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全球疫情讓北韓議題難吸睛 如何突破經濟封鎖 求和求戰陷兩難
新聞來源: https://is.gd/15zASJ
被視為東北亞最大熱點的朝鮮半島,任何風吹草動都牽動著世人的目光。今年6月16日,
北韓炸燬位於開城工業區內的南北韓共同聯絡辦事處大樓,隨即將爆破畫面以新聞剪輯方
式釋出。突如其來的舉動震撼了國際社會,也讓各界又重新關心起朝鮮半島的安全問題。
短暫脆弱的朝鮮半島和平局面
2018年的9月間,南韓總統文在寅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在平壤簽署《9月平壤共同宣言》後
,朝鮮半島維持大約1年8個月左右的和平局面。當時南北韓雙方承諾將停止軍事敵對關係
,同時擴大各項交流合作。
然而,這段期間之內,兩韓的合作計畫並沒有任何進展,與此同時,國際上對北韓的經濟
制裁也絲毫沒有任何放鬆的跡象。在國際制裁的強大壓力下,北韓除民生物資逐漸匱乏,
根據韓國中央銀行的估算,其外匯存底亦有可能在2023年見底。而外匯的變動,勢必將影
響到生活條件相對優越的北韓菁英,這也使得金正恩體製麵臨更大的正當性危機。也因此
,金正恩在2019年年底所舉辦的勞動黨第7屆中央委員會第5次全體會議中明確地表示,北
韓需採取積極的「攻勢措施」以充分確保國家主權和安全。
事實上,自2019年底開始,北韓當局對內透過勞動新聞、電視台以及廣播,大量傳送「自
力更生」的訊息,希望以平壤為中心的北韓民眾,透過增產節約與提質升級的方式來共體
時艱,同時試圖活化北韓的內需市場;對外,北韓則透過宣示發展「新戰略武器」、發射
「不明飛行物體」、視察「長程火砲演習」等作為,試圖引起各國對北韓需求之關切與注
意。
推向戰爭邊緣 換得國際注視
然而,自去年年底武漢肺炎爆發,所有國際政治的焦點都轉向圍繞在包括疫情的擴散、各
國的防疫政策,以及各國的經濟狀況與紓困振興政策之上。這導致北韓所做出種種希望喚
起國際社會注視的舉措,並無法有效地吸引陷於疫情的其他國家關心。雖然在5月初金正
恩消失多日的新聞,讓北韓再度成為世界各國媒體焦點,但北韓所面對的經濟封鎖仍就是
個難解的課題,這也使得北韓選擇用更激烈的方式,希望能改變被美國為首的國際封鎖的
現狀。
在爆破南北共同聯絡辦事處後的隔日,金正恩的胞妹金與正發表談話指出:「(南朝鮮)
不如乾脆說出他們為履行共同宣言所做的事壓根都沒有。……(中略)板門店宣言第二條
第一款明文規定,在軍事分界線一帶嚴禁擴音機廣播和傳單散佈等一切敵對行為。在不算
短的兩年時間裡,對在自家不止一次地發生的反朝傳單散佈行徑視而不見,這誰都清楚責
任完全在於南朝鮮當局。」緊跟著金與正嚴詞批判之後,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宣佈,北韓
將在開城工業園區及金剛山旅遊區重新部署團級部隊和火力連隊,並恢復兩韓邊境軍事演
習。
與此同時,北韓在非軍事區哨所增強部隊的戰鬥執勤能力,亦將戰線警戒級別升至「一號
戰鬥」級別。
針對北韓的激烈反應,不少專家學者傾向認為,北韓以不惜開戰的強烈手段來推向戰爭邊
緣,乃是希望在升高朝鮮半島局勢的狀況之下,美國不要再對北韓的需求相應不理。藉由
教訓南韓的機會,真正想換取的是在武漢肺炎疫情肆虐後,無暇顧及北韓議題的美國,重
新正視北韓的需求。
美國強硬回應 北韓態度軟化
無法單獨處理北韓壓力的南韓政府,6月17日派遣南韓外交部「朝鮮半島和平交涉本部」
部長李度勳前往美國,與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O'Brien)與副國務卿兼美
國對北韓特使畢根(StephenBiegun)會面。但在韓美進行討論的同時,美國總統川普則
以北韓政權持續造成「不尋常且非凡的」威脅為由,第四度延長針對北韓以及與北韓進行
交易的第三國個人及企業的多種經濟制裁的行政命令一年。這意謂著,美國選擇以維持強
硬的經濟制裁來給予回應北韓的戰爭邊緣戰術。
面對美方直接且略顯態度強硬的回應,原本姿態強硬的北韓,則由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於6
