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伊拉克局面失控,美軍去而復還

作者: ted5566 (ted)   2014-06-24 10:13:11
http://cn.nytimes.com/usa/20140624/c24prexy/zh-hant/
華盛頓——2011年12月,當副總統小約瑟夫·R·拜登(Joseph R. Biden Jr.)站在巴格達法奧宮(Al Faw Palace)里,身旁環繞着人工湖和八年戰亂所留下的破敗景象時,他感到一陣激動。
他去伊拉克,是為了宣布一個時代的終結:美國軍隊即將從這個國家撤離——這個國家令美國付出了極高的代價。他熱情洋溢地稱讚軍隊、問候將領,並向伊拉克領導人表示祝願,然後致電奧巴馬總統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
「我要收回我對這份工作說過的所有話,」拜登後來回憶他與奧巴馬的通話時說。「感謝你給我這個機會,來結束這場該死的戰爭。」
「喬,」他記得總統這樣回答,「我很高興由你來完成這項任務。」
這兩個人在競選時都承諾要從伊拉克撤軍,對於他們而言,這似乎是一個兌現承諾的時刻。不過這個時刻似乎極其短暫。戰爭並沒有結束,甚至連美國的干預也沒有結束。
兩年半之後,奧巴馬命令300名特種作戰部隊成員回到伊拉克,他或許還會授權實施空中打擊,以避免那個政府被殘忍的伊斯蘭派武裝勢力所推翻。
從現在來看,當時的訪問只是一次過早的慶祝,象徵著希望的破滅。奧巴馬本以為,他已經使伊拉克走上了一條更加穩定的道路,即使沒有美國的幫助,也能繼續維繫。但是現在,奧巴馬卻認為,美國的外交努力和實力對於拯救它至關重要。與大多數美國人一樣,他也厭倦了戰爭。但這一段故事中,充滿了誤判和錯失的時機,奧巴馬發現,撕裂整個地區各支力量,令他就此抽身的願望無法順利實現。
2011年那個冬天所慶祝的撤軍,說到底只是一場失敗談判的結果。理論上,奧巴馬和伊拉克領導層都希望讓美國保留一部分駐軍。然而事實上,雙方都沒有什麼熱情,而且關於法律條款的分歧導致雙方未能達成共識時,兩國似乎也都很高興。
保留的駐軍不會充當作戰部隊,但是或許可以執行反恐任務,更好地幫伊拉克部隊取得武裝分子的情報。這樣能否帶來改變無從知曉,但這個問題將在很長的時間裡成為人們爭論的話題。
然而,同樣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是,對鄰國敘利亞內戰的影響。在2011年的那一天,幾乎沒有人能預料到敘利亞衝突會加劇到何等程度。這場衝突催生了努斯拉陣線(Nusra Front)和伊拉克與敘利亞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in Iraq and Syria,簡稱ISIS或ISIL)等新生的伊斯蘭聖戰組織。也幾乎沒有人能料到,這些兇險的新組織最終會突破邊境,對巴格達構成威脅。
前五角大樓官員科林·卡爾(Colin Kahl)表示,「我覺得沒人想到敘利亞會四分五裂,成為努斯拉陣線和ISIS的主要集結地——當時ISIS都還沒有成型。我覺得這是無法預料的。」在美國撤軍之前,卡爾一直在五角大樓負責伊拉克事務。
但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隨着叛亂活動和聖戰運動致使敘利亞陷入泥潭,奧巴馬政府內外的一些人士提醒道,地區內不穩定局勢可能會擴散。美國政府高估了伊拉克安全部隊的能力,也低估了ISIS的力量。而且,美國也感覺伊拉克領導人及敘利亞危機使其陷入了困境,美國認為敘利亞危機已經超出了自己的控制範圍。
「我們需要克服很多困難——伊拉克不情願的態度、政治困局,以及敘利亞的混亂,」副國家安全顧問安東尼·J·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說。「ISIL發動攻擊時,我們很多工作都還沒做。」布林肯在制定伊拉克政策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奧巴馬總統曾在多個時間點上,批准採取小規模舉措,來影響敘利亞衝突,但拒絕進行更廣泛的干預,他擔心敘利亞會成為另一個伊拉克。如今,他發現自己仍然需要面對「另一個伊拉克」,而且還是在伊拉克。這場讓拜登張口咒罵的戰爭,再一次給奧巴馬政府帶來困擾。
戰爭緩和帶來的希望
奧巴馬上任時承諾將從伊拉克撤軍,但他基本上只是遵循了前任喬治·W·布殊(George W. Bush)和伊拉克總理總理努里·卡邁勒·馬利基(Nuri Kamal al-Maliki)簽署的一份協議,該協議要求美軍在2011年底前撤出。華盛頓和巴格達都曾設想,在此之後,將商定一份新的協議,從而保留少量駐軍。
但2011年初,戰爭已經平靜下來。在布殊下令增兵、戴維·H·彼得雷烏斯(David H. Petraeus)將軍的戰略轉向,以及遜尼派民兵組織倒戈這三件事之後,馬基利政府似乎處境無虞。駐伊部隊總指揮勞埃德·奧斯汀(Lloyd Austin)上將制定了一些方案,提出2011年後最多可以保留2.4萬軍隊,這些方案立刻遭到了抵制。
