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新冷戰究竟新在哪裡,為何讓人措手不及?

作者: kwei (光影)   2021-01-01 04:54:37
新冷戰究竟新在哪裡,為何讓人如此措手不及?
https://www.guancha.cn/WenTieJun/2020_08_15_561579_s.shtml
溫鐵軍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
[導讀]
2020年7月23日,溫鐵軍教授在第七屆南南論壇延伸活動上,直播講述了"新冷戰的前世今
生"。以下內容為文字實錄。
一、冷戰的三個階段
謝謝主持人的介紹。我先給大家做一個解釋,講一講這個題目,什麼叫做新冷戰。當然,
新冷戰相對於老冷戰而言,我們把西方帝國主義熱戰之後,相對而言沒有大規模熱戰、不
是世界大戰的期間,但又具有戰爭性質的對抗形式叫做冷戰。冷戰起源於二戰後,我們把
冷戰分為三個階段:老冷戰是美國對蘇聯,或者叫資本主義陣營對社會主義陣營;後冷戰
是蘇聯東歐社會主義陣營解體之後,形成的美國單極霸權推動的金融資本全球化。而新冷
戰則是美國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特別是最近這幾年,針對中國所發起的對抗性形態。
老冷戰和新冷戰之間的最大差別是什麼呢?老冷戰是資本主義在產業資本階段因產業資本
的在地化,而產生的國家與國家之間邊界清晰為特徵的衝突。老冷戰被當年的參與者們說
成是一個世界兩個體系,美國和西歐以及日本所代表的是西方自由資本主義,也被叫做自
由主義體系;而蘇聯和東歐國家,一段時期內也包括中國,被叫做社會主義體系。當蘇聯
解體,特別是蘇聯東歐整體衰敗之後,世界進入後冷戰時期,逐漸變成一個世界一個體系
。為什麼?因為西方在冷戰後期就開始把產業資本,一般是製造業,大量向發展中國家轉
移,隨後又整合了蘇東國家的非貨幣化產業經濟,逐步形成了產業鏈全球化的垂直分工體
系。西方的跨國公司在產業轉移和貨幣化其他國家實體資源的過程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

因此,當西方產業資本全球轉移後,產業資本在地化、產業資本家有祖國的狀況也就發生
了改變。那個"有祖國"的產業資本主義時代,是以國家為單位發生戰爭的。一戰和二戰主
要發生在西方帝國主義國家之間,就是因為在地化、產業結構同構的產業資本在全球殖民
擴張過程中發生的衝突。從冷戰後期,特別是美國在1971年放棄佈雷頓森林體系後,1980
年代到1990年代這大約二十年間創造了2000多種金融衍生品,全球開始進入金融資本主義
時代。金融資本主導的全球競爭,西方的硬通貨,特別是美元這種硬通貨,成為全球貿易
的結算和儲備貨幣,由此導致"金融資本無國界、金融資本家無祖國"的新狀況。於是,這
個世界就在後冷戰時期,演變成了"一個世界一個體系"。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改變,世界上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逃得開美元主導的全球貨幣金融體系
的影響。金融資本推動的金融全球化和老冷戰之前產業資本推動的產業資本全球化,完全
不同。無論是在內容上、性質上還是在表現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後冷戰時期
最先形成對抗性矛盾衝突的是金融資本階段的美元資本集團和歐元資本集團。這個矛盾衝
突爆發的時間點,正是在1999年歐元正式問世之時。並且歐元一問世,其幣值就高於美元
。這種對美元的挑戰,導致一系列衝突,而這個衝突基本上發生在歐元區周圍,從巴爾幹
衝突、科索沃戰爭,到幾次中東衝突,再到俄國烏克蘭衝突等等。
直到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當中國的產業資本崛起,中國進出口所獲得的貿易盈餘大量增
