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空想] 如果中國更重視數學,用數學選官?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2-05-24 08:06:18
※ 引述《ccyaztfe (1357924680)》之銘言:
: 標題: [空想] 如果中國更重視數學,用數學選官?
: 時間: Mon May 23 09:30:53 2022
:
....
: 中國對數學的重視早在周朝時期就開始了
:
: 君子六藝:樂、射、禮、御、書、數,數就是所謂的數學
:
古文很精簡,數,是指數學還是數數兒,即懂得處理數字,差很多。
很實用的會計,實務運用的時候,不需要會太多數學。而會計對於治
理一方確實有實用價值,適合管人的君子學學。
: 只不過到了後代,朝廷逐漸偏向以經文選官,六藝雖然還是有保留來讓學生學習,但重要性
:
:
: 那麼假設中國朝廷當初選擇更加重視數學,漢朝不設五經博士,改設各種算學博士;隋唐以
^^^^^^
如前述,數學不同於算學,後者屬前者範疇。
:
:
: 想像一下讀書人從小就開始閉門苦讀算數學,兩耳不聞天下事,一心只解方程式
^^^^^^^
一心只解方程式? 意思是訓練出一群人肉計算機? 這需要博士? 古時候商家
掌櫃的基本功之一就是打得一手好算盤好算帳。
:
: 那這樣中國會如何發展?
怎發展? 朝廷不太可能花重金養一堆史實上就有的便宜專業人士,即算盤高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137.65.214 (臺灣)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ummyHistory/M.1653269455.A.BA0.html
: ※ 編輯: ccyaztfe (114.137.65.214 臺灣), 05/23/2022 09:31:18
....
: → asdf95: 有興趣看看畢達哥拉斯學派,你會發現就算是數學為王的社會 05/23 10:55
: → asdf95: 也跟你講的毫無關係 05/23 10:55
高手願意針對此多說說嗎?
: → asdf95: 你應該沒看過八股的文章吧,能寫出那樣的文章,至少搞政宣 05/23 10:56
: → asdf95: 是沒問題的,至於派系鬥爭那跟用什麼取才無關 05/23 10:57
: → asdf95: 你先看完希臘的歷史發展,就知道你的問題沒有意義 05/23 10:58
八股文寫得好,顯示此人用文字滿足上級要求的政治目的,對於統治來說
其實很實用。後世批評八股文流毒啥的,其實太過。尤其是指考試領導學
習云云,除非社會上有其他更賺錢行業,無解。
: → asdf95: 歷史上希臘已經用真實的發展告訴我們會發生什麼 05/23 11:01
: → moslaa: 閒講一下。八股文當然殘害人,不過....... 05/23 11:08
^^^^^^^^^^^^^^^
任何考試,都有殘害人的部分。現在我國際受美國是多元入學,讓申請人準備
一堆才藝與社會服務等的成果紀錄,最好這些就不殘害人。瞧瞧家長們自己為
此付出的勞力和資金,最好他們是讚不絕口。
至於被考試的人,如前述,除非某些口味特殊的極少數,正常人更喜歡當考官
而非考生。
: ...
: → moslaa: 這就是啦,所以問題根本不是考試內容,而是考試的形式 05/23 11:19
^^^^^^^^^^^^^^^^^^^^^^^^^^^^^^^^^^
以上主張令人震驚。只要形式對了,內容影響不大。這種論點以為僅有
法學院某些極端主張程序正義者才會如此宣言。
形式對了,內容無關緊要? 那大雄想娶靜香,
只要做出求婚的動作,其實內心想著別的美眉。
只要做出迎娶的表示,實際上送的聘禮都是空箱子。
等等。
這樣形式都有了,可內容欠奉,這樣靜香就應該嫁了? 去問問三次元真正
的女人看看吧。
: 推 Houei: 我是覺得 數學訓練邏輯思考 知道代什麼公式 以幫助快速解決 05/23 11:23
^^^^^^^^^^^^^^^^^^^^^^^^^
代公式解問題? 說實在那不是數學真正要旨,古人對此澄清很多次了。
而且說實話,許多人跟風大肆批評教學生代公式導致學生學一堆無用的
東西而出社會欠缺實際技能,這種論點其實並不完備。
: → moslaa: 那麼你得到的結果還是差不多 05/23 11:23
: → Houei: 生活問題 大概最常用就排列組合? 05/23 11:23
^^^^^^^^^^^^^
那可不一定,看個人生活型態。
: → moslaa: 你用數學來挑,你就會得到一堆很會套數學公式 05/23 11:23
^^^^^^^^^^^^^
: → moslaa: 但問他怎麼處理現實問題,他還是不知道 05/23 11:24
^^^^^^^^^^^^^^^^^^^^^^^^^^^^^^^
如前述,那教學設計提供的公式模板有問題。
另外,社會專業分工,但是有趣的是,我國教育卻不太想分工。
或者說,至少家長們都想要自己子女能學到當人上人的知識技術。
目標一開始就定錯,後面實踐的制度與技術極難凹回。
戰略錯誤難以用戰術優異彌補;國家戰略錯誤難以在戰略層次彌補
作者: joh (30分滅一國的匈奴)   2022-05-24 08:12:00
說得有理
作者: ccyaztfe (best_troll_tw)   2022-05-24 08:23:00
