱),這些事情其實在北京來講他是
很盡忠職守,作為一個'明日之星'這樣的人物,其實就是'示範'了怎樣能夠在官場上'官
運亨通',某程度就是這種政治上的'識做'(懂得看風向)及忠誠。”
胡志偉批問責團隊非向港人問責
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表示,今次港府的人事調動肯定並非因反修例風波問責下台,因調動的
都不是主責官員,亦未觸碰律政司長鄭若驊、保安局長李家超等民望甚低的官員,反映問
責團隊向北京問責而不是向港人問責。
胡志偉又表示,將紀律部隊系統的曾國衛接替聶德權,意味“文官退場,武官進場”,他
批評特首林鄭月娥作為文官代表,無意志管治香港。
胡志偉說:“這個是很典型你在西方社會或者其他的專權國家,見到就是說如果它要展開
一個暴政及專權的過程的話,必然地要首先掌控到警政的系統,而今日你會見到這個人事
調動,是很明顯反映了警政系統一把抓。”
楊岳橋:改組為清算人榨乾庫房
公民黨黨魁楊岳橋質疑,新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出身紀律部隊,加入政府以來
從未在政策局或其他施政部門任職,由他來掌管選舉及人權保障事宜,他的工作履歷難以
令人信服。
楊岳橋又表示,特區政府改組“換馬”,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清算香港人、榨乾庫房。他
認為新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上任前曾擔任民建聯中委,令人聯想到他或會服膺
北京旨意,多於將財政儲備妥善用於港人所急,市民難免擔心庫房可能會被陰乾。
───────────────────────────────────────
【林鄭換閣】一文看清政府大換血4大特質 梁朝「遺臣」成重災區
https://reurl.cc/X6menR
撰文:周禮希 最後更新日期:2020-04-22 22:22
https://i.imgur.com/SUMPF0F.jpg
特首林鄭月娥政府大換血,4名局長同時出局,被視為一場官場大地震。本文盤點今次林
鄭內閣「換血」的特徵,整合問責團隊「人口結構」的4大變化,看新團隊如何做到林鄭
口中的「向前看」。
不難發現,新的問責團隊進一步「去梁化」,前特首梁振英年代的「遺臣」成為被撤重災
區;民建聯成為「大贏家」,成員「1 in 2 out」,繼續維持有4人擔任政治任命官員,
仍是政府內的「最大黨」;同時,今次上位者中政務官「缺席」,而負責安排選舉活動的
主事官員都變動。
新班子進一步「去梁化」
首先,出局的原創新及科技局局長楊偉雄、原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和原財經事務及庫務
局局長劉怡翔,3人都是由梁振英延攬加入問責團隊。3人出局後,仍然留在政府團隊的梁
振英任內高官,只餘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與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商經局局長邱勝華及政務
司司長張建宗早在曾蔭權年代已出任問責官員)。
民建聯仍有4人出任官員
民建聯原本有4名成員擔任問責團隊,分別是原本擔任民政事務局局長的劉江華、調升接
任的徐英偉、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以及政務司司長政治助理蕭嘉怡。今次劉
江華出局後,被委任為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的許正宇,雖退任民建聯中委,但仍保持黨
員身份,令身在政府中的民建聯成員維持4人。2017年隨梁班子離任的前商經局局長蘇錦
樑,亦是民建聯成員。
17人問責團隊 只餘6人曾長期任職AO
此外,作為支撐特區政府骨架的政務職系(AO),由曾蔭權年代起成為問責團隊的主力軍
,而過往每次「換班」都不乏政務官身影,就算梁振英2015年「中途」換走公務員事局局
長鄧國威,是資深政務官,任職政府超過30年,而接替鄧國威的海關關長張雲正,亦是政
務官,長年在政府不同部門打滾。
但今次新加入問責團隊的成員,新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並非出身政務職系(AO
),是首名非政務官擔任此局局長;接任創新及科局局長的薜正恒出身機電工程師職系;
而接任財庫局局長的許正宇,亦在早年便離開政務職系,只是短暫地擔任過政務官。在今
次調動之後,17人的問責團隊內,只餘下6人曾長期出任政務職系。
傳聶德權、劉江華因去年區選「被篤背脊」
被調任至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和今次出局的劉江華,兩人正是主責處理選舉的最高負
責人。有指,2018年九龍西補選一役,選管會不理與「兩會」撞期的批評,企硬如期於3
