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奪回兩岸話語權 國民黨趁現在
蔡總統上任百日之後,聲望直墜,各類民調都進入死亡交叉,各種抗議此起彼落,而兩岸關係僵局難解,更將嚴重拖累台灣的發展。對此,社會各界除了批評抗議以外似乎也是束手無策,因為現階段還找不到可以代替民進黨政府的政治力量。特別是國民黨,至今仍走不出大敗過後的陣痛期,找不到黨的自我定位和未來發展方向。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自然很難重新贏得選民的信任,即便民進黨施政問題重重,也難以讓選票重新流回國民黨。
兩岸問題尤其如此。兩岸議題曾經是國民黨的強項,特別是從2005年連戰訪問大陸以來,國民黨幾乎就是兩岸和平互動的象徵,也是維繫兩岸關係健康發展的壓艙石。但兩岸紅利並未滲透到社會底層,企業利益增加未能帶動薪資提高,兩岸資金流通便捷反而造成房價高漲,年輕人買不起房,人民對國民黨的不滿情緒爆發,兩岸關係反而成了國民黨負資產。
選後檢討,國民黨內要求檢討兩岸政策路線的聲音不絕於耳,也有不少國民黨人甚至認為應該走本土路線,但這無疑又是矯枉過正。
持平而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以及兩岸民間的大交流當然是歷史趨勢,國民黨勇於站上這一歷史潮流的風口浪尖也值得讚許。兩岸交流過程中存在資源壟斷和利益分配不均問題,應該採取切中要害的措施加以解決,但基本方向並沒有錯誤,國民黨要檢討兩岸政策路線,應該分清戰略方向和具體策略的分際,不能因噎廢食,也不能無所作為。
當前的兩岸形勢是,大陸堅持九二共識,民進黨政府卻堅持拒絕,這意味九二共識問題已經失去轉圜空間,為了讓兩岸關係重回健康發展的軌道,就必須尋找新的兩岸政治基礎。大陸在此問題上並非沒有靈活性,大陸的重點始終是九二共識所蘊涵的一中內涵,而不是名詞。換句話說,新政府若能在一中問題上找到解套之法,兩岸僵局就有解。但從蔡政府的政策基調來看,很難寄望蔡政府找到解套良策,「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是蔡政府當下的兩岸基本戰略,但冷對抗的管理極度複雜,對台灣經濟的傷害卻非常具體,這正是國民黨再起的機會。
9月4日舉行的國民黨黨代會已經將和平協議納入新政綱,但在一中各表問題上產生爭論,我們曾多次呼籲國民黨能就此問題進行政策辯論,以確立國民黨的戰略方向。自從連胡五項共同願景發表之後,國民黨受惠於兩岸大交流的成果,放鬆了在政策論述上的努力,導致自己在兩岸問題上缺乏論述能力,在輿論場上也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面對民進黨的長期抹紅毫無招架之力,親中賣台形象即便到現在還是難以擺脫。
面對這一問題,就更需要藉辯論之機予以澄清,而辯論的準備過程恰恰也是國民黨重建論述、重奪兩岸關係話語主導權的過程,我們真誠建議國民黨能夠珍惜這一機會。
國民黨與大陸的互信基礎深厚,只要守住兩岸一中和反台獨的路線,就不會有國共對立的問題,國民黨完全可以大開大闔,在政策辯論中找到更好的兩岸問題解套之法。
「一中各表」強調對中華民國立場的堅守,「一中同表」則代表了進一步推進兩岸關係的企圖心,對台灣來說,二者是進可攻、退可守的策略,絕非截然對立。兩種說法都承認兩岸一中,也都和大陸的原則相契合,二者未來都可能成為引領台灣的主流路線,國民黨大可不必以選舉心態,動輒以政治正確來否定其中一種主張,只要通過辯論,就可以產生國民黨支持者的最大公約數,建立為台灣找到出路的兩岸新論述,這才是國民黨能夠再起和獲勝的關鍵。
國民黨在思考兩岸政策時還應該考量大陸13億人的觀感,蔡政府的言行已引爆大陸民間反台情緒,對此,國民黨必須予以區隔,在政策論述上要向大陸釋放善意,重建兩岸民間互動的友好氛圍,如此也能讓自己扮演兩岸關係健康發展的穩定力量,讓兩岸交往之路愈走愈寬。
通過兩岸民間交流,國民黨的這一角色也可以從大陸傳回台灣,讓台灣民眾意識到國民黨的重要性,從而逐漸轉變對國民黨的觀感,幫助其重回執政之路。
http://opinion.chinatimes.com/20160912006082-26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