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紅:竭力調和美伊,日本何求?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日前表示,要盡力促成伊朗總統魯哈尼訪日,舉行首腦會談。並稱要通過對話,竭盡外交努力,充當美伊和解橋樑。這堪稱今年6月安倍訪伊調停後的再嘗試。安倍如此上心,只為留下“政治遺產”,還是另有所求?
首先,在日本綜合安全保障戰略中,伊朗歷來都有不可忽視的地位。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伊朗為對抗英國石油資本,搞石油國有化。英方則動用軍艦封鎖霍爾木茲海峽,搞禁運。日本私人石油公司的“日章丸”號油輪在伊朗夥伴的配合下,裝滿伊朗原油暗闖封鎖線,第一次用自己的船將原油運回日本。而且還經過訴訟,擺脫國際石油資本控制,獲得自由採購運輸原油的權利。此後,伊朗一直是日本在中東的重要石油夥伴,雙方保持長期良好關係。
自上世紀90年代初海灣戰爭後,伊朗成為日本長期採購和開發原油的伙伴國。從1995年到2008年,伊朗保持日本第三大原油採購國地位,僅次於沙特和阿聯酋,其原油進口占比一度達到日本總進口的15.6%(2003年),金額到2008年也達峰值18178億日元。此後,雖然卡塔爾、科威特追了上來,但伊朗仍能持續保持第四、第五地位。
美對伊朗搞經濟和金融制裁後,日本的伊朗原油採購量急劇下降,2018年進口金額降至3710億日元,佔比僅4.2%。而從沙特和阿聯酋進口的佔比則分別達38.7%和25.6%,足見美製裁對伊朗原油出口的打擊之重。
其次,隨著日本的日元國際化戰略推進,伊朗成為日本原油進口“去美元化”的先行先試的“試驗田”。
雙方一度嘗試使用日元結算進口原油,並以此作為規避美國對伊朗經濟制裁的手段。但美國發現後,增加了金融制裁手段,將日元結算作為重點制裁項目。美國對伊朗實施金融制裁的主要項目就是查封伊朗油款的“去美元化”。至此,日本無法繼續利用日元賬戶規避美國製裁。美國對伊經濟制裁及金融制裁,事實上已對日本與伊朗的原油交易體制構成傷筋動骨的影響,儘早恢復原油貿易和投資,關乎日本的能源安全。從這一點上,安倍也願意儘早通過對話,實現美伊和解。
第三,從戰略上看,伊朗地處印度洋北部,扼守霍爾木茲海峽咽喉要道,佔據重要的地緣政治位置。日本進口石油的約90%來源於中東,從霍爾木茲海峽到阿曼海成為日本原油運輸生命線的源頭。2016年,安倍政府不惜代價砸錢投資印度主導的伊朗恰哈巴爾港,搞第三方合作,其意圖就是要建立可維護阿曼海域安全的戰略據點。
眼下,大國都在印度洋實施戰略投入,特朗普更是高調打出“印太戰略”牌,安倍以“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相應,直接將中東和東部非洲納入戰略視域。伊朗在印度洋沿岸舉足輕重。眼下,日本國會在討論是否向中東派出“自衛隊”,而若能促成美伊和談和解,安倍自然可省不少心。
實際上,伊朗之於日本不僅關乎石油安全問題,也是潛在的不可或缺的大市場。日本對中東出口的58.8%為汽車,而伊朗擁有8236萬人口,在中東首屈一指,擁有164.8萬平方公里疆土,僅次於沙特。儘管伊朗自身年產160萬輛汽車,但未來仍是最有前景的汽車銷售地。而更關鍵的是,日本對中東的進出口貨物都要經過霍爾木茲海峽,而眼下霍爾木茲海峽爆炸、扣押等威脅時有發生、險象環生,其根在美伊對立。若能和解,自然於日本有利。
一直被安倍引以自豪的是,與西方世界格格不入的伊朗,卻與日本長期保持“良好關係”,而日本又是美國的盟友。安倍自詡是最了解特朗普心思的發達國家領導人,這為他主動扮演美伊橋樑提供了有力的依據。近期,美伊互相釋放扣押的“百姓”,反映雙方都有試探和解的意願。而美伊在對立的條件下能做到在第三方實現“交換”,說明水面下仍有“管道”。
特朗普表示,樂見安倍與魯哈尼舉行首腦會談,並期待“共享結果”,折射的是特朗普需要安倍出來做個“媒人”牽線搭橋,以互相留有餘地。想必,安倍是深思熟慮的,而特朗普也早有心理準備。如果日本能本著尊重、公平談判的原則,以第三方的方式進行溝通、協調,不失為一個解決美伊對峙的方法。(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9CaKrnKog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