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ptic (無明)
2021-07-05 14:12:23標題: 歐中投資協定卡關 習近平與馬克洪、梅克爾視訊
新聞來源: (須有正確連結)
https://p.dw.com/p/3w1dd
談了7年的《歐盟-中國全面投資協定》在雙方互相制裁後,卡在歐洲議會無法過關。7月
4日一場北京論壇上的針鋒相對更顯示雙方的觀念差距甚大。7月5日晚,習近平在北京同
法國總統馬克洪、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影片峰會。
(德國之聲中文網)
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在同法國總統馬克洪、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影片峰會中指出:「當
前,全球疫情形勢反反復復、依然嚴峻,經濟復蘇的前景不明、任重道遠。世界比以往任
何時候都更需要相互尊重、精誠合作,而不是猜忌對立、零和博弈。世界上只有一個體系
,就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只有一套規則,就是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國際關係
基本規則,國際上的事需要大家心平氣和商量著辦。」
梅克爾辦公室證實三位領導人交換了對歐盟與中國關係的看法:「他們還討論了國際貿易
、氣候保護和生物多樣性,」
「談話還圍繞抗擊 COVID-19 大流行、全球疫苗供應以及國際和地區問題」,梅克爾辦公
室在聲明中寫道。
聲明沒有透露三方是否談及歐中投資協議。
先前,據《南華早報》報導,歐盟駐中國大使鬱白 (Nicolas Chapuis) 周日(7月4日) 在
一場北京的論壇中表示,卡關的投資協定要有進展,賴於北京扭轉對歐洲議員的制裁。
他認為,雙方可以像過去40年一樣,即便有政治分歧,還是可以想辦法克服,破解「信任
赤字」。
他強調,歐洲的談判人員認為歐中投資協定是個好協定,但原有的政治空間在中國祭出反
制裁措施後被「擠壓了」,要靠中國來解決現況。
鬱白說,中國的反措施缺乏相稱性,所以使協定批准受阻。「中國決定針對議會成員。而
在一個民主國家,你針對議會成員,你就是針對整個國家。」
他強調:「如果中國希望達成協議,中國需要修改這一政策。中國可以采取措施,落實中
國在協議中做出的部分或全部承諾,不需要等待歐洲來做。」
歐盟外交官vs.中國學者
在北京舉行的第九屆「世界和平論壇」邀請到鬱白、吳若蘭(Caroline Wilson)、方瀾意
(Luca Ferrari)三名歐盟駐華大使,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學部主任周弘就
「中歐關系:機遇與挑戰」進行討論。
小組討論中,歐中雙方分歧明顯,歐洲外交官對中國的「戰狼外交」和新疆人權侵犯的指
控表示不安,而中國學者則批評歐洲突然把中國當做對手的舉動造成協定破局。
《南華早報》報道,鬱白認為,北京對外界批評的防衛態度,以及聲稱中國制度「優於」
西方制度的說法,促使歐洲人產生疑問,認為中國可能在挑戰其與自由民主國家關系的政
治基礎。
各家媒體都提到,鬱白強調,在過去18個月中,雙方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政治空間已經
縮小。他說:「這給我們帶來的擔憂是,(北京)這些態度不僅是斷然的,而且變得過於咄
咄逼人,令我們非常失望。」
他說:「有效的多邊主義意味著所有國家,無論大小,都坐在同一張桌子上,享有同樣的
權利,最重要的是,以寬容和建設性的方式接受同行的審查。」
意大利駐中國大使方瀾意在座談會上表示,「(歐洲)對中國的不信任感越來越強,這與意
識形態和種族沒有什麼關系。而是更多地與經濟、流行病......以及『戰狼外交』有關」
。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則說,人權是「基礎事項」,不是地緣政治游戲。
《南華早報》引述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歐盟關系周宏的說法,他認為,歐盟如此關注與
中國的分歧,以至於導致花了7年時間談判達成的協議中止。
他說:「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很難理解『系統性競爭』的定義。我們知道我們來自不同的
系統。我們設法向對方學習,以便和平共處,相互幫助。但我不明白為什麼突然間我們社
會制度的差異變成了一個大問題。」
歐盟跟著美國走?
小組討論問答環節,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前副所長江時學犀利問道:「請問諸位大
使,在你們的一生當中,是否會認為歐洲會有獨立的外交政策,而不是跟著美國?」
根據《北京日報》,歐盟駐華大使鬱白「斬釘截鐵地」說:「歐盟采取獨立的外交政策,
我們是完全獨立的。」並開玩笑說:「我不聽華盛頓的。」
他提到,美國也不會聽布魯塞爾的,而是互相表明立場,而歐盟因為是由27個獨立國家組
成,「形成外交政策的共識需要時間」。
(南華早報、彭博社、北京日報)
───────────────────────────────────────
習近平、梅克爾及馬克宏通話 盼中歐擴大合作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7060003.aspx
(中央社記者沈朋達上海6日電)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5日和法國總統馬克宏、德國總理梅克爾舉行視訊峰會,盼中歐擴大
共識及國際議題的合作。法德領袖則都稱,盼中歐投資協議儘快獲批准。
這是6月的G7峰會後,三國領導人首度通話。德法等國在G7峰會公報中提到台灣海峽和平
穩定的重要性、關注新疆人權和香港的自治,又呼籲中國配合世界衛生組織(WHO),進
行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起源的調查。
中國當時批評這份公報是「蓄意污衊,干涉中國內政」。
中國官媒央視app於5日深夜報導,習近平在會中指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經濟復甦前景
不明,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相互尊重、精誠合作,而非猜忌對立、零和博弈,盼中歐
擴大共識及合作,為應對全球性挑戰發揮重要作用。
他說,中歐應正確看待相互差異,理性處理彼此分歧。
習近平又指,雙方應擴大互利共贏合作,中國願和歐方儘早舉行第23次中歐領導人會晤,
辦好戰略、經貿、人文、數位和氣候領域高級別對話,推進中歐清單產品互認互保;又指
要在COVID-19疫情防控下,不斷優化人員往來快捷通道。
他也希望歐洲按市場原則,為中國企業提供公正、透明、非歧視的營商環境。
習近平又提到,要維護「真正的多邊主義」,指中國願和歐洲一起確保10月在昆明舉行的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和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Glasgow)舉行的「聯
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均取得成果。
他說,中歐要共同引導世界貿易組織(WTO)改革朝正確方向發展,相互支持北京冬奧會
和巴黎奧運會。
習近平也聲稱「一帶一路」是為創造「更多共同發展的機遇」;並期望歐洲在國際事務發
揮更多「積極作用」,體現「戰略自主」。
報導指,3國領導人也就非洲議題交換意見,中國歡迎德法兩國,加入中非發起的「支持
非洲發展夥伴倡議」。會中還討論伊朗核能、阿富汗和緬甸問題。
報導則引述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會中表示,法國致力於以務實態度繼
續推進和中國合作,支持達成歐中投資協議;並願就WTO改革、應對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
性議題和中國溝通。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則指,歐中關係非常重要,共識及合作領域多,應相
互尊重,加強對話減少分歧。德國支持儘快召開雙邊領導人會晤,並期盼雙邊投資協定儘
快獲批准。
她又指,德國願「積極研究」加入「支持非洲發展夥伴倡議」,並和中國就氣候變遷、生
物多樣性和非洲疫情等問題保持溝通。
(編輯:張佑之)
※每日每人發文、上限量為十篇,超過會劣文請注意
⊕標題選用"新聞",請確切在標題與新聞來源處填入,否則可無條件移除(本行可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