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文發現過去有明清並存的假設,不過我想假設的略有不同,還是來發問了
假使當時崇禎把太子送去南京,而後北京照舊被攻陷清兵照舊入關崇禎照舊上吊
太子即位後延長江或秦嶺淮河為守硬是擋下清軍,和/或稱臣納貢
清帝國也受到蒙古的壓力所以和談
總之是存活下來了,疆域類似南宋或小一點
新成立的南明會如何演變呢?
政治制度可能會有極大改變,由於北京陷落,皇帝威信大幅下降,內閣的實力反而增強
加上南明需要仰賴南方本地的政治/工商力量。西方的議會制度有可能傳入明並採用
原本的稅制也因農民減少/破產而不得不改革
上述原因使被過去被政治權力/法律限(亂)制(搞)的經濟制度得以如同南宋般復興
思想部分,由於不再為東亞唯一的政治強權,隨時都有被滅的危機
過去八股/重視對內控制的思想沒落、理性主義興起(如同當時的歐洲諸國)
也因為生存壓力,轉而重視對西方的交流,各種思想/著作經由商隊傳入明帝國
科技/人文也得到進一步交流
(共和主義會隨著法國大革命而輸入明,或許很有趣)
雖然代表陸路貿易的絲路被斷,(類似土耳其斷了地中海的貿易)
卻在海上得到鄭成功艦隊,保住東海/南海制海權
又因剩餘的國土依舊能生產茶葉/瓷器還有許多港口,
為生存/歲幣需要西方國家的市場及白銀
因此和台灣的荷蘭人/呂宋的西班牙人發展熱絡的貿易、並和日本薩摩長州走私
(國姓爺:我不用打安平了真好)
重商主義興起
明國用茶葉瓷器換取西洋的槍砲(英國:不用賣鴉片啦賣武器就好)
軍事也因互相來往產生新思維/戰術
(明朝某觀戰軍官:拿皇好強!)
(軍官的孫子:這本戰爭論寫得真好)
(軍官孫子的孫子:這本海權寫的真好)
中南半島/南亞部分
西班牙跟荷蘭插旗的早,在與明帝國的貿易獲利,對於此處的控制進一步加強
英法取代的難度增加。明跟荷/西可能為此處的利益有小衝突但不致於全面翻臉
台灣毫無懸念就是個VOC的殖民地
香港因為貿易戰爭沒理由打所以不會割讓給英國,就是個小漁村
北邊的清帝國則為了避免漢人走私/偷渡,合理的發布禁海令
過了兩三百年後當帝國主義興起時,君主立憲\裝配新式槍砲\有新思想&戰術
應該有能力逆推清國到長城以北吧?屆時的明清戰爭成為伏見鳥羽之戰的百倍放大版
成為東亞的強權殖民帝國,(淮河以北,都是我的殖民地)
再用黑船敲開東京灣
各位認為會有上述的發展嗎?請多多指教囉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