月11日舉行,令建制派十分不滿,矛頭紛指作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的聶德權;去年11
月區議會選舉,建制派又批投票日出現不公平現象,對建制派選情不利,自此傳出聶德權
被「打小報告」。
至於劉江華,由於民政事務局手握地區資源調配大權,建制派在區選失利,亦被歸咎於民
政局工作不力,有建制派私下埋怨劉江華未有做好「份內事」。故在今次換血中,劉江華
和聶德權都傳出被「篤背脊」,因此一個要離任,一個要調職往公務員事務局。
───────────────────────────────────────
換人「向前看」 林鄭促落實基本法 5局長履新 劉兆佳:換強硬官員助中央治亂
https://reurl.cc/g7a8qN
【明報專訊】
國務院昨日公布港府5名局長新任命。負責修訂《逃犯條例》工作的律政司長鄭若驊和保
安局長李家超,長期民望「包尾」卻沒被撤換,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回應無官員為修例問責
時說,換人是「向前看」,助帶領香港走出經濟困境。她提出對問責官員的要求,指明必
須「深刻地認識一國兩制」及貫徹落實《基本法》所有條文。
民主黨:應走的不走應調的不調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涂謹申形容「應走的不走,應調的不調」;民建聯主席李慧琼促新官員
要與市民「貼地」溝通,聆聽意見。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相信,換官員是要配合
中央在處理香港事務上扮演更主導角色,要更強硬的官員,協助中央整治香港動亂。
被問行會換人否 林鄭:永不說永不
國務院公布根據特首林鄭月娥提名的5名官員任命,林太隨後在中午率領5名局長見傳媒。
曾國衞是首名紀律部隊首長擔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政務官出身的聶德權調任公務員事
務局長;副勞福局長徐英偉出任民政事務局長;金融發展局行政總監許正宇和機電工程署
長薛永恒入閣,分別出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創新及科技局長。昨日林太沒有安排5局
長答問。
林鄭月娥昨日被問到行政會議會否換人,她說不能確保每個問責班子成員或行會成員的任
期,形容「never say never(永不說永不)」。
「新血」之一的曾國衞沒有處理政制事務的經驗,被問到能當上局長是否因為他任入境處
長期間,曾拒香港外國記者會副主席馬凱入境等,林太稱,任命主要官員「用人唯才」,
要有視野、承擔,熱誠,可以聯絡各界協調有關工作;而曾國衞有充足經驗滿足上述要求
。她主動回應有關「文官退、武官進」的說法, 稱有政務職系成為紀律部隊首長,而紀
律部隊當上政制局長是首次,但凡事都有第一次。
被問到對新局長有否新要求,她說每屆的主要官員都要宣誓效忠香港特區、擁護《基本法
》,亦要深刻地認識「一國兩制」,貫徹落實基本法所有條文,而她唯一的新要求是要他
們「加把勁」工作,因為其任期只剩兩年兩個月。她又稱換血與近期基本法第22條爭議無
關。
蔡子強料選舉DQ泛民機率大增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分析,中共四中全會決定提到要依法行使中央對港的各項權
力,包括對主要官員的任免權,今次換人是配合中央對港政策。他說,反對派意圖奪取立
法會主導權以脅迫中央,中央希望新班子能維護國家安全,用好法律工具和強化執法力量
:曾國衞要做好未來幾場選舉,阻止不效忠國家、不擁護基本法的人進入議會;公務員隊
伍在反修例事件中有人反政府,聶德權要強化公務員團結和紀律。另外,他認為新班子亦
要做好青年工作、國情和國民教育。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分析,新局長無「重量級人物」,不會指望有助振興
民望,認為調任聶德權、換走劉江華和羅智光是對「上一階段的政治問責」,如建制派埋
怨聶只是「DQ(取消資格)」黃之鋒一人參選資格,應DQ更多,而換上曾國衞是走更強硬
路線,料在立法會選舉DQ更多泛民的機率大增。
民建聯:林太慮及未來方針有變
民主黨涂謹申稱,看不到調動對政府挽回民心有何幫助,政府重組內閣必定是表現最差的
官員先下台,而這應是硬推《逃犯條例》修訂、民望最低的林鄭月娥、鄭若驊和李家超。
公民黨黨魁楊岳橋認為今次換官員只是向北京問責,民望最低的官員仍安坐官位,質疑在
林太心中,對北京的忠誠重於施政才能。
民建聯李慧琼表示,政府過去一段時間處於「政治高溫時期」,面對疫情、暴力衝擊和社
會深層次矛盾三大挑戰,市民對不同官員都有不滿,料林太是考慮到未來的施政方針有變
動,作出人事調動,相信日後會有一番新景象。
明報記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