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釐清一下本討論串的主題國家選材的方式 是聯考好 還是啥多元入學(採計平常成績)這裡的好,要注意兩個面向1. 選出來的人是不是真的人才2. 會不會窮人比較無法在該制度中,被選出來,以至於變成遺珠之憾?由於人才這個詞本身比較難定義,所以要具體討論的時候往往簡單的用,有沒有進入台大來看,畢竟真實世界不向七龍珠有戰鬥力測量眼鏡,現實可沒有人才測量眼鏡但台大榜單上有誰,可是一清二楚所以討論就容易變成: 哪套方案能讓更多窮人子弟上台大(這裡不討論窮人會不會出人才,p大似乎是滿懷疑啦,覺得窮人必有因,但我呢,剛說了,現實沒有人才測量眼鏡所以這問題我就不討論了)而這問題,因為大家都關心,早就有人研究過看大家討論,都在講一些印象/個案 (比如阿扁的故事)來,我給大家一個比較實在的統計分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5532這是一篇 2 0 1 7 年的文,我當年看過因為文章有點長,我直接給懶人包,裡面分析公元2000左右與實施教改後十幾年(2010年代),台大學生的出身單就帳面數據來看1. 多元入學方案有增加台大學生來自鄉下(比如花蓮)的比例2. 多元方案也有增加學生背景資料是貧戶的比例雖然增加的比例都不大,但從"有比沒有好"角度來看多元入學確實比聯考好,至少有"稍微"幫助到弱勢/偏鄉至於這個小小的增加比例,是不是值得搞得大家雞飛狗跳(畢竟聯考確實比較一目了然)還有p大提出的,是不是值得投入這麼多資源去弄這屬於價值觀的取捨,我覺得無須討論,總之,但就多元入學有沒有比較公平正義?基於很多年前我看過上面的報導,我認為是有的(想不到還能google回來 xd)不過我也不否認,現在2024年,情況可能又有變但就算要否定要上面的報導,那也要提出最新的統計而不是用印象論/個案論來講講完,大家自己看著辦喔,還是要多講一句,但上台大,當然也不表示人生會成功所以針對原問,如果台灣維持聯考,會怎樣我認為答案是差不多。比如,總不會有人認為台積電的成就,是因為有聯考或是有多元入學吧。可見什麼方案入學,對國家整體而言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