加,因為中國的金融管制和強制結匯,對沖貿易盈餘增發大量人民幣,使得中國成為世界
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的同時,又是一個人民幣金融資本大國。中美因為金融資本的大國競爭
,在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就爆發了所謂的新冷戰衝突。而這個新冷戰不再是美蘇鬥爭時的
"一個世界兩個體系",而是"一個世界一個體系"。
所以,我們這樣來破一下題,讓大家知道老冷戰是產業資本階段的政治衝突,而新冷戰則
是金融資本時代的政治衝突。戰爭是政治的集中表現,政治矛盾最集中、最直接的表現就
是戰爭。據此,冷戰也仍然是一種戰爭,是政治矛盾集中的表現。這樣解釋,是希望大家
認識到,老冷戰和新冷戰處於不同階段,是資本主義不同歷史階段的產物。
二、冷戰的非理性鬥爭
冷戰時代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呢?就是人類面對的非理性鬥爭。無論是舊冷戰還是後
冷戰,還是新冷戰,只要是冷戰,就一定不會再有我們大家習慣的那些理性思維。比如說
,最近大家看到美國突然挑釁關閉中國駐休斯頓領事館。領事館被視為中國的領土,美國
警察無權進入,外交人員有外交豁免權,所有這些國際規則都被美國粗暴地打破了。類似
這些,看似無厘頭,但其實是冷戰中很常見的事態。用一般的理性幾乎無法理解,一個正
常的國家怎麼會採取這麼粗暴的、近乎無賴的手段來對待其它國家的外交人員。
在這些事情上,大家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不能用正常理性來思考的問題、不能用正常理性來
對待的事態。比如,一般從經濟理性出發,中國和美國這兩個國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誰也離不開誰,因此不用擔心,美國人不會冒著這麼大的損失來跟中國強行硬脫鉤。這
些都是從以前教科書上看到的邏輯解讀所形成的理性思考來做的判斷,無可厚非,因為我
們過於習慣如此,習慣這種分析方式。但是,其實在冷戰期間,這種經濟理性都不再是主
要考慮。如果參考過去冷戰的經驗教訓,大家應該知道,連像卓別林這樣的喜劇演員,因
為他演的很多電影是表達下層社會的尷尬和痛苦,因此被直接說成是共產黨而受到批判。
美國在冷戰初期甚至把推行"羅斯福新政"的羅斯福總統,也當成共產黨。
這些事情今天想起來很無厘頭,當年卻是大行其道。老冷戰時期有很多荒唐的事情,但是
這還不算是最為惡劣的。最惡劣的,是以自由主義名義強制要求所有發展中國家站隊,以
反共名義在發展中國家搞暗殺、搞政變,甚至把那些搞軍事獨裁的政權推上去。老冷戰時
期的這些荒唐行徑,在今天新冷戰發生的時候,仍然會以不同的形式再次發生。
如果我們對此毫無思想準備,恐怕未必能應對得了目前這種越來越嚴峻的局面。很多網友
討論說衝突、特別是局部熱戰的衝突,到底可能會爆發在什麼地方?在我們看來,過去老
冷戰時期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不打大規模熱戰,任何手段都可以採取,比如不久前網上
傳出美國要禁止所有中國共產黨員及其家屬入境,並且要嚴格審查以前已經獲得簽證的進
入美國的中國人中間有沒有共產黨。這引起了很多議論,被認為是非理性的可笑行為。因
為如果要把共產黨都驅逐出美國,那美國所有的中國領事館、大使館,以及中國駐美機構
恐怕都要關門了,這是不可想像的。
不過我勸大家先不要覺得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因為美國的發言人講的很清楚,在總統的
選項中不排除任何可能。從現在發生的這些事情來看,新冷戰不是一個大家可以用理性方
式來應對的一個階段。年輕的一代,特別是現在的70/80/90後,基本上沒有冷戰的經歷,
