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看過一個報導
發電機作戰時(敦克爾克撤退)
在英國空軍戰鬥機掩護下撤退了大量的軍人
事後眾人為了邱吉爾而歡呼時
張伯倫在一旁冷冷地說到
他們該不會以為那些戰鬥機是邱吉爾上任後才造出來的吧
張伯倫任內最後幾年
一直增加軍費
擴編空軍 還有一些的海軍
也就是這樣 英倫空戰的時候
英國戰鬥機數量足夠 才能有效防衛
歷史總是這樣
當侵略者在做侵略前準備的時候
一絲微弱的呼籲聲音就會出現
但人民這時候總是說要和平不要打仗 不要刺激對方
粗暴的駁斥那些要求調整軍備的看法
可一旦過一陣子侵略者真的發動了戰爭
人民又會反過來大罵
檢討說誰害得帝國失去那些殖民地的
2月初拜登說俄羅斯會侵略時
那時候滿是嘲笑的聲音 這世界多數的評論家都說不會打仗
但之後真的開戰了 大家都會忘了之前說甚麼
因為公眾的記憶總是如此的短暫
所以黃埔軍人的忠誠度問題 總是一在地被擱置
直到傷害造成了 人民才會醒悟
屆時人民就會突然反過來 強烈甚至失去理智的的要求
必須以不成比例甚至牽連無辜的方式 來進行大清洗
而當這樣的聲音響徹雲霄時 人民完全忘了之前的姑息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