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法國:宗教與世俗國家的難題

作者: dragonjj (簡簡單單的傷過 就不算白)   2016-10-03 23:58:07
標題:
法國:宗教與世俗國家的難題
新聞來源:
FT中文網
新聞網址: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69502#adchannelID=1204
新聞內容:文長慎入
1905年夏天,圍繞天主教長袍,以及是否應該禁止在街上穿著教袍,法國曾展開一場激烈
辯論。左翼議員夏爾‧沙貝爾(Charles Chabert)認為,長及腳踝的黑色教袍不僅是對現
代性的侮辱,還提醒人們:君主制主義的天主教會對崇尚世俗的共和國構成威脅。為了鞏
固世俗共和體制,他和同事們正推動一項法案,強制執行嚴格的政教分離。
沙貝爾承認,有些牧師會覺得很難舍棄教袍,但“最聰明、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其他牧師
會歡迎這道禁令,將其視作解放。他虛構出一個害羞、嚴肅的神職人員,以之舉例道:“
看看他。這裝束將他囚禁在自己的無知中……讓我們將這個奴隸變成一個人吧。”
政教分離法案的起草者阿裡斯蒂德‧白里安(Aristide Briand)對此並不同意。他嘲諷道
,國家如果管制起服裝,將被認為“不寬容”,甚至更糟,淪為“笑柄”。
快進111年,法國又一次就宗教服裝發生辯論,這次的對象是“布基尼”(burkini)。8月
,30名市長對這種伊斯蘭式全身泳裝下達禁令,引爆了一場爭端,暴露了強硬、不妥協的
世俗主義與比較自由化的世俗主義之間的陳年裂痕,並有可能撕裂這個仍對伊斯蘭主義恐
襲感到震驚的國家。
研究法國知識分子運動的專家、牛津大學(Oxford)政治學講師蘇迪爾‧哈扎里辛格
(Sudhir Hazareesingh)表示,恐懼和多疑激勵著沙貝爾的後繼者。他說:“他們的政教
分離觀旨在監管宗教,其特點是反教權。他們的目標是塑造一種共和身份認同。他們認為
宗教信仰是低等思想,是一種異化形式。”
不過就像1905年他們輸掉了那場教袍之爭一樣,這些世俗主義強硬派在布基尼上再一次遭
遇挫折。法國最高行政法院推翻了蔚藍海岸(French Riviera)小鎮盧貝新城
(Villeneuve-Loubet)頒發的禁令,為其他採取類似行動的市長確立了先例。行政法院表
示,中立是國家的義務,不是公民的,公民可以表達自己的信仰。
但是,鑒於明年將迎來總統大選,而民調顯示極右翼黨派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人氣
高漲,這場辯論牽動著法國的神經。這個國家正在苦苦應對本土聖戰主義和經濟文化衰退
感覺。這場爭論重燃了各方圍繞穿戴“希賈布”(hijab,伊斯蘭頭巾)的矛盾,還讓貧
困、失業問題嚴重的郊區(banlieues)再度成為焦點,參與近期伊斯蘭主義襲擊的許多人
在這些地方長大。
法國估計有500萬穆斯林,是歐洲最大的穆斯林群體之一,這些穆斯林與伊斯蘭教已成為
法國身份認同問題的中心課題。專門研究世俗主義的歷史學家讓‧博伯特(Jean Baubé
rot)表示:“早已告別的那幾個世紀的光輝催生了一種懷舊感。對某些人來說,伊斯蘭成
了我們一切煩惱的替罪羊。”博伯特支持白里安的自由主義傳統。
世俗主義VS宗教
然而,法國人對伊斯蘭的反彈超越了仇外範疇。它植根於對宗教的長期懷疑,而支撐這種
懷疑的是這樣一個觀念:信仰是件私事,僅限於家庭和宗教場所。佛羅倫薩歐洲大學學院
(European University Institute)的伊斯蘭專家奧利維耶‧魯瓦(Olivier Roy)表示,這
一點使法國的世俗主義不同於美國或英國。
魯瓦解釋說:“在美國,政教分離的目的在於讓宗教免受國家乾涉,而法國的政教分離已
發展到將宗教從公共空間排除出去,同時推崇國家相對於宗教組織地位至高無上的觀念。
魯瓦表示,對法國人來說,融入主流社會意味著擺脫個人宗教信仰,或至少要淡化自己的