甚至也沒有相關的知識。因為從1971年基辛格利用中蘇矛盾策劃尼克森訪華,在尼克森正
式訪問中國以後,美國對中國的冷戰手段就逐漸淡化了。
而進入到1980年代,正好是中美在政治、經濟、社會、軍事等各方面關係處在蜜月期的時
代,所以1970年代以後的人們沒有機會經歷了。而他們又是目前中國各界的主力,大家沒
有經驗,不瞭解到底發生了什麼,這是正常的,但因為不瞭解所以沒有經驗,我們這些還
健在的老人,應該把當年怎麼回事做個解釋。
三、後冷戰階段的金融資本競爭
接著說第二個話題,就是當老冷戰向新冷戰轉化的時候,是從產業資本階段躍升到了金融
資本階段,因此過去在產業資本階段可以"一個世界兩個體系",但在金融資本階段,這個
世界只能是一個體系了。世界重新分成兩個體系的可能性,對我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到
底該怎麼應對?首先要分析老冷戰和新冷戰之間是如何過渡的,看看金融資本引領全球化
是怎麼發生的。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金融衍生品交易成為一個重要的吸納貨幣的領域,金融資本的
增長速度猶如脫韁野馬。從那時起,這個世界的經濟增長就以所謂的交易增加值來作為其
增長的主要部分,這在GDP的統計方式中體現得很明顯。在此背景下,原來"一個世界兩個
體系"中的蘇聯東歐體系,因為傳統的馬克思主義是嚴厲批判金融資本的寄生性、腐朽性
和垂死性,因此蘇聯東歐體系是沒有進入貨幣化的,經互會體系一直堅持實體經濟的換貨
貿易。這個體系主要以物易物,所以貨幣並不起一般商品交換的中間作用,更不可能發展
出金融資本及衍生品交易。如果按照GDP的統計方式,其中主要是統計交易的增加值,那
麼當然整個蘇聯東歐的經濟增長量看起來很低,甚至在生產過剩時期是下降的。而美國因
為貨幣大量增發,金融衍生品交易膨脹,GDP增長速度越來越快,增量也就越來越大。
當然這是一種虛擬經濟的增長,也是一個泡沫化的過程,但在統計上就是飛速增長。因此
,美蘇之間立刻形成鮮明對比,導致了意識形態化的比較和說法。諸如西方自由市場經濟
所代表的是人類的發展方向,因為發展速度非常快。蘇聯東歐代表的是一種集權專制,嚴
重障礙經濟發展,就被比下去了。這種現象很大程度上形成於1980年代。當然,中國在這
個階段已經開始大規模推進對外開放,帶動國內經濟改革。大量外資湧進中國,跨國公司
在一個超大型國家開拓了投資空間,獲利大幅度增長,也是在這個階段,中國經濟增長的
同時,美元指數也在明顯增長。
當大量發展中國家都開始接受西方投資的時候,就給了西方金融資本經濟一個空前的擴張
空間。正好中國處於一個要素價格的低谷,因為前幾十年為了國家工業資本的原始積累,
人為壓低了勞動力的價格,大家拿的工資都很低。記得1970年代的時候,我那時是全民所
有制的職工,工資只有30塊錢;更早之前我當兵的時候,第一年只拿6塊錢,第二年7塊錢
,第三年8塊錢。那時候普遍低工資,且農民得到的分配也是非常有限的。整個國家把所
有的勞動者所創造的剩餘,由國家佔有了之後,直接用於擴大再生產。
這時候勞動力的價格是最低的,但因為我們是全民教育、全民醫療,也因此勞動者的素質
是最高的。當大量的西方資本進入中國,特別是1990年代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陡然成為主導
產業的時候,低端製造業湧入中國恰恰佔有的是中國大量的低價格要素所創造的收益。於
是乎,只要發展中國家不斷的開放,跨國資本在世界上大規模投資所形成的金融收益就不
斷增長。這些收益再反哺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帶動了它的金融資本經濟的快速增長
。在這個階段,矛盾主要發生在不同的貨幣金融資本集團之間,也就是說中國當時不是主
要矛盾。
老冷戰時期中國不是主要矛盾一方,那時的主要矛盾是美蘇。到後冷戰時期中國仍然不是
主要矛盾,因為大量的金融資本主導的跨國集團,正在中國攻城略地大量獲取財富,所以
