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1年聯合國決議
將『蔣介石的代表』逐出聯合國開始
台灣就失去了在聯合國的發言權利
此後至今49年,接近半個世紀以來
台灣一直希望能在聯合國進行有意義的參與
但這中間涉及了複雜嚴峻的問題
國內外的主客觀情勢也不斷在動態變化
這涉及了國家定位的主張
台灣人是如何看待自己國家?
如果我們把框架放大一點
其實可以發現
這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北京)的話語權、聲量和實力總體處於上升曲線
而台灣的話語權和實力則持續下降
不論從政治、軍事、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都是如此
時至今日
必須坦白承認
台灣單獨靠自己已經不足以抗衡中國壓力
只有把美國、日本等國的影響力加進來後
才能稍微平衡中國帶來的巨大壓力
國際政治就是實力為根本
所以大家要注意到
最近台灣的用詞已經不再執著於『入聯』、『返聯』名詞之爭
台灣說的是『有意義的實質參與』
簡單講,比如說,如果能取得『觀察員』地位
能參與,即使不能投票
對台灣而言也是有意義的
總而言之,比起過去年年請友邦發言
或是請友邦提案要讓台灣加入聯合國
現在台灣更務實、也更重視實質參與
比如WHO,台灣其實也沒有說要爭取當會員
台灣說的是先取得『觀察員』地位
而台灣已經加入的組織,比如WTO,
就是目前台灣最重要的發聲管道之一
台灣派駐WTO的大使,地位非常重要
僅次於駐美大使
大家覺得這樣做是不是比較好呢?
台灣就爭取當觀察員就好?
著重實質參與,而不糾結於非要當有正式資格的會員
以此為目標進行努力?
不只是聯合國、其他下屬組織也是?
其他國際協會也是比照?
大家贊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