宗教信仰。這就是為什麽法國人很難理解部分穆斯林(包括越來越多已經是主流社會一部
分的中產階層)會出於並非社會歧視或宗教極端主義的原因想要表達自己的信仰。
2004年,法國禁止在公立學校穿戴希賈布,6年後又禁止在公共場所佩戴面紗。這場辯論
正在蔓延。經歷過去一年半敘利亞難民涌入的德國,也在考慮是否頒布類似的面紗禁令。
但法國國內還有人呼籲採取更激進的行動。正力爭在11月份贏得中右翼政黨總統提名的前
總統尼古拉‧薩科齊(Nicolas Sarkozy)希望禁止在大學和工作場所佩戴面紗。他說,伊
斯蘭“沒有做好融入法國社會的工作”。他呼應了復活的國民陣線的訴求——後者的領導
人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希望將希賈布禁令擴大到所有公共場所。
左翼也有類似響應。法國的左翼力量植根於根深蒂固的反教權主義,又融合了西蒙娜‧德
‧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反天主教傳統鬥爭激發的女權主義。法國總理、社會黨成
員曼努埃爾‧瓦爾斯(Manuel Valls)上月表示,布基尼和麵紗是“奴役女性”的象徵。
一如1905年白里安的嘲諷,瓦爾斯也遭到其他政客反對,但其觀點在法國得到廣泛認同。
據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數據,至2050年法國無神論者的數量將超過其
他所有群體。Ifop一項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二的法國成年人反對在街上穿戴希賈布或者在
沙灘上穿布基尼。
帕特裡克(Patrick)和克勞迪內(Claudine)便是其中一員,這對不願透露姓氏的夫婦來自
尼斯,他們堅信“宗教屬於家裡”。他們並不支持國民陣線——後者在最近選舉中贏得尼
斯地區逾三分之一票數——但支持中間偏右市長的布基尼禁令。59歲的克勞迪內說:“宗
教不應該是拿來展示的事,宗教總是引起麻煩。”
他們家離尼斯海濱的“英國人散步大道”(Promenade des Anglais)只有幾米遠。今年7月
,一個突尼斯籍的卡車司機殺害了在此慶祝國慶的86名民眾,其中包括許多穆斯林,“伊
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宣佈對這一襲擊負責。夫婦倆表示,這場大屠殺令他們懷
疑穆斯林社區的忠誠度。
帕特裡克說:“我們沒有感受到他們有任何強烈反應。”在鄰近的盧貝新城,裸著上身在
海灘上休閑的56歲的伊麗莎白(Elisabeth)更加直率:“穆斯林想要把自己的生活方式強
加於人。如果他們想在這里定居,他們應該接受我們的生活方式。”
“國家辜負了我們”
穆斯林團體認為,布基尼禁令標志著法國不斷深化的伊斯蘭恐懼症。他們認為政教分離已
變成一個受尊敬的藉口。法國政府表示,去年報告發生逾429起反穆斯林行為,包括侮辱
以及對人身和財產的襲擊,這一數字是2014年的三倍。
代拉‧佩耶(Ndella Pay)自稱是一名穆斯林女權主義者和反種族主義活動人士。她認為布
基尼禁令體現了法國統治階層的性別歧視和殖民心態。
42歲的佩耶頭上裹著希賈布,她說:“我們被告知要自由,需要脫下衣服。告知我們的是
誰呢?是白人市長,還有停留在上世紀70年代的的白人女權主義者。”她說,穆斯林女性
在法國遭到排斥,“她們不能上學,她們不能去工作,她們不能去海灘或游泳池。法國人
還不如沙特人。
其他女性穆斯林表示了異議。居住在巴黎北部城郊歐貝維利耶(Aubervilliers)的居民納
迪婭‧烏爾德-卡西(Nadia Ould-Kaci)和納迪婭‧本米西(Nadia Benmissi)表示,伊斯蘭
原教旨主義者正試圖將他們的規則強加於這一地區。她們表示,對於像她們這樣選擇不戴
希賈布的婦女來說,散步、購物或者去餐館都變得困難了。
本米西女士表示:“如今,戴希賈布的不僅包括少女或皈依者。越來越多的小女孩都包得