月23日,在勞動黨中央軍委預備會議上拍板要求「暫停針對南部的軍事活動計畫」。而在
翌日,北韓開始拆除面向南韓附近的高音喇叭,停止針對南韓的宣傳廣播,同時也在其官
方網站上刪除一些針對南韓,批評性較強的評論文章。讓原本緊張的朝鮮半島局勢,瞬時
間緩和下來。其後,美國副國務卿兼對北韓政策特別代表畢根於7月7日抵達南韓訪問。根
據媒體報導,畢根在拜會首爾與東京官員時,也將討論與北韓「最終、完全可驗證非核化
」議題相關的「盟邦合作」。
在畢根抵達前幾個小時,北韓外務省北美事務局局長權正根則透過朝鮮中央通信社(KCNA
)發表聲明表示,北韓無意與美國坐下協商,同時呼籲南韓「停止插手」。也因此,北韓
的目的似乎並非不要與美國協商,而是透露出不再希望由南韓居間,期盼能直接與美國進
行會談的意圖。金與正亦發表談話指稱,她個人認為朝美領導人會談恐難在年內舉行。或
許此時對美方來說需要舉行會談,但對北韓來說,會談毫無實際利益,沒有好處。而目前
北韓的立場並不是決不實現無核化,而是現階段不能實現。她強調,為實現半島無核化,
北韓採取行動的同時,對方也要有相應的變化,也就是必須拿出不可逆轉的重大舉措。
朝鮮、美國意圖不同非核目標難以達成
金與正的發言,透露出北韓認為目前不能實現無核化的因素,乃是可以由對方(美國)拿
出不可逆轉的措施之後,可以被解決的議題。而這不可逆轉的措施,應該就是指廢除對北
韓的經濟制裁以及停止朝鮮半島週邊的軍事行動。追根究底,北韓透過戰爭邊緣戰術所希
望達成的目標,是讓北韓能成為完全的經濟自主,同時又能成為被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所
認可的「擁核大國」。
只是,對被北韓認定的對手國家的美國來說,始終想一次到位地改變北韓持有能威脅美國
的導彈與核子武器之現狀,亦即「最終、完全,可驗證的北韓非核化」就是其終極戰略目
標。而在內有武漢肺炎疫情嚴重打擊國內經濟的狀況之下,忙於連任選舉的川普,除非北
韓有重大的讓步,目前並不大能對北韓提出的任何強硬要求採取退讓姿態。特別是在此美
國選舉之前,若北韓過於積極展現其核武相關之能力,將給予川普總統進行強度更大的經
濟極限施壓,甚至行使武力之理由。
掌握週邊局勢 慎防衝突發生
雖然希望能施壓美國,但仍須避免局勢變得更壞,北韓在美國選舉之前,應會持續進行有
限度的軍事實力之展現,同時透過與中國或俄羅斯外交關係之靠近,提醒美國必須主動與
北韓進行磋商。而美中在相互角力過程之中,雙方都不會希望北韓有破壞現狀的舉動,以
免增加美中之間意外造成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但在北韓經濟無法改善之下,以朝鮮半島為
中心的東北亞局勢,仍舊有可能持續在維持緊張的狀況之下,繼續朝向戰爭動員準備的方
面來升溫。
除朝鮮半島有可發生直接衝突的危機之外,過往不少人亦擔憂,為解決朝鮮半島的僵局,
美中之間或許有可能「以台灣換北韓」來促進朝鮮半島非核化的交易。但由於目前金正恩
主政之下的北韓,其國家戰略目標的設定很明確地是希望和美國,而不是與其他國家進行
政治談判;而對美國總統川普來說,則是習於以雙邊關係而非多邊交易的模式來解決與他
國之間的衝突。加上除了科技貿易戰爭之外,在港版國安法與南海議題上,美中之間的矛
盾更加地深化,這都使得北韓問題比過去任何一個時間點都更難以與台灣議題掛勾。但與
此同時,在美中貿易戰爭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的大格局之下,從朝鮮半島以降,包
括日韓之間的獨島/竹島衝突、中日之間的釣魚台爭議、香港國安法立法衝突、南海自由
航行與軍演議題,以致於中印邊境衝突,雖起因各自有異,然而發生在印太區域的衝突,
導致週邊國家必須持續地進行軍事準備來宣示主權。鄰近區域頻繁的軍事活動,則為台海
帶來緊張的壓力。也因此,對我國來說,必須掌握週邊局勢變動的可能性,預先做出「最
壞的打算」和「最好的準備」,方有可能應付突如其來的各種變局。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