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凱文怎麼了?》-邪惡可以與生俱來嗎?

作者: lovinfaintly (我不是歸人,我是一匹馬)   2012-02-10 22:33:46
是否有劇情洩漏?
答:有,但不影響閱讀
《凱文怎麼了?》- 邪惡可以與生俱來嗎?
http://lovinfaintly.pixnet.net/blog/post/30359765
圖文網誌好讀版(有圖無音樂,請安心服用)
======BBS純文字版(有重新排版成適合BBS版本囉)
《凱文怎麼了?》 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
作者 / 蘭諾.絲薇佛 Lionel Shriver
出版社 / 台灣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 / 2012年2月(電影書衣版)
===============
初次對《凱文怎麼了?》產生興趣,是因為同名改編電影的上映;在去年底金馬影展時我
沒能搶到這部片的座位,深感遺憾,一直在期待著它能趕快在台灣上映。
原本,看了本書的宣傳介紹,我以為會是另一個《事發的19分鐘》(茱迪.皮考特Jodi
Picoult非常有名的暢銷作品)。但我錯了,書翻到一半,我就完全能夠體會有人說:『
看完都不敢生小孩了』的感受。《凱文怎麼了?》與《事發的19分鐘》,或許使用的是類
似的題材—亦即青少年校園屠殺案件—但兩本書在講的,完全是不同的故事。
《凱文怎麼了?》一書頗有份量,而且通篇以艾娃寫給丈夫法蘭克林的信組成,別無他物
。只有一封又一封的信,語氣平鋪直敘如同述說著日常瑣事,但卻讓我一路毛骨悚然到最
後。從夫妻兩人生活的回憶,講到半不情願地懷了凱文,雖然沒有大事發生,但不知道為
什麼,字裡行間總帶給人一種山雨欲來的恐慌感;而從生下凱文開始,一樁一樁的災難,
直到最後那個星期四……艾娃的語氣始終冷靜,描述的一件件事實卻實在令人坐立難安。
我很喜歡本書的中譯書名;既顧及原意,卻又另闢新的想法,把讀者心裡最大的問號直接
在書名上頭:凱文到底怎麼了?究竟是什麼造成他校園大屠殺的舉動?跟《事發的19分鐘
》裡,問出「每個人都說我毀了他們一生,可是當我的人生被毀的時候好像沒有人關心。
」這段話的彼得不一樣,凱文在學校並沒有受到霸凌。他父母均在,從未被家長忽視,他
的家境富裕,『他什麼都有』。那麼,為什麼?是因為想要成名嗎?是因為覺得殺人有趣
嗎?好像都有那麼一點,卻又好像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世界上,有純粹的、天生的邪惡嗎?能夠用人性本惡來解釋凱文的行為嗎?艾娃與法蘭克
林或許不完美,但卻絕對不算失職到會教出變態殺人魔的地步吧?應該不會吧?我打了個
冷顫,讀著此書的過程中不斷冒出一些駭人的念頭與想像;如果這樣的父母會教出這樣的
小孩,我有把握我的小孩不會這樣嗎?我又想到了《事發的19分鐘》裡,彼得的媽媽絕望
的一句話:「希特勒的母親是個可怕的人嗎?」
這本書我反覆翻閱良久,慢慢地,我覺得凱文殺人或許、或許有其脈絡。
