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文:新馬關係感知上的改變
http://www.zaobao.com.sg/zopinions/views/story20160728-646600
想像從新加坡乘搭高速鐵路出發,在90分鐘後抵達吉隆坡市中心。當新隆高鐵在2026年通
車時,每天往返新加坡和吉隆坡兩地可能會變成司空見慣。若一切按計劃順利落實,在五
年前聽來似乎不太可能的事,將在約10年內成為事實。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政府上星期簽署諒解備忘錄,讓新隆高鐵計劃跨出重大的一步。雙方也
將在年底為這項目簽署具法律約束力的雙邊協定。
高鐵計劃是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和馬來西亞首相納吉於2013年2月,在出席第四次年度領導
人會晤後宣布的。兩國領袖都形容計劃將“完全改變”新馬關係現狀。雙方加強聯繫,將
大大促進商業、旅遊業和長堤兩岸人民的往來。高鐵在馬國設有六個站,也將強化其境內
的互通互聯。
這些發展對強化新馬關係至關重要。在增進兩地人民交往的同時,也將把雙邊關係提升到
更高和更深層次。若新隆高鐵不能增進兩國之間的互信和信心,就是錯失良機了。簡言之
,計劃不應只是新馬在陸路交通的一項重大合作項目而已。
事實上,計劃具有積極的訊息效應。首先,它凸顯雙方的核心考量,是在現有基礎上深化
關係、加強聯繫、推動物品、服務與人民的流動、並促進彼此的發展。
新馬是一衣帶水的鄰居,就像異卵雙胞胎一樣。因此,我們甚至可以說這項標誌性計劃是
姍姍來遲。相比之下,於1990年建交的新加坡與中國,已經有三項政府間的合作計劃,即
蘇州工業園區、天津生態城及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
新隆高鐵計劃的重要性不只在於雙邊關係的進展,也在於新馬更緊密合作、相輔相成。計
劃體現了“與鄰共榮”(而不是“以鄰為壑”)的政策,讓雙方投資於彼此的成功。
高鐵項目是新馬自1965年來的最重大合作項目。正如李顯龍總理於2013年所說:“它將改
變雙方人民的互動,兩國合作的緊密程度和彼此的相互依賴。雙方將能從彼此的成功受惠
。”
上星期,總理預計高鐵項目將“改變我們對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看法”和“拉近兩國的人
民與經濟的關係”。
高鐵項目是兩國先前一些合作的延續。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和馬來西亞國庫控股所組成的聯
營公司M+S有限公司(M+S Pte Ltd)和Pulau Indah Ventures,正分別在新加坡和依斯干
達特區投資。
當然,進展可以更快。但自2013年以來對新隆高鐵項目的持續積極氛圍卻不容低估。促進
兩國間更通暢與快捷的交通,對尋求兩國政府與人民對彼此感知上的變化是至關重要的。
與此同時,它也可以強化新馬的“共生關係”。
按目前的趨勢,投資者與企業日益傾向投資於一個經濟區而不是單一國家。馬來西亞可以
繼續作為新加坡的腹地。新加坡於1965年在不太和睦的情況下脫離馬來西亞後,兩國的關
係一直有起有落。因此,雙邊關係自2009年以來持續變暖,是不可以視為理所當然的。
新馬關係的重大改變可以追溯到2011年6月。當時,雙方在布城簽署執行《馬來亞鐵道公
司在新加坡土地發展協議要點》(POA)的協議,並在7月1日將協議付諸實行。這和時任
總理的李光耀和時任首相的馬哈迪於1990簽訂POA,相隔了幾乎21年。解決了這個一直是
雙邊關係一大障礙的問題,讓雙方不再受陳年課題困擾,也為探討新合作領域鋪平了道路
。
新馬日益密切的關係,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首先是更緊密合作可以帶來的經濟利益。除
了新隆高鐵沿線的發展和經濟效益,傳統來源的收入逐漸減少,也讓馬來西亞迫切希望看
到依斯干達特區取得成功。
水供不再是棘手政治課題
新加坡土地有限,商業成本也日益提高。馬來西亞尤其是依斯干達特區,可以成為新加坡
實際上的腹地。更緊密的合作最終可能形成經濟整合。
其次,也是更為重要的,是新加坡對馬來西亞水供的依賴程度已經減少。水供不再是棘手
的政治課題。
當然,新加坡離水供自給自足還有一段路。由馬來西亞按2061年到期的兩份協議提供的水
,仍然滿足了我們的大部分需求。
為了減少對馬來西亞水供的依賴,政府在過去40年採取措施擴大新加坡本土的集水區,也
發展了許多非傳統水供來源如新生水和淡化海水。
新加坡朝水供自給自足邁進和經濟實力日增,讓新馬能夠以對等夥伴的身份開創新的合作
領域,也避免水供問題成為政治上的羈絆。
往前看,這種經濟合作的新趨勢,可能為1989年首次提出,但後來胎死腹中的新加坡、柔
佛和印度尼西亞廖內省三角合作關係的概念的重啟,提供動力。概念的目標是結合三方面
的競爭優勢:新加坡的物流、交通和金融業,配合柔佛和廖內的土地、勞動力和天然資源
,讓這個次區域對區域和國際投資者更具吸引力。
新隆高鐵項目必須產生連鎖效應,尤其是強化雙邊關係的互信和動力。在發展高鐵項目的
同時,新馬政府也應該致力推動現有的合作計劃,比如連接新加坡和新山的地鐵線。計劃
在2010年宣布,原本預計在2018年通車,但現在估計不會在2020年前完工。此外,配合新
柔地鐵系統,雙方也應該進一步探討單一關卡模式。
高鐵計劃可以深化雙方政府和人民的互動。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能認為有了這個標誌性合
作項目,雙邊關係從此將一帆風順。偶爾的小問題甚至是重大的分歧還是會出現——在最
接近的鄰居間尤其如此。
新加坡人必須認識到,馬來西亞的政治環境和我們大不相同。雙邊關係無可避免的會受馬
國多變的國內政治局勢干擾。不過,兩國人民間堅定的關係,可以幫助緩解這對兩國政治
關係的任何負面衝擊。
挑戰是真實的,也因此必須確保長堤兩岸有足夠的政治決心,把目光聚焦在長期並避免為
了短期的利益玩政治遊戲。企業和投資者對政府發出的信號非常敏感。因此,有效的領導
對可持續的關係是必要條件。
新隆高鐵計劃一旦實現,就可以幫助消除對促進更緊密經濟與政治合作由來已久的感知上
的障礙,同時深化兩國間的互信,這對雙方都有好處。即使在經濟全球化和保護主義日益
抬頭造成一些不安的時候,新馬也可以加快雙邊關係的發展步伐。因此,新隆高鐵工程的
進展將備受注目。
作者是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葉琦保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