這時候中國是貢獻者,向西方金融資本貢獻了大量的剩餘。主要矛盾發生在蘇東解體後衝
進去大割韭菜的美元集團和歐元集團之間。割了蘇東韭菜之後,美元集團和歐元集團就構
成了所謂後冷戰時期的主要矛盾的兩個方面,當然美元是主要方面,歐元是非主要方面。
在這個階段,歐元並不具有足夠的競爭實力。值得注意的是,就在這個階段,當美元把歐
元打壓得差不多了,歐元基本上不能佔主導地位了,在世界結算和儲備貨幣中,歐元所佔
比例頂多也就和原來德國馬克、法國法郎、意大利里拉、西班牙比塞塔、瑞典克朗、瑞士
法郎等所有加總所佔的比例差不多,也就是20%到30%的樣子,沒有明顯地突破。
中國因為不是主要矛盾,就有了一個在產業資本階段快速發展的空間。並且這個時候,以
美國為首的西方認為中國是可以被融入的,因為中國在整個西方金融資本升級的時候做了
巨大貢獻,所以才提出"中國融入論"。但另一方面,隨著1991年蘇聯解體後,認為中國將
會重蹈蘇聯覆轍的聲音也很大,謂之"中國崩潰論"。不管是融入還是崩潰,總之西方金融
資本集團認為中國已是囊中之物。
我們把這個階段叫做後冷戰,中國還不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兩個金融資本集團。那麼
,什麼時候發生變化的呢?其實這也是一個演進過程。2001年,美國爆發了嚴重的911事
件,也就是政治危機在美國的核心區紐約爆發,同時華盛頓五角大樓也被炸,這種政治危
機的爆發在美國歷史上極其罕見,除了當年跟英軍打仗的時候,曾經德軍英軍在早期進入
過美國的本土,直到後來二戰,美國本土都沒有受到過很大的襲擊,911事件是美國歷史
上非常罕見的一次直接攻擊美國本土的事件。這個政治危機是明顯的,同期又爆發了美國
IT泡沫崩潰而形成的經濟危機。
因此,美國把其戰略重心陡然轉向中東、西亞和北非。在這種情況下,在後冷戰的重大歷
史轉型的時期,美國提出了一個新的說法,大家可能很少注意到,叫做"新十字軍戰爭"。
這就開始帶有某種冷戰意識形態的色彩,因為明顯是把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觀點,用到了
現代外交關係或者現代國際關係上,變成了美國代表著西方文明的這樣一種意識形態。中
世紀發生的十字軍戰爭,現在新世紀之初被再度提出來。
無獨有偶,這種帶有明顯的、以文明衝突論為意識形態的內容,現在又被美國頂層精英再
次提出,就是斯金納,她對中美矛盾解釋得更直白。她說,老冷戰時期跟蘇聯的鬥爭,美
國信仰自由主義,蘇聯信仰馬克思主義,但馬克思的理論也是自由主義的,只不過是自由
主義的極端化,過於激進了,所以還是一個體系。她說,馬克思是德國的猶太人,還是西
方文明中的一個部分。今天他們在解釋老冷戰、在逐漸淡化當年使用的各種各樣你死我活
的鬥爭手段時,開始從意識形態上提出一個"與時俱進"的說法,美蘇同屬西方文明,是可
以對話緩和的,而正在崛起的東方文明,才是他們既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的,他們不可能
容忍這個東方文明成為世界主導,這是對整個西方文明的挑戰。從2001年美國領導人提出
"新十字軍戰爭",到把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拿過來變成美國現在的所謂意識形態,也有點
像當年對日作戰,他們把日本當成東方文明的一個代表,在那個階段曾經形成過非常簡單
的劃線。
因此,今天的新冷戰,早在2001年就已經有了初步端倪。到了21世紀第二個十年,特別是
2018、19年,美國經歷過老冷戰的一批政客,無論是博爾頓、班農,還是川普、蓬佩奧這
些人,他們的思想深處根深蒂固的是老冷戰的意識形態,沒道理可講,就是劃線站隊,再
加上亨廷頓所謂的文明衝突論,這套東西變成了一個沒有任何理性可言的意識形態站隊。
四、老冷戰時期中國的應對經驗
那麼,從老冷戰到新冷戰,中國到底有哪些應對經驗。先說老冷戰,那時中國是毛澤東時
