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在歷史版看到自己熟悉的農業領域,小弟就來現現醜,就大家討論的幾個東西來提出自己看法,只是有些太久沒摸,大家討論看看,手機排版勿怪
1.室內農業(或植物工廠)到底是什麼?
我們把不管溫室,植物工廠都稱為設施農業,也就是利用人造設施去調控部分的因子,這在古代就有了,只是科技的進步,管控的因子就越來越多,到最後希望植物工廠希望所有的因子都可管控。這東西只能說一直都存在,也一直在進步,在環境不佳地區可取代傳統農業,科技越進步,他可取代的地區越多,但我個人認為在我有生之年看不到全面取代傳統農業。
2.現在植物工廠為何仍虧錢?
因為農業跟工業最大差別在農業生產的是生物,只要一群生物在就會形成生態,傳統農業就因種植密度高就導致生態系脆弱,但在戶外多少有紫外光幫忙殺菌,有益生菌益蟲幫忙維繫脆弱的生態,但在植物工廠這些都沒有,如果一有病蟲害進入就需要比傳統農業更高的藥劑介入,所以要就得靠執無塵方式保持無菌(增加操作成本),要不就需時常噴灑藥劑(導致高農藥)
在能源轉換上除了光以外,溫度是一個很重要的重點,依台灣的溫度,夏季在室內沒降溫設備,幾乎沒什麼作物可經濟生產,但是很神奇的在戶外雖然有陽光溫度更高,但作物的選擇多很多。
除了溫度,濕度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植物工廠為達到容易控制,大多走水耕系統,然而長時間根部在高水分的環境下氣孔閉合不全是普遍的問題,另外,植物的氣孔會排出水氣,在不通風的情況下會導致空氣相對濕度都維持在100%,導致植物無法散熱等等一連串問題,這些都需要能源排除,但在戶外,基本都不是太大問題。
回到光波部分,早期設施環控在光波上都追求光合作用所需光譜的光,利用Led的準確光譜,想達到能源轉換最佳化,但沒幾年就發現這樣是不可行的,因為有些光雖然沒參與光合作用,但對植物自體對病害防禦機制作用有關,有些跟植物內生荷爾蒙生成有關,這些目前人類科技都還在摸索階段。然而用全光譜又回到電再便宜還是比免錢的太陽光貴的問題。
另外在肥料、空間等等上面也都是需比傳統農業花上較高成本維繫。所以就算不算設備折舊,光種植成本就比傳統農業高上不少。
另外普蘭大把農業自動化跟設施環控搞在一起,其實自動化是另外一個發展的項目,無人機噴灑也是自動化的一環,但這就不算植物工廠環控的部分,只是在設施內自動化可介入環境的調控,設備的裝置也比較容易,讓自動化發揮空間較大。
無論無塵過濾 照光 控濕 控溫 ...其實都技術雖可行 但電力成本噴錢講有生之年可能誇張,但真的要很久目前看來需核融合成熟商業化的能源革命因為設備可以更耐操或降價 能源很難
等到室內農業超越耕地農業的那一刻,樓上這種人就能馬上生出一大堆室內農業能超越耕地農業的理由,彷彿一切都在偉大先知的預測跟推論內,有生之年都會看到這種事不斷發生。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1-06-08 02:26:00單一面積平面肯定沒有多個平面相疊產量多,這就是立體農場概念為何會出現但在都市或近郊蓋立體農場,可能不如生產工業品或轉作辦公室產生的收益多,導致立體農場更不容易被推廣只有高收益經濟作物,如珍稀香料培育,或高轉換能源作物容易刺激更少面積更高容積更快效率的立體農場發展
只會看書練成無敵馬後砲洋洋得意這我是做不來的lol
作者:
cht1234 (cht1234)
2021-06-08 10:11:00其實人類對光合作用的機制根本不了解,現有科技要做室內農業工廠真的不可行
室內農業工廠早可行啦,是卡在某些作物有困難和成本,最有名的就是大麻,連台灣都有人在種 (然後被抓)
作者:
cht1234 (cht1234)
2021-06-08 12:06:00沒辦法種米種麥馬鈴薯地瓜這種主食,很難說服別人是可行
沒到不可行啦 只是成本效益與適用性主食短期沒人敢搞量產 是因為太蠢會慘賠,但不是技術面辦不到植物真的是很難搞又機車的生物
作者:
Morisato (螢ã¡ã‚ƒã‚“)
2021-06-08 15:18:00大麻是因為在不合法的地方室外種會被執法機關抄掉,然後在這些地方大麻的市場價格>>>室內成本..
不是沒辦法種,問題一直是價格。日本室內稻米做很久了,沒法推廣就是成本問題樓上說的法律成本也是,大麻在某些地區戶外跟野草一樣。不過現在就算是合法地區,不少還是會室內種植,因為可以精心栽培不同品種並且進一步提升品質和風味,這種在封閉環境反而是強項,所以可以接受室內種植的成本問題(我反對胡亂開放大麻當娛樂用藥)
作者:
cht1234 (cht1234)
2021-06-08 19:21:00歐美是毒品氾濫,快可海落因迷幻藥到處都有,乾脆大麻合法化,至少比較沒那麼傷身體
稻米玉米小麥或果樹有植株高度問題一般植物工廠多種萵苣生菜的原因低矮可以一層樓疊種超多層才能在高成本下勉強供應高階市場植株高N倍,就至少成本噴N倍再考慮收成間隔也是N倍 價格1/N倍導致業者再傻再天真也知道不能認真只有種大麻有吸引力 如果沒法律問題單位價格多幾個數量級 就什麼都ok
主食類沒有效益,頂多就是種蕈菇類現在可以這樣搞,香菇都算有利潤的,如果能成功繁殖松茸或松露,那鐵定搶種的人一堆
作者:
F04E (Fujitsu)
2021-06-10 14:20:00日本這都是種蔬菜和菇類
作者:
jetzake (加菲貓)
2021-06-10 17:32:00說來說去 這是植物本身特性的問題比較多轉個念頭 種豆芽香菇就沒聽說過有什麼問題不是嗎?我認為比較可能的發展是在這類作物中找地方發展或是把基改技術用在這裡 搞出不需要陽光的主糧作物(?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1-06-10 18:30:00環境控制需要的設備
萊牛都吃很久了 政治炒作而已不要歪樓 那也不是啥高檔食材我們現講的是高成本農產需要賣高價回本而基改版往往被歸類低廉或加工用或飼料這很難改變
以國人常喝的豆漿來說雖然多半標榜是「非基改黃豆」但根據資料顯示「非基改黃豆」進口量遠低於使用量基改的健康疑慮也跟炒作沒啥兩樣稍微更正,黃豆常見的豆類製品如豆腐、豆干、豆漿我主要是贊同 jetzake的基改方向
沒說不能基改啊就無論是炒作或非炒作 反正我們認知就是改下去行情就不如天然的,但植物工廠現在就是需要高一點市場價格它才能生存重點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