嚴嚴實實。”這位62歲的女士生於阿爾及利亞,當年她在那裡就不戴希賈布。然而,在歐
貝維利耶,她每天都會遭遇說三道四。“上次購物時,一名男子窺視我的購物袋,然後說
:這不是清真的。’在這里總有人提醒你,說你不是好穆斯林。”
本米西女士堅稱,希賈布不僅僅是一塊布而已。她說:“我們談了很多自由,可是性別平
等呢?這問題為何不是同樣重要?面紗象徵著婦女的不平等地位。”
在巴黎東北方向上的塞伏朗(Sevran),生於法國的社工納迪婭‧勒馬德納(Nadia
Remadna),對類似帕耶女士這樣的穆斯林女權主義者十分憤慨。她說:“這些婦女認為,
進步就是她們可以在男人身後(而不是在地下室)祈禱。”當她15歲時,她的父親將她帶
回了位於阿爾及利亞的故鄉。在十年時間里,勒馬德納不能上學,被迫待在家裡——直到
她逃回法國。
因此,當她看到兒子因為覺得她的照片“不雅”而將其從家庭相冊中拿掉時,她開始焦躁
不安。之後,她無意中在兒子的中學聽到一名小夥子譴責一名少男,原因是頭天晚上“沒
有在清真寺看到他”。她很震驚地發現,小夥子並非學生,而是政府聘用的校監。
她說:“你把孩子托付給國家,以為他們在公立學校里受到保護,免受宗教影響,結果發
生了這樣的事。政教分離原則在郊區並未得到實施。”她說,在郊區,當地政客為了爭取
選票和維護公共秩序,和當地薩拉菲派(Salafist,遜尼派伊斯蘭內部一種極端保守主義
運動的追隨者)達成了協議。“國家辜負了我們。”
保守主義的崛起
過去30年希賈布在郊區興起的同時,宗教保守主義和性別隔離主義的氣勢也越來越囂張。
巴黎政治大學(Sciences Po)教授吉勒‧凱佩爾(Gilles Kepel)的研究顯示,過去20年裡
薩拉菲運動在這些地區的影響力已大大增加——尤其是在第二代移民人群中。凱佩爾表示
,這為伊斯蘭極端主義提供了沃土。
加拿大學者珍妮弗‧塞爾比(Jennifer Selby)在巴黎以西貧窮的Petit Nanterre區開展的
實地調查,突顯了宗教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婦女待在家中,男子(其中許多人
失業)則把時間用於監督女性居民的去向。
塞爾比表示,那些地段居住著越來越多的穆斯林家庭,他們應對著高失業率、歧視和令人
壓抑的全景敞視建築——讓人可以悄悄觀察其他人的公寓樓。
在40年期間,法國政府投入了400億歐元重建這類街區。然而,這里的失業率仍高於10%的
全國平均水平,居住小區深受犯罪困擾。
歐洲大學學院的魯瓦表示:“貧民區的形成是個大問題。薩拉菲派正在填補政府留下的空
白。但這個問題不是通過管制希賈布就能解決的。”
身為歷史學家的博伯特表示,對宗教符號的更多監管將會適得其反。他問道:“我們要不
要冒將穆斯林污名化的風險,將他們都視為共和國的敵人?”
他說,法國在1905年的決定是試圖包容絕大多數天主教徒,這一決定收效不錯:隨著時間
的推移,他們接納了共和國,一戰前夕的法國是團結的。博伯特還說:“忘記歷史的教訓
是不對的。”
備註: 這篇文章訴說法國人在擔心什麼,為什麼想要禁止穆斯林穿著,也反映法國大眾
是如何看待法國內部越來越壯大的穆斯林社群 ,很有意思,值得一看
作者: RIFF ( 向問天 )   2016-10-05 12:34:00
法國共和曆 wiki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時期的革命曆法,在法國大革命時期所採用目的在於割斷曆法與宗教的聯繫,排除天主教在群眾生活中的影響。已經廢棄不用法國大革命曆法是於1793年10月24日雅各賓黨全國大會上確定的,並且發布命令《國民公會令:設立共和曆》法國大革命曆法是將國王、貴族和宗教僧侶都當做敵人,因此廢棄由教皇確定的曆法,規定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誕生之日為「共和國元年元月元日」法國人的立國哲學但是法國還是有耶酥教相關的國定假日 這部份我們將來有機會超越法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