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 calebjael: 雖然看起來是在反串﹐不過你對中國的領導制度理解有誤 03/19 16:34
: → calebjael: 首先是對菁英的范圍定義﹐其次是對政治局的體制。 03/19 16:35
:
: 這篇文章是我突發奇想隨意寫的,一些內容確實會讓很多人覺得在反串
: 尤其是關於指定接班制那邊,連我自己都覺得是反串…
:
: 可是小弟真的認為集體領導制是一個極度無效率的制度,
: 尤其又搭配上共識決更是容易造成政治僵局
:
: 按照小弟的理解,目前中國所使用的是民主集中制
: 犧牲西方式民主所倡導的公民政治參與、個人權利保障、分權制衡等精神
: 換取菁英專家決策、社會集體利益&較高的決策效率
: 相較之下,西方式民主則更加強調公民政治參與、個人權利保障、分權制衡
: 寧可犧牲部份菁英決策、社會集體利益、決策效率也在所不惜,
: 與民主集中制所追求的目標相反。
:
: 既然中國政治制度有這些特色,
: 小弟實在難以理解為何共產黨會採用政治局集體領導制這種制度
: 這種制度效率極低,完全和共產黨追求的政治目標背道而馳
: 這不是很奇怪嗎?
: 連美式總統制或西敏寺式內閣,政府首長(總統、總理)實質上都有一人決策權了
: 只要在選舉時能勝選,也沒有屆齡限制,
: 而總理只要能持續取得國會多數支持,更是當到死沒問題
: 為何總書記反而沒有這些權力,也有退休年齡限制?
: 總書記能任免政治局委員或廢除政治局、領導人不受退休年齡限制
: (我將指定繼承人制那邊刪掉了,雖然我覺得總書記能任免政治局委員,實質上就有這樣
: 的權力)
:
: 應該更能契合共產黨所追求的價值啊,為何中國不讓總書記擁有這樣的權力呢?
這是一篇跟歷史無關的文章了﹐不喜可直接end。以下正文
因為你對民主集中制的目標理解有錯﹐
這導致你認為“民主集中制追求的目標是與歐美民主制相反的”。
事實上﹐現代社會中基本上是沒有人願意受別人獨裁統治的﹐
所以習近平可以大權在握如同袁世凱﹐但如果想要真變成袁世凱﹐
其他6個常委會跟馮國璋段祺瑞等一樣出於自身利益而反對的。
你覺得中國大陸的政治制度追求高的決策效率從而放棄了其他(分權制衡)﹐
這其實是一種因認知而造成的誤解。
中共要的是穩定﹐才不是什麼高的決策效率。
問題在於哪呢﹖
在於對事件的看法以及歸類不同。
舉個例子來說﹐對於香港來說﹐港鐵建設高鐵﹐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這種非常重要的事情﹐當然需要有全社會足夠的討論分析監督論証﹐
當然就會造成決策不可能快速。
但是對於中國大陸來說﹐建一條高鐵算個什麼事﹖
鐵道部自己決策的高鐵都幾橫幾縱多到建不完了﹐
最多就是提出一個不具體的尚未考慮細則的方案給總理簽字批準﹐
更加不用提需要上升到更高一級去“政治協商”來決策。
需要中國大陸最高一級來政治協商的大事﹐是國防、外交、體制改革這些才是。
那麼﹐你會覺得中國大陸在這些事情上決策很迅速嗎﹖
譬如說﹐中國大陸對台灣的關系﹖
中共最高層那批領導者中﹐必然有想要武統台灣的﹐有想要和統的﹐有想要維持現狀的﹐
有不管不理各掃門前雪的等等。
所以﹐會有人覺得習近平今晚腦袋一發熱﹐拍桌子明天就解放軍發射飛彈封鎖台灣嗎﹖
在可預期的一長段時間內﹐如果台灣沒有李登輝兩國論時那樣挑逗到所有的中共最高層﹐
那中共最高層在台灣問題上必然是繼續“商而不協、談而未定”﹐
不可能有什麼快速決策的。
同樣﹐中美關系、中日關系﹐南海問題等等﹐都不可能有個快速的決策﹐
因為中共最高層本身﹐就既有親美派親日派﹐也有反美派反日派。
所以﹐中國大陸並不總是追求“決策快速、獨斷專行”。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看看美國英國日本等民主國家。
決策的快速與否﹐是看對“需要決策之事”的後果的重視程度。
越是後果影響重大﹐就越不可能快速決策﹐(譬如美台關系、美中關系)。
但如果是後果已經有了共識(譬如日本對中國的看法基本在日本上下已經是多數共識)﹐
對造成的後果的承受度已經很高﹐那麼相關的決策也是會很快速的。
譬如說﹐日本在跟中國搶東南亞、印度的高鐵市場﹐在增加東海與中國的軍力對抗上﹐
在拉攏增加東南亞的盟友上﹐難道會因為日本是民主國家﹐
就公民參與、分權制衡、決策緩慢﹖
所以﹐民主國家也不總是追求“決策要多方論証、多方參與、分權制衡”的。
可以看到﹐對於中國美國日本這些國家來說﹐國防、外交等國之大事﹐
是會謹慎決策(所以未決策之前連中國都很緩慢)﹐
而決策之後迅速且堅決執行(所以決策之後日本也執行快速有力)。
在這點上這些國家並無因為政治體制而造成差異。
造成差異的﹐其實是對於“什麼是足夠重要的大事”的認知不同﹐
而這個不同﹐在現在的華人世界媒體中尤為明顯。
台灣實質上並不是一個正常國家(國防、外交等國之大事都受閹割限制)﹐
而香港澳門更是作為城市﹐根本無法有自身的國防、外交的考量。
因此這三地對於謹慎決策的對象﹐對於全社會所共認的“大事”﹐
通常更多集中在民生、民權問題上。(香港比台灣尤甚)
也就是說﹐這與中國大陸剛好是相反的﹐
中國大陸是認為這些都是地方或者某個部門就可以自決的小事。
所以在這種比較之下﹐通由媒體的輿論宣傳﹐就會使人產生一種錯覺﹐
覺得“在台灣(香港)建個高鐵都事情一堆拖延一堆﹐在中國大陸決策跟執行好快啊”。
而你的這種“中國大陸的制度追求的目標是與歐美制度相反的”就是這種想法的延伸。
事實上民主集中制也講究分權制衡﹐也有很多重要事情(國防、外交、體制改革...)
是決策緩慢、應變遲鈍、萬年烏龜不進不退的。
另外﹐中共的政治局制度﹐是以能獲得支持的票數來決定地位的。
政治局7個常委的權力大小﹐決定於他們能在政治局委員中(25人)獲得的票數。
政治局委員們的地位前後﹐決定於他們能在中委會(205人)獲得的票數。
總書記是得票率相對最高的人﹐但不是絕對最高的人。
這一點的話如果有興趣﹐可以參考下蘇聯赫魯曉夫如何對付莫洛托夫、馬林科夫﹐
以及後來如何被別人拉下來。或者毛澤東如何在遵義會議上奪權﹐
如何在七千人大會上失權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