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經] 《五戒相經箋要》第十八集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22-04-21 18:35:26
五戒相經箋要  悟道法師主講  (第十八集)  2009/8/5  中國山東省海島金山
寺  檔名:WD11-003-0018
  《五戒相經箋要》。佛陀教育網路學院的同學,大家好,阿彌陀佛!請放掌。我們上
一集跟大家一起學習到「讚歎殺」這段經文。讚歎殺在經文裡面給我們講對象有三大類:
第一類是惡戒人,第二類是善戒人,第三類是老病人,給我們講了三類對象。讚歎殺就是
勸人去自殺、勸人去死,主要用語言文字勸人去自殺,勸人趕快去死,這就屬於讚歎殺。
  我們上一集,我們學習到讚歎殺第一類的惡戒人。惡戒人就是他在我們這個世間,他
從事的行業是不善的,經文裡面給我們舉出幾個例子,像小偷、盜賊,打獵的、捕魚的,
殺牛、殺羊、殺豬、殺雞、殺鴨,看守牢獄的,還有用咒語去害人的。凡是在社會上從事
不好、不善的行業,都屬於惡戒人這類。優婆塞受了五戒,如果看到惡戒人,覺得惡人很
討厭,在世間不但對社會沒有幫助,一天到晚都是在造惡業,勸這些造惡業的人趕快去死
,叫他最好去自殺,趕快死。如果那個惡戒人聽了他的話,真的就自殺死了。這個優婆塞
,他受了五戒,第一條不殺生,勸人去自殺,他就犯不可悔罪。如果這個人自殺,沒有當
場死,送到醫院、在途中死了,或者過了幾天,是因為這個原因死的,也是犯不可悔罪。
如果後來這個人也是死了,但是不是這個原因死的,不是因為優婆塞勸他去自殺這個原因
死的,是其他的原因死的,還是有罪,但是這個罪可以接受懺悔,是中罪可悔。我們上一
集就學習到這段,這是勸惡戒人去自殺,勸做不好的行業、造惡業的人去自殺,這也不可
以。我們這集接下來是勸善戒人去自殺,我們請看經文:
  經【善戒人者。如來四眾是也。若到諸善人所。如是言。汝持善戒。有福德人。若死
。便受天福。何不自奪命。是人因是自殺死者。犯不可悔罪。若不自殺者。中罪可悔。若
善戒人作是念。我何以受他語自殺。若不死者。是罪可悔。若教他死已。心生悔言。我不
是。何以教此善人死。還往語言。汝善戒人。隨壽命住。福德益多故。受福益多。莫自奪
命。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
  這一大段經文是讚歎殺,勸善戒的人去自殺。前面一段經文是勸惡戒人去自殺,這段
是勸持戒修善的人。『善戒人者,如來四眾是也』。「善戒人者」,這裡經文給我們講,
「如來四眾」。四眾就是我們現在佛門裡面講的四眾弟子,在家二眾,出家二眾,所以四
眾就包括在家、出家的佛弟子。四眾弟子斷惡修善,持戒修善。受五戒的優婆塞,『若到
諸善人所』,「若」是假若,到持戒修善的善人他住的處所。『如是言』,到他住的處所
就這樣跟他講,就是講以下的這些話。『汝持善戒,有福德人。若死,便受天福,何不自
奪命?』就是告訴這個持戒修善的人說,你持五戒十善,是一個有福德的人。如果你現在
就死了,你馬上可以生到天道去享受天福。「便受天福」,便就是即便、馬上、很快的,
你就可以往生到天堂去享受天福。在人間也沒什麼意思,人間的享受總不如天道好。「何
不自奪命」,你為什麼現在不趕快死、趕快自殺,馬上就可以往生到天道去享受天福,這
不是很好嗎?這樣去勸這個善戒人,叫他趕快去死,死了馬上可以生天道。
  我們看到這一段,跟前面那一段,就是完全兩個極端,不同的。前面那個是造惡業的
,勸那個造惡業的人趕快死,早一天死少造一天的罪業,多活在這個世間多造一天的罪業
