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論壇》工業化視角:重新思索全球化 打造國際秩序結構
https://goo.gl/y7x6Gb
2019年全球合作能否從停滯不前中向前邁進一步?
近期國際社會同意遵守巴黎氣侯合約的「規則」看似透露出一線希望,但民意調查的結果
顯示,很多人擔心全球經濟衰退,或是重大地緣政治危機,將考驗目前國際秩序系統的因
應能力,而這個系統是否能通過考驗,一切還不甚明朗。
民粹主義反全球化
就目前而言,國際合作最大的阻礙也許就是政治,近年有強烈反對國際合作的聲浪,部分
原因來自於內心的恐懼,加上許多國家民粹的政治領導者加油添醋,說跨國的「權貴」試
圖將「全球主義」強加於人,「全球主義」正是將新自由的全球秩序放在國家利益之上的
意識型態。
不過駁斥這樣論述的觀點似乎有所進展,許多世界領袖相信西方國家濫用自己對國際秩序
的影響力,沒完沒了地介入其他國家的政治與軍事,也有人提出全球領導只是佯裝追求社
會經濟改革,但其實只是維持現狀從中獲得利益。
然後,現在有許多人相信,一直以來維持全球秩序的垂直階級制度,受到水平網路持續增
長的政治與經濟影響力所擾動,就連人們常說的美國,也從原本支持多邊系統轉變為扯後
腿。
全球化是陰謀
全球主義是個由上而下的陰謀,試圖將國際秩序強加在國家主權之上,這樣的信念雖然已
死,但全球化卻仍健康良好且十分活躍。
如同《人類大歷史》(Sapiens)的作者哈拉瑞(Yuval Harari)在書中所說,歷史不斷
推移,「緩慢地邁向全球統合」,也因此,一個由強權民族國家所組成的有效且強韌的國
際秩序至關重要。
世界領袖不會質疑秩序的必要性,更準確地說,全球合作最主要的政治挑戰,是在既定的
體制結構底下管理多元繽紛的世界,同時又得克服有些人將全球化與全球主義、國際主義
或帝國主義劃上等號。
建立一個強韌的系統,能夠扛住突如其來的衝擊,同時又能維持核心功能,需要些什麼條
件?答案並非亙古不變,雖然最近一項重要研究點出強韌的人會有什麼樣的特質,但卻還
沒有一個全面的說法,解釋一個強韌的國家或是國際秩序需要的是什麼。
國際秩序革新
雖說如此,人類似乎有著一體適用的傾向,在《人類大歷史》中,哈拉瑞記錄了數千年來
商賈、先知還有征服者,努力「打造一個秩序,能夠適用於每個地方與每個人。」這也讓
哈拉瑞說,人類是唯一「會為自己所屬物種的利益而行動」的社會動物。
實際上,國際秩序革新必須包括具有全球化特色的四項發展。
首先,整個世界往多極系統發展,美國不再是國際霸權。其二,我們已進入人類世(
Anthropocene)的紀元,人類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動氣侯與環境,如今我們消滅其他種族的
能力十分強悍,生物學家威爾森(Edward O. Wilson)警告,我們很有可能「在本世紀之
前就消滅了超過半數的物種。」
其三,不平等急遽擴大,經濟兼容與平等成為所有選民最關注的事情,這也會影響國家未
來的政治圖像,也決定當今自由秩序的命運。
最後,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執行董事長史瓦布(Klaus Schwab)所說的第4次工業革命
,逼迫我們重新思考「科技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如何改變我們經齊、社會、文化與人文
環境。」
舉例來說,經濟學家鮑德溫(Richard Baldwin)預見服務業的工資率會因數位平台可供
套利,於是提出警告:「發達國家數億的服務業從業人員將會率先曝露在全球化所帶來的
危機與轉機之中。」
全球化是概念
鑑於全球化瞬息萬變的特性,最好將全球化當作概念而不是歷史現象來理解,這也是即將
在瑞士舉行的達沃斯(Davos)世界經濟論壇(WEF)的主要理念:「全球化4.0:第四次
工業革命形塑全球結構。」
究竟能影響多少全球化的進程,要找出答案並非易事,不過同樣地,人類似乎有著一種自
然傾向。
確實現在許多科學家相信,想像未來正是人類最大的特徵,並提出「展望未來,不論是有
意識或無意識,都是大腦的主要功能」,而替未來制定計畫並只能減低壓力更能創造更多
快樂。
我們原本就會思索地球的未來,而我們的未來需要一個更加堅固強韌的體制結構,整合四
項形塑全球化4.0的關鍵,為此吾人必須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