艾娃並不想要小孩。這並不是說凱文是個意外;噢不,他不是的。這更糟糕。法蘭克林熱
情地(近乎過度熱情地)想要孩子,他想要他理想中那個溫馨的家庭,大大的庭院、有輪
胎做的鞦韆、他與兒子帶著棒球帽快樂地傳接球…。而艾娃是個職業婦女、事業有成的創
業家,有自己一手創立的公司,動不動就飛到世界各地長途旅行。她下定決心取消避孕措
施的導火線,竟然是在於害怕有一天若突然失去了對方,有個什麼可以留下來;套艾娃自
己的話,她『想要安排備份,像是在打字機上多夾一張複寫紙』。而她一懷上凱文,就懊
悔了。她的孕期是在恐懼下度過的,她在意孩子跟誰的姓比在意孩子本身更多。
艾娃並不是冷酷無情、心理扭曲;她只是沒準備好。她雖然已經三十七歲了,但從她列的
生孩子的幾大缺點來看,她對於生小孩的心態跟我這樣一個二十幾歲的女人差不多:在意
身材走樣、擔心自己的飲食喜好、平日享受會受到限制、煩惱自己的事業被影響、對於未
來兩人世界被壓縮的情況感到不滿等等。簡而言之,就是還只想到自己。她的懷孕生子,
是受到時間的壓力以及對丈夫的愛的驅使。她的母親角色是『扮演』的而非自然流露的情
感。她害怕懷孕、害怕小孩、也害怕兒子的出生帶給她的全新的世界;凱文在『母子時間
』對艾娃的批判或許苛刻,但卻不無道理。
我一直相信,某種程度上,心理會影響生理。或許凱文在肚子裡就可以感受得到艾娃的恐
懼與不情願吧?我不知道。但我想,凱文應該很恨艾娃,恨她以這種心情生下他,更恨她
『演出』一個母親的角色,而非真心地毫無保留地愛他。書裡自凱文嬰兒時期就不斷提到
『憤怒』一詞,作為一個纖細易感、智商又高的早熟孩童,凱文所有的行為看來都像抗議
與報復。經過精密策劃、日益求新求變的報復。嬰兒時在父親懷裡安靜又可愛,與艾娃單
獨相處時哭叫得像個惡魔;摔斷手時對父親說的謊;破壞艾娃鍾愛的地圖;後來對妹妹做
的舉動等等…凱文痛恨除了他自己以外,母親所愛的所有東西。艾娃不愛他,就不可以愛
其他東西;爸爸不可以、妹妹不可以、就連那些地圖也一樣不可以!
小小年紀,凱文就把這種憤怒與痛恨類推至幾乎所有人,甚至無法忍受其他人投注熱情在
自己看來很蠢的東西上。『他以為他騎著那腳踏車很酷』,所以他要破壞。大屠殺中他殺
的人是經過他精心挑選的:愛演戲的、愛打扮的、愛籃球的…全部都很蠢!甚至,一個愛
他的老師,這更不允許。他選擇的殺人工具是十字弓,他把自己和受害者鎖在一起,慢慢
看著他們失血過多而死……
凱文看來很像過度早熟與過度遲緩的畸形組合。他很晚才開口說話,一開口就是整個完整
的句子;他學習速度快、反應又快,但他表達情緒的方式卻是毀滅性的。凱文的邪惡是可
以感受得出來的。所有與他們一家接觸的朋友、鄰居、親戚,全都不喜歡凱文;甚至可以
說是怕他。艾娃的信中冷靜的敘述,讓凱文憤怒又充滿惡意的眼神躍然紙上,令人忍不住
驚喘。
這樣的邪惡算是天生的嗎?或許吧。或許還是個胎兒的凱文就已經迸發著熊熊的恨意。但
是,這真的是純粹的、與生俱來的邪惡嗎?如果艾娃當初以滿心的真摯喜悅迎接這個寶寶
,那麼凱文會成為一個正常的孩子嗎?我無法肯定。但可能,只是可能,凱文不會這麼生
氣?他不會以一個嬰幼兒的年紀就必須要處理這種憤怒的情緒,所以也不會因此而產生偏
差的行為、扭曲的心理?可能嗎?
