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語文效率的偽科學

作者: fw190a (las)   2023-09-22 18:23:25
※ 引述《ZMittermeyer (ZM)》之銘言:
: 1 bit的定義是:如果一個黑盒子中有A與B兩種可能性,他們出現的機率相等
: 要確定會是A還是B,我們需要的訊息量就是 1 bit
: 所以訊息論根本上是一個在研究「消除不確定性」的系統性學問
: 訊息量的定義就是「不確定性的消除量」
: 而傳輸 1 bit 訊息,和你使用電腦、手機、旗語、骰子、手勢、聲波都沒有關係
: 訊息論也可以計算旗語、骰子、手勢、聲波這些通訊協定的訊息量是幾bit
兩個可能性確定一個是1 bit,
32確定一個的時候,訊息量是5 bit。
消除不確定是微觀系統內的定義,
但可能性越多複雜度越高,訊息量單位越高也是事實,
從一開始試圖把訊息量定義成一個"好的東西",
就是你整個理論的執拗而已。
其實我看出來你的整套理論,就是因為你自認掌握著一種真理,
所以能在世界尺度評判哪個東西訊息量高哪個低,又哪個是雜訊,
所以你反覆套這個公式來強化自己的認知。
但對於他人來說你的邏輯根本雞同鴨講,
你這真的只是包裝的傳教行為。
,,,
訊息量首先是訊息多少的量度,然後才是不確定性消除的程度。
你用不確定性來說明訊息量大小,
基本上是預設了你有一個給定的可能性範圍,
才能去套/去比較兩個訊息量,如何分割那個總量。
但日常生活,講話的過程是在同時給出那個可能性的邊界,
然後再慢慢透過語法與脈絡去排精確意涵。
: 所以中文世界裡,常說現代世界垃圾訊息很多,「訊息量過載」這是一種錯誤
: 因為雜訊的訊息量很低,甚至反過來增加你的不確定性
: 現在是一個雜訊很大的世界,完全不代表是一個訊息量很大的世界
: 如果有些人學習很有系統性,對雜訊的過濾性很強,所有的問題都快速得到解決
: 那麼他可以這麼描述:世界訊息量,很高OK
: 訊息量既然=「不確定性的消除量」,你說一字超多意的東西訊息量很高,那是很可笑的
: 完全是根本性定義理解完全顛倒
: 一字超多意=充滿不確定性,假設有五意,為了釐清到底是這五意的哪一意
: 你還必須去動用其他的訊息
: 這就是一個學問通與不通的差別
: 這是非常簡單的概念
: 模糊語言=低訊息量語言
: 精準定義與單意語言=高訊息量語言
你的問題就是,把兩個層級的東西搞混。
訊息量在微觀層級上,要表達的東西越複雜,需要越多訊息量,
先有那個框架在,代表目標需要的總訊息量。
然後透過好的表達把那個框架盡可能填滿,最後我們可以說一個表達訊息量高,
因為他良好的逼近了一個系統所需的總訊息量。
如果在宏觀抽象層次上看,世界這個系統的複雜程度可以說是無限的,
所以在這個層級的訊息量可以有兩個方向,
一種是承襲微觀系統的方式,消除不確定性;
另一種則是,擴張那個微觀系統的複雜度,提出更複雜的理論。
這兩種結合起來,
就是科學在解釋世界這個目標上,提高訊息量的方式。
你不會因為重複1+1=2的"真理",然後因為消除不確定性,而得到資訊量,
反之你只有在表達複雜的系統,並且得到驗證,才真正得到資訊量。
你在微觀尺度批評中文的問題,作成一個單面向的判斷,
跟宏觀現象根本連結不起來。
中文使用上多意的可能性是具備優缺點的,
他在使用上表達精確意義的效率降低,
換到能傳達更多可能性與聯想。
然而這些都不是,
能從一個特性推到影響整個歷史走向的程度,
因為有很多繞過的方法。
學術界創造專有名詞、賦予新的定義,
就是因為舊有的語言太模糊,而需要用更精確的定義來構築適當的討論環境。
甚至可以說,對於學術名詞的母語用戶來說,
他們使用起來的優勢劣勢就跟中文一樣,因此容易誤導,但也增加聯想。
: 一次一個概念好了,否則一次放五個概念,太容易當機了
: 然後我們用一個案例來舉例漢語的劣化、收斂、低訊息量和模糊的例子
: 那就是有名的施氏食獅史
: 施氏食獅史的現代漢語發音=92個si
: 你用聽覺與口說「根本沒有辦法」傳輸任何訊息
: 但是其他的漢地族語,如粵語,朗誦這篇文章時根本不會有問題
: 表示現代標準漢語已經是劣化到不能再劣化的很難用的語言
諧音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