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十九世紀中葉出現跨歐亞的鐵路線

作者: kanako (我是香民)   2014-09-17 13:22:45
※ 引述《hyalinechang (無限透明的藍)》之銘言:
: 最近看完橡皮推翻了滿清一書後,對鐵路導致的經濟發展感到很有興趣!
: 而且覺得鐵路對世界經濟格局的影響真是超出過去所知的大...
: 因此而發想,假設清朝與土庫曼、波斯、鄂圖曼、奧匈、普魯士等國,
: (這邊先假設清朝願意建設,甚或拉英國參與)
: 於十九世紀中葉大約 1860~1880 年之間達成某種經濟合作開發協議,
: 建設由天津經土庫曼、波斯、鄂圖曼、奧匈、直到普魯士的漢堡的跨歐亞鐵路,
: 會對世界格局造成甚麼樣的影響呢?
: 首先,蘇伊士運河的重要性會否下降?
: 其次,對沿線諸國的經濟發展與政治格局的演變會有正面的效果吧?
: 之三,俄羅斯進入中亞的腳步會因為沿線諸國經濟發展而軍備增強延緩嗎?
: 之四,英國對西亞的掌控變弱?
: 之五,會影響一戰的情勢?德國能由陸路取得資源?
: 自己一個人想很空洞,提出請各位先進一起幻想看看....
鐵路需要維修路線上每一吋地方,水運只要維護有限的港口設施與船隻
水上的航道除了靠近岸邊的某些地方外幾乎不需要人力去維護
因此一旦運輸距離大於某個程度,水運的成本會遠遠低於鐵路
成本差異大概會類似下面這樣(數字只顯示相對大小,不是真實運費):
水運:裝載每噸每次1000元,卸貨亦同,燃料維修等變動成本每公里1元
鐵路:裝載每噸每次500元,卸貨亦同,燃料維修等變動成本每公里2元
所以只要路程超過一個門檻(本例中是1000km)
水運會比鐵路或是任何運輸方式都便宜
另外空運的成本結構類似水運,裝卸貨成本可能差不多,但燃料消耗較大
公路的成本結構則類似鐵路,裝卸貨成本較低,但每公里單位成本較高
所以現代在不考慮地形的情況之下
大概是300km以下用公路,300~800km用鐵路,更遠的路程請交給船舶或飛機
用船還是飛機就看你想省錢或是省時間
如果要載的是人,考慮到人要吃飯,而且對食物與送餐的方式很挑剔
1000km以上的長途當然是用飛機盡快把人送到目的地比較便宜
回到本題,上面的計算已經說明鐵路對海運的威脅是零
所以這條鐵路的意義變成德奧勢力進入西亞或是中國勢力進入中亞的通道
蓋下去等於是同時跟垂涎中亞的英俄兩國作對
結果就是是一次世界大戰提早開打,英國更強力扶植日本打擊中國
大清提早20年嗚呼哀哉,德國統一沒幾年就瓦解
還不提1860~1870歐美各國光國內的鐵路都還沒蓋完
清忙著跟太平天國、捻、回變等勢力作戰
誰會想要投資在中亞的沙漠中蓋鐵路呢?
作者: 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   2014-09-17 13:49:00
作者: hgt (王契赧)   2014-09-17 14:44:00
如果是現在看歐亞鐵路的話,對俄羅斯是非常有利的俄歐鐵路及俄中鐵路分別用於貨運,可以省去把貨物運送到港口的成本,也不會被土耳其、埃及所控制也不會被北方港口冰凍所限制
作者: andystupid (唐伯鼠)   2014-09-17 14:58:00
作者: verdandy (無聊人)   2014-09-18 22:18:00
俄:地球再熱一點阿...越熱越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