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lamc (普蘭可)》之銘言:
: ※ 引述《fw190a (las)》之銘言:
: : 所以說有點成王敗寇的味道,有成就的時候追朔祖宗十八代功勞,落魄的就是一步步曲解
: 我想這個問題可以比較唐宋
: 跟朱學化後的元明清
: 哪個時代的儒學問題比較嚴重
: 我想不會是成王敗寇,因為唐宋問題也很多,沒有比明清成功多少就是
: : 話說回來,不知道大家批評時是看過多少程朱,我自己沒看多少文本,但是就概念上比較
: 說真的我也承認我看不多,因為根本看不下去
: 但是原始的儒家經典不管是禮記,還是子孔丘語錄的論語,我都覺得很多很有道理很有用
: 只要是看原意不要去看朱注...
但所謂的儒學問題,
是因為考試僵化以及其它社會因素導致,
或者學說本身的問題,要怎麼區分?
最近又試圖翻一下,
覺得一般解釋部分都蠻中規中矩,
或許平常比較容易看到爭議部分,
而他主要再創作的內容集中在大學部分。
以我所知的是,
幾乎所有哲學學派都會有些兜不攏的地方,
如果被當成權威執行,
然後把裡面任何負面結果都算在學說頭上,
那這種算法之下,
大概不管誰上問題都差不多。
比如舊版也能搞出王莽來。
: : 英美文明的人,跟耶穌還有希臘哲學家相關性到底大不大?
: 不大
: 亞里斯多德大部分的著作都失傳了
: 沒有失傳的部分,也是傳到伊斯蘭世界,由全盛時時期的伊斯蘭保留
: 然後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才又從伊斯蘭慢慢抄回去
有失傳然後抄回去,難道就代表關係的斷絕嗎?
這樣要怎麼解釋,他特意要抄這些,
幹嘛不抄別的,或最後變得更東方化。
之所以會想抄本身,也是有脈絡可循的吧。
有時這種起伏反而證明其中內在關係的聯繫?
比如亞里斯多德哲學傳回歐洲也發生了兩次,
第一次是在神學家亞奎那等人努力下,
使融合版亞里斯多德詮釋在教會成為正統,
才有後來文藝復興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