「白宮看到2萬這個數字後,那感覺就像在說,你在開玩笑吧,」卡爾回憶說,「這看起來就像是在韓國的那種永久駐軍, 不會得到支持的。」奧巴馬任命的官員得出結論說,軍方只不過是用更少的軍隊做同樣的事,而不是改變任務,以反映自己縮水的角色。時任國防部長羅伯特·M·蓋茨(Robert M. Gates)在白宮局勢研究室的一次會議上明確表示,那是無法接受的。
國防部官員和奧斯汀上將的團隊把這些方案進行了提煉,給出了三個選項:1.9萬、1.6萬和1萬駐軍。奧斯汀上將傾向於最大規模,認為最小的選項很不明智。拜登積極推動較小規模的駐軍方案。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湯姆·多尼隆(Tom Donilon)問蓋茨能否接受1萬這個規模,蓋茨同意了。
時任駐伊拉克大使詹姆斯·傑弗里(James Jeffrey)說,顯然,總統身邊的一些人並不想讓美軍留在伊拉克。
「當然了,一些在白宮與他關係密切的人不滿意他的決定,每次當我們在說服伊拉克方面遇到困難時,他們就想趕緊撤軍。」
但他接著說,豁免權上的爭議讓他們別無選擇。馬利基政府一直堅稱,駐伊美軍在伊拉克的司法管轄範圍內,而國防部拒絕接受這一觀點。最終,奧巴馬失去了耐性。「他不打算求着伊拉克讓美軍留下,」卡爾說。
10月21日,奧巴馬再次與馬利基通了視頻電話,雙方同意,美軍將根據原來的協定於年底之前撤出。似乎兩人都沒有什麼不高興的。
「我們真的不想留在那裡,他也真的不想讓我們留在那裡,」一名前白宮高級官員說,「馬利基可沒有想方設法要達成一項協議。這幾乎是一個共同的決定,不是一方直接說給另一方聽的,但實際上的結果就是這樣的。由於總統打算競選連任,從伊拉克撤軍將是一個重要的姿態。」
從伊拉克撤軍後,奧巴馬把注意力放在了其他問題上,包括他的連任競選。有充分證據表明,馬利基可能回歸以往那種疏遠遜尼派的教派政策,激起不滿情緒,並最終會營造出對ISIS極為有利的環境。但奧巴馬沒有與馬利基定期聯繫,而是把這些工作交給了其他人。
「過去三年,從議會的邊緣化,到軍方和司法部門的政治化,伊拉克的社會建制不斷惡化,但卻很少或壓根沒有招致公開的譴責,美國的領導層也沒有加以制止,」布殊政府的副國家安全顧問梅根·L·奧沙利文(Meghan L. O』Sullivan)說。
奧巴馬認為,到了伊拉克自力更生的時候了。
「很難說總統真的應該投入大量時間來維持與伊拉克領導人的關係,並保留在那裡的駐軍,」同樣曾擔任布殊政府副國家安全顧問的傑弗里說,「援助其政府的唯一目的就是讓伊拉克靠自己的雙腿站立起來。」
『你可以看到這個的出現』
那時,敘利亞內戰正如火如荼,分散在伊拉克各地的基地組織(Al Qaeda)殘餘力量正在重組成為ISIS。「你可以看到這個的出現,」另一名政府官員說,「它當時是個小點,不過越長越大。」這名官員說,雖然有人做出警告,但華盛頓高層直到一年前才開始關注這個組織對伊拉克意味着什麼。
還有一些官員把問題歸咎於伊拉克領導人,他們對美國的幫助不怎麼感興趣。2012年初,奧巴馬的顧問說,他們曾試圖在巴格達創建一個「融合中心」以共享情報,但伊拉克方面退出了合作。類似地,2012年3月,在伊拉克舉行一次阿拉伯國家聯盟峰會期間,美國曾表示願意為安保做偵察飛行,但馬利基沒有接受。
「伊拉克在保持距離,直到大約一年前,那時來自伊拉克西部地區的壓力已威脅到國家的生存,」多尼倫說,他於2013年中從國家安全顧問的位置上退了下來。「他們沒有解決這個問題,而且通過政治過程加劇了它。」
伊拉克領導人開始向華盛頓求助,美國政府的響應是增加軍火出售。美國原本可以提供小規模武器和地獄之火導彈,但伊拉克只有兩架塞斯納飛機能攜帶這種導彈。美國政府力圖得到國會批准,向伊拉克出售或租賃阿帕奇直升機和F-16戰鬥機,但議員對增強馬利基的力量有所擔心,他們怕馬利基可能使用這些力量來加強他對政治的控制。
去年10月馬利基來華盛頓求援,奧巴馬批准在巴格達建立一個確定靶標的小組,以幫助伊拉克對付來自ISIS的越來越大的威脅。一個特別行動小組被派到美國在世界上最大的駐外機構巴格達大使館,據一位官員稱小組人數在「很小的兩位數」,但他們能做的事情很有限。這些美國人每個月只在伊拉克上空做一次空中偵查。
自殺性爆炸事件激增,從美國撤軍時的每月5次,增加到去年冬天的每月50次。接着在今年1月份,伊拉克西部的費盧傑和拉馬迪失守。美國政府在震驚之餘只採取了有限的措施來扭轉局勢,仍不願意考慮更強有力的干預。美國官員關注的是確保馬利基能順利渡過4月份的選舉,以期化解政治動蕩局面。
「基本上是從我們的部隊按照伊拉克人民的願望離開伊拉克的那天起,我們就在壓巴格拉接受我們的安保援助」,並「呼籲其領導人能包容地管理國家,」布林肯說。「2013年當敘利亞的局勢加速了ISIL的進程時,巴格拉終於開始歡迎我們的幫助了,自那時起,我們一直在不聲張地增加援助,包括軍火、情報和建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