我的假設其實包含兩種空想的世界,原文沒講清楚,現在說仔細一點給大家看。一、假設八股取士變成算學取士,必考的四書五經變成九章算術;二,算學取代詩的地位,文人不寫詩改算數學,聚會的時候都用數學來切磋,李白變成算仙,杜甫變成算聖,唐詩三百首變成唐算三百題
作者: cht1234 (cht1234)   2022-05-24 08:29:00
九章的東西並不難,那些進士有學的話半年內就可以學會大概人人滿分作文考試只是個門檻,考完還有很多考核培訓,不然只是做個中下階層的小官
作者: kingstongyu ( ?????)   2022-05-24 10:30:00
徐光啟對利瑪竇所帶來的西方知識很感興趣啊~~不只徐光啟,很多舉人秀才也很有興趣.而利瑪竇晚年也對中國提出很多一針見血的弊病,比如甚至不屑從外國人的書里學習任何東西,因為他們相信只有他們自己才有真正的科學和知識大臣們作威作福到這種地步,以致簡直沒有一個人可以說自己的財產是安全的
作者: joh (30分滅一國的匈奴)   2022-05-24 10:47:00
突然想到,如果宋朝原因分一點資源給物理化學,會不會這個王朝可以多延伸100年...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22-05-24 12:54:00
還是德國教育制度比較符合現實需求德國重視技職教育,提早分流,專業培育大家都去學領導學?請問誰去做工?那樣的社會反而不健康
作者: CGT (Peter)   2022-05-24 13:53:00
李白杜甫如果都在算數學,他們的才華可能被埋沒上千年等到19世紀末中國開始工商業化之後,翻出古書發現有兩個天才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22-05-24 15:03:00
美國社會也很尊重有才華的作家和藝術家
作者: Bz5566 (只剩協志和仁甫的5566)   2022-05-24 16:29:00
李白杜甫在中國學數學 才華會被埋沒上千年無誤但如果是在16世紀歐洲的話 就會變成文藝復興藝術家只能說社會文化沒有提供足夠的溫床 講這些WHAT IF都是白搭
作者: joh (30分滅一國的匈奴)   2022-05-24 16:36:00
我覺得當時的宋朝蠻可惜的,至少是一個蠻不錯的朝代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22-05-24 16:51:00
北宋晚期也是自取滅亡,花石綱是誰搞的?北宋士大夫過得好,不代表一般庶民過得好然後連金滅遼也是錯誤的戰略決策
作者: hgt (王契赧)   2022-05-24 18:41:00
用算盤的商家掌櫃能解方程式?? 你是不是不知道方程式是甚麼呀??? 算術式=\=方程式,理工組的人不可能搞混這兩個東西的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2-05-24 19:33:00
就實際狀況,治理更容易的是打算盤的商人,而很少是數學甲通常家裡條件不好,稍微識字一點就去商舖當學徒的 是大多平民百姓出路,畢竟專心功名科舉花錢不生產而商人學識都行,也懂交際懂生產,在綜合能力上比單純數學家更適合當推進政策官僚
作者: joh (30分滅一國的匈奴)   2022-05-24 19:57:00
同意樓上,應該說參謀的人多一點,才能維持團隊穩定進而維持國家穩定
作者: otis1713 (segayu)   2022-05-24 20:43:00
聯金滅遼這倒是沒辦法的問題,中國王朝基本上不大能接受一個國家不接受天命,然後還控制長城的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22-05-24 20:46:00
笑死了。都接受澶淵之盟了,哪有不能接受的日後趙構要對女真跪下去稱臣,也是接受啦
作者: joh (30分滅一國的匈奴)   2022-05-24 20:49:00
我記得宋朝不是有幾個發明出來的防禦武器嗎? 還是我記錯?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22-05-25 00:58:00
武器再好,用的也是人兵無戰心,沒有捨生忘死的戰鬥意志說什麼都沒用
作者: bellas (小p)   2022-05-25 12:27:00
科舉考試本來有分科 是後來才變考八股文 本來類似像現在公務員考試 有分的歐洲算算數也算很久 要等微積分出來光曆法 這很重要 要數學阿等微積分出來 自然會出現怎麼解微分方程 ㄧ本工數 各種花招解微分方程後來變考八股文 讀書人當然就只努力寫 但康熙有向洋人學數學 有覺得數學很重要 有等於常開數學研討會 但是還是考八股文 只有找人來出數學的書 還有成立算學館 他也是老師問題是還是考八股文像這本https://i.imgur.com/iPvTTsx.jpg這書1712年編的 那時牛頓才和萊布尼滋 1712年由英國皇家學會裁定 微積分是牛頓的 所以裏頭沒微積分 之前牛萊兩人在吵 漏大1712年編到1722年 微積分還太新既然皇帝喜歡覺得該學 把科舉改回原來有分科就好 可是沒改現在國中數學拿掉十分逼近法 那個我覺得很重要又不是每個人都康熙 能有辦法唸那麼多東西難得出個康熙 問題是科舉他沒改 改了讀數學的人變多那時就可能能跟上歐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