結局出乎我意料之外。艾娃選在事件週年,問了凱文長時間壓在她心底的最深沈的問題:
『為什麼?』一開始信心滿滿、充滿輕蔑的凱文,在他的成年前夕,突然鬱悶地改口了:
『我以前以為我知道。現在我沒那麼確定。』
的確。沒有什麼簡單的原理,不論心理學上、犯罪學上、還是社會學上,能夠完美解釋這
個為什麼。但只要凱文自己開始不確定原因,就是好現象。兩年的牢獄生活、兩年的母親
探望、兩年的兩週一次一小時相對無聊看鐘的時光,或許磨去了一點點凱文的恨。或許一
點點就夠了,足夠讓恨底下的愛浮現出來;愛與恨,從來都不是相反的東西。
『將敵意推到極致,必有可能贏得敵人的摯愛。用力推開他人的動作,能將對方拉得更近

在凱文將滿18歲時,家破人亡、孑然一身的艾娃,有了宛如再一次生下凱文的機會。兩個
自私、憤怒、彼此嫌惡的人,因疲倦、因絕望、因血濃於水,或許能夠彼此相愛。
人,只要有希望,就能頑強地活下去。
PS. 小說實在太過精彩;對於電影版,我簡直迫不及待。
===============
★榮獲2005年英國柑橘文學獎小說獎!
★英國BBC1電視台節目Page Turners推薦好書!
★榮獲誠品選書(2006年7月)!
★榮獲金石堂強推書!
★紐約時報、波士頓環球報、華爾街日報、費城詢問報、西雅圖時報、落磯山時報、英國
衛報、圖書館學刊等各大主流媒體好評推薦!
★首批隨書附贈電影早場優惠券!
《凱文怎麼了?》同名電影 2012年2月24日在台上映
導演;琳恩倫賽 Lynne Ramsay
演員:蒂妲絲雲頓 Tilda Swinton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約翰萊里 John C. Reilly 【芝加哥】
★2011坎城影展競賽片
★2011視與聽雜誌年度十大佳片
★2011倫敦影展最佳影片
★2011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導演
★2011歐洲電影獎最佳女演員
★2011全美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
★2011舊金山影評人獎最佳女主角
★2011休士頓影評人獎最佳女演員
★2012金球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內容簡介】
我15歲的兒子成了校園大屠殺的惡魔!?
一個藉由震驚社會的時事題材,檢視母性本能的動人故事。
1999年的一個星期四,即將滿16歲的凱文,在校園內射殺了9個人。他的母親艾娃在一連
串寫給丈夫的懺悔信中,回溯懷胎前的猶豫及懷胎後生下凱文,一直到兒子成了殺人犯的
整個過程。這位母親自兒子一出生起就不喜歡他。凱文隨著成長所展露出的毀滅性格更是
令她心生畏懼。艾娃試圖從回顧中釐清自己所應背負的過錯與導致這樁慘劇的原因,到最
後竟發展出始料未及的結果……
在這本描繪扭曲母性的精彩小說裡,以校園慘案兇手母親的角度,尖銳地探討美國文化與
青少年犯罪之間的關聯,更藉由凱文這個極端的例子,碰觸了一個極為敏感的問題──母
親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作者不時在書中展現精闢的見解,讓讀者對艾娃在譴責與同情之
間擺盪。
故事接近尾聲時出現懾人心魄的驚悚、扣人心弦的領悟,在讀者內心留下巨大衝擊。
【作者簡介】
蘭諾.絲薇佛 Lionel Shriver
小說家。曾為《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費城詢問報》及其他出版刊物撰稿。現
居於倫敦及紐約。著有《雙誤》(Double Fault)、《完美好家庭》(A Perfectly
Good Family)、《遊戲控制》(Game Control)、《淌血的心》(The Bleeding Heart
)、《查克與德瑞拉》(Checker and the Derailleurs)、《女性物種》(The Female
of the Species)。其小說內容深具爆發力且發人深省,擄獲了不少忠實的讀者。本書堪
稱絲薇佛的成名代表作,榮獲2005年英國柑橘文學獎小說獎。
作者: cciill   2012-02-19 23:44:00
很久以前看過的小說,相當精彩,大推~~
作者: FLYYUY (無言)   2012-04-12 07:06:00
給推...您寫的心得讓我也想要看這本書了
作者: kahuorgo (橘子)   2012-04-16 22:22:00
推+1,心得寫得真的很不錯!!還特別介紹給朋友看耶!!
作者: dydy1616 (鼻水超展開)   2012-05-22 03:34:00
剛看電影沒很懂 看完你文章才豁然開朗 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