代。中國當時將正在進行的土地革命戰爭定義為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我們是按西方的"
五個階段論"來形成意識形態的,那是一種線性思維,那時候認為中國跟西方一樣,一定
要經歷五個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
最後再到共產主義社會。所以,中國當時處在什麼階段呢?處在資本主義尚未建成,資產
階級革命正在發生的階段,只有當中國完成了工業化大生產之後,才能再討論是否應該進
入社會主義革命。早在1940年代到50年代初期的時候,我們自認為是資產階級革命,這個
時期的土改也是資產階級革命性質的。為此,1947年毛主席還發表了《新民主主義論》,
認定了中國即使革命成功,也要進入資本主義。解放戰爭節節勝利時,雖然美國當時是支
持國民黨政權的,但是美國並不打算跟這個還在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中國完全斷絕關係。
美國的大使館一直跟著國民黨撤退,但是在南京解放後,它還是留下了。美國一直試圖想
跟中共維持一種正式或者非正式的關係,直到毛澤東發表《別了,司徒雷登》,美國大使
司徒雷登才離開中國。
也是因為在老冷戰時期,中國不是主要矛盾,並且中國屬於資產階級革命這個階段,所以
當時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地位是有定位的。於是,美國的戰略防禦放在了第二島鏈,中國作
為一個傳統的亞洲大國,在其勢力範圍內美國基本上不設防,包括台灣、東南亞這一帶。
但隨後世界格局發生了很微妙的結構性變化,就是朝鮮戰爭爆發了。朝鮮半島戰爭實際上
是一次國際戰爭,一方是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有16個國家參戰。另一方,除了中朝兩國
軍隊之外,蘇聯的軍隊實際也參戰了。蘇聯背後還有一批整個蘇聯東歐的陣營在提供戰爭
裝備和軍火支持。雖然這一次發生在亞洲、被稱之為區域衝突的局部熱戰,但實際上是一
次國際戰爭。
這次戰爭沒有被叫做第三次世界大戰,也是因為當時蘇聯刻意迴避直接參戰。當然,所謂
的迴避,只是因為在整個戰爭期間沒有蘇聯的一兵一卒被對方俘虜,因此不能證明參戰了
。一場朝鮮戰爭客觀上把美國原來的佈局打破了,就是美蘇各自在二戰之後完成的佈局,
是兩個超級大國分割世界的控制。在歐洲有東德和西德,這是戰爭打出來的。同樣在亞洲
,有南北朝鮮。甚至原來美國和蘇聯要求中國劃江而治,長江以南交給國民黨政府,長江
以北交給共產黨政府,美國蘇聯可以分割控制亞洲這個最大國家。對於這兩個超級大國來
說,他們要瓜分世界,發展中國家越是分裂,對他們就越是有利。
但當時毛澤東主席說要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沒理這一套。雖然最後還是出現了台灣
地區和中國大陸之間的兩分局面。朝鮮戰爭,雖然沒有改變朝鮮半島兩分的格局,卻把中
國打入了蘇聯陣營。這時候的蘇聯已經宣佈自己是社會主義國家,但是中國當時還叫做資
產階級革命,還在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當中國一旦打入蘇聯陣營之後,迅速按照蘇聯制度
進行改造,因為客觀上的戰爭需求,大量的蘇聯裝備紛紛轉移到中國,從廠長、工程師、
技術員到熟練工人,也隨之被派過來。這當然意味著你的經濟基礎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作者: cangming (蒼冥)   2021-01-01 08:09:00
https://reurl.cc/5q0AN6學好歷史果然挺重要的不過對共黨自己不利的歷史強國人自己大概都不知道吧不然也不會有這篇了不過既然chinazi這麼愛勞改 何不以身作則呢www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