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假設] 台灣中學文史地課綱配合應用目的

作者: tomer (卯月影)   2023-12-10 13:18:49

先不說中文
不管學哪一種語文
一開始一定是功能性識字開始
學文字發音句型
然後是日常問候、描述場景、問路買東西結帳什麼的
母語的話大概是小學國語低年級和中年級
外文的話中學生會上到的程度
什麼大家說日語之類的也是差不多程度
這種基本上
其實算是文盲...
之後真正學到「文學」的部分
就是靠大量閱讀賞析前人的優秀作品
所以美國英國中學生要念莎士比亞
日本中學生要念百人一首
這是提升閱讀能力與掌握大量詞彙的唯一方法
台灣其實官方語言是中文的情況下
中學念文言文是王道作法
畢竟那是中國文學的骨幹
你因為政治因素不讓孩子念中國文學
基本就是教出一群功能性識字的文盲而已
他們成長過程中還是會自己去閱讀一些別的東西
不知道朱爸撿橘子的梗
那這些孩子的梗大概就是喜羊羊、baby shark、抖音之類的東西
現在網路發達資訊開放
很多流行文化的東西還是中國發源或者先翻譯成中文才來台灣的
讓孩子從學校學不到文化
都吸收這些東西會比較好嗎?
我是不這麼認為
你既然是教中文
就是教中文該教的東西
該教的不教
就是弄個噱頭讓某些特定意識型態的人高興
拿到選票
然後孩子沒能學到該學的
無法具備應有的語文能力罷了
台灣既然官方語言是中文
該走的路就是像日本人一樣
自信點
不只文言文該教
還要大力教
搞的比批判孔子寫殘體字的中國人還懂中國文學
才是正道
※ 引述《plamc (普蘭可)》之銘言:
: ※ 引述《saltlake (SaltLake)》之銘言:
: : 「世界中心」史觀? 這所謂的世界中心在哪裡? 「中國人」從古時候
: 每個時代的世界中心不同,所以叫世界中心史觀
: 之前說明過很多次了,老兄你自己往前翻,不贅述
: : : 義務教育應該是全部只教應用文,含基本商業信件往來、公文寫作,甚至喜帖、訃聞
: : ^^^^^^^^^^^^
: : 你當真的? 根據網路上找到的普蘭可年紀以及相關資料,普老先生的國中還是
: : 高中應該有專門的課程在教應用文。國立編譯館好像還有出版專門的課本?
: 我的年代有薄薄的一本應用文課本,但是從來沒上過,因為聯考也不考
: 這是最好笑的一點,因為正確的辦法應該是只上那一本,其他全部廢掉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3-12-10 14:34:00
誰管你啊。有些人掌權的觀念就是,掌權不弄權,如錦衣夜行功能性文盲? 又怎樣? 這樣才方便菁英們管理啊何況歷史板就已經有人引用新聞指出,某些人認為學生:不學不會怎樣 <- 這就有足夠正當性來刪修課程內容不懂這種標準的重要性? 那就是要學啥內容,讓學生決定
作者: julianscorpi (各打五十大板流 免許皆傳)   2023-12-10 14:58:00
不如多上兩堂英文課喜歡讓孩子學什麼,可以自己增加,家庭薰陶是一個方式,課外補習也是一種方式。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3-12-10 15:04:00
樓上的主張大大的好。有錢人家喜歡讓孩子多學是他家的事窮人家小孩會做工就好,而一般人家小孩也不用多學,讓小孩快快樂樂上網或到處玩耍就好了
作者: julianscorpi (各打五十大板流 免許皆傳)   2023-12-10 15:17:00
小時學很多文言文,長大還是週末在PTT打嘴砲建議多學幾句英文去美國賺美金才會變成有錢人家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3-12-10 15:56:00
樓上寫的是! 小時候多學幾句英文,長大了才能給外國遊客用英文指路。好棒棒
作者: julianscorpi (各打五十大板流 免許皆傳)   2023-12-10 16:03:00
只會中文的話就只能給中國遊客指路了,多學幾種語言還可以當翻譯,當翻譯還可以抽大谷7億美金1%,好好加油唄(指下輩子)
作者: cht12341234 (55688)   2023-12-11 07:17:00
說的不錯
作者: saltlake (SaltLake)   2023-12-11 07:20:00
當翻譯? 在臺灣當全職專業翻譯? 建議小孩在臺灣走這行的人,調查過臺灣翻譯的人肉市場的行情價嗎? 尤其是英文翻譯。
作者: undeadsin (レライエ)   2023-12-11 10:06:00
喜羊羊跟babyshark的哏跟撿橘子不是同個年齡層吧…..
作者: julianscorpi (各打五十大板流 免許皆傳)   2023-12-11 20:31:00
學了一堆語言然後留在台灣也挺奇怪的,啊不過把學其他語言或科目的時間拿來給文言文的人更是重量級。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