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你要有看爛片的勇氣
嗯?才第一集就下結論會不會太草率?
是有點啦,不過有幾個理由
1.要跟心理學扯上關係
也就是劇名「被討厭的勇氣」
劇中受警方之託做嫌犯側寫的心理學教授
大文字哲人(椎名桔平)是負責解釋劇情與主角行為的存在
不像「伽利略」由物理學找尋證據或犯案手法
也不像前幾季的「ON」的精神科醫生老老實實的做側寫
而是拋出一個個的名詞解釋
或是アドラー心理学(Alfred Adler)對個人行為的解釋
大文字教授認為主角 - 庵堂蘭子(香里奈)雖然是他的學生
但不是在「實踐」Adler心理學,而是與生俱來的有「被人討厭的勇氣」
其實在旁人看來大概就只是個KY
用心理學扶正了這個個性
「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與人的關係」
所以只要不在乎人與人的關係建立或得失
就不會有煩惱了,也就是笨蛋比較快樂 (咦?我怎麼跳來這個解釋的 XD)
也不是說扯上心理學就讓劇情難看
而是它扯的不好,當你看教授一個一個拋出的解釋時
你會覺得「厚 ... 是這樣唷」「然後呢?」
解釋了主角的行為原則或是犯人犯罪的動機後
一點也沒有應用在鎖定犯人身上,那這個側寫就完全沒意義了好吧
如果是主角得到這個側寫再來去縮小犯人範圍,那還說的過去
結果是另一個新來的刑警B去聽側寫
也沒有演回報給上司,讓大家討論的過程
主角就直接開威能,解釋個屁,老娘早就心理學權威了
隊友忙半天,她自己一個人就解決案件鎖定犯人了
然後一直打臉隊友,打臉花瓶法醫,打臉犯人 ...
2.香里奈的面部表情與唸台詞
如上,主角是個講難聽點KY,好聽點就是不在乎人際關係
想到什麼就說出什麼的個性
所以用面無表情來呈現主角的樣貌
她不像 ON 裡的藤堂比奈子
在家門外,會帶上社交面具,時而帶笑,時而打哈哈混過場面
除了對案子很好奇時,比奈子才會露出讓旁人不寒而慄的笑臉
這齣劇的主角就是個讀稿機
雖然第一集而已,有可能在後面幾集轉變或是變得「有人性」!?
但第一集帶給觀眾的畫面極差
面無表情的主角,32歲的香里奈在裡頭的妝扮至少老了五歲以上
而且在第一集最後打臉犯人的對質場面
有幾個怪怪的咬字,讓我捏一把冷汗
老闆,你這樣講一堆話能說服觀眾嗎,能讓犯人投降嗎 ...
因為面無表情,照理說會用語言的頓挫來加強推理的可信度
但這齣劇先自廢了這個武功,所以必需靠很不可靠的「心理學」來支持論述
除了對心理學有研究有信仰的學者外,拿來做為決定性的證據根本不足
也就造成最後對決犯人的場面,有一半以上的台詞會讓人覺得「很弱」
再加上「應該」為主要證據的各項採證只是拿出來秀一下
或是衣服毛料上的DNA才是最為決定性的關鍵才對
但因為摻了前面一堆屁話,變得好像有點失焦
最後只能靠犯人自爆或是柯南式的犯人自己跪下崩潰來做結
我相信應該會有不少人看完覺得
「所以 ... 我浪費了一半的時間在聽三小?」
3.主角背景的梗想要吸引人,但是很不吸引人
先不論那個被綁走的小女孩是主角本人
還是主角冒名頂替
或是跟心理學教授有什麼關係
總之後來變成今天這樣的異類 (或是眾人皆醉我獨醒)
我自己是一點都沒有被吸引想繼續瞭解那個理由是什麼啦
4.配角的戲份不夠支撐劇情或分散觀眾注意力
先不論香里奈演得這主角討不討喜或是演技的表現怎樣
若是配角特色鮮明或是演技拔群之類的
可以分散觀眾的不耐感,或是各自找有趣的點融入劇情
甚至繼續看下去
搭配主角的相棒是新人刑警
要從可愛切入?跑腿專門切入?還是受委屈小媳婦切入?
加藤シゲアキ沒有做得很好
不看主角,搭擋沒看頭,配角幾乎是負責被打臉
那我還能看啥?看每集來賓嗎......?
5.片頭片尾歌不行
片頭不優,我也沒興趣看是哪邊出的
片尾也不行,特地看了一下工作人員表
大塚愛是這個調調嗎?曲很怪,不搭劇也沒什麼關係
但是我都以為我喇叭壞掉了,這樣也沒搭劇打廣告的功能了吧 ...
以上,個人觀感
可能會有完全相反感受的觀眾也說不定
看收視開獎會不會從劇裡直接打到我臉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