,勸惡戒人趕快死;這裡是勸善戒人趕快死。『是人因是自殺死者,犯不可悔罪』,「是
人」就是那個持善戒的人。這也是跟前面惡戒人一樣的,只是人的對象不一樣。這個善人
因為是這個優婆塞勸他自殺這個緣故,他真的就聽他的話去自殺死了,這個優婆塞他就犯
不可悔罪,就喪失掉優婆塞的資格,戒體就喪失掉了。『若不自殺者,中罪可悔』。「若
不自殺者」,這個善戒人他不去自殺,他沒有自殺,或者是其他原因死的,不是這個原因
,這是中罪可悔,他沒有自殺。沒有自殺,這個優婆塞勸他自殺,雖然他沒有死,但是還
是有罪,這個罪是中罪,這個罪是可以接受懺悔的。
  下面講,『若善戒人作是念:我何以受他語自殺?若不死者,是罪可悔』。「若善戒
人作是念」,就是自己心裡這麼想,這個人來勸他自殺,他聽了之後,『我何以受他語自
殺』,我為什麼要聽他的話去自殺?這個善戒人並沒有接受,沒有聽他的勸告去自殺。「
若不死者,是罪可悔」,沒有自殺,這個善戒人沒有死,這個罪是可以懺悔。還是有罪,
雖然善戒人沒有聽他的話去自殺,但是這個優婆塞勸他去自殺,這就有罪;雖然沒聽他的
話,沒有死,還是有罪,這個罪是可以懺悔的。『若教他死已,心生悔言』,這就是優婆
塞去教善戒人去自殺、去死,去給他講了之後,自己心裡想不對。「心生悔言」,就是他
覺得,他跟他講這些話,去勸他自殺,不對了。下面講『我不是』,「我不是」就是我這
樣勸他是不對的,不應該這樣勸他的。『何以教此善人死』,為什麼可以教這個善人現在
就去死,怎麼可以這樣?這就是他一念悔過,知道自己錯了。
  『還往語言』,「還」就是回到善戒人的處所,再回去跟他講。『汝善戒人,隨壽命
住,福德益多故,受福益多,莫自奪命』。就趕快回去再給他講說:我剛才講那些話是錯
的、不對的,「汝善戒人」,你是一個修善持戒的人,應該「隨壽命住」,根據你這一生
壽命的長短,壽命到了,自然往生,這就叫隨壽命住。根據你壽命長短,隨你的壽命住在
這個世間,你在這個世間多住一天,世間人也享受你的福德,也沾你的光。「福德益多故
,受福益多」,你是一個好人、善人、持戒的人,在這個世間多住一天,世間的人、社會
上都會蒙受你的福報,得到你的庇蔭、沾你的光。所以你在這個世間多住一天,這個世間
享受到你福報的人就愈多,受福益多,沾你光的人就愈多。「莫自奪命」,你就不要自殺
。回去這樣再去勸他,你不能自殺,不能馬上死。
  下面講,『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若不因死」,就是優婆塞去勸這個修善持
戒的人自殺,但是這個修善持戒的人他並沒有接受,他也不是因為這個優婆塞勸他自殺而
去死的,而是其他的原因死的,這叫若不因死。若就是假若,不是因為他勸他自殺這個原
因死的,是其他原因死的,這個優婆塞是中罪可悔。是中罪,可以懺悔,因為他不是他勸
他自殺這個原因死的,是其他原因死的。經文到這一段,就是一個惡戒人、一個善戒人。
  讚歎殺就是勸人自殺的、教人自殺的。現在我聽說,網站上有專門教人家自殺的,教
人家自殺的一些方法、方式。我記得,在之前不久看到一個新聞,就是教人自殺的,在網
路上。它還出了一本小冊子,《自殺手冊》,教人家怎麼去自殺的,就是把那些自殺方法
都教人。所以現在有很多人自殺,跳樓、吃藥、燒炭種種,或者跑去給車子撞,這在日本
也常常聽到。自殺率最高的大概是日本,聽說一年都有三萬多人自殺,大部分是家庭的變
故,或者是事業失敗,他想不開,受到刺激、打擊去自殺的。像網路上教人家自殺的,這
就是這裡經文講的讚歎殺,這個就犯戒。這是講你受了五戒,這樣做就犯戒,犯戒的輕重
就如同這個經文講的,來判定你犯戒的罪,重就不可悔,不可懺悔;比較輕的,中罪可悔
,下罪可悔。
  我們接著再看下面,勸第三類的人,以上是勸惡戒人、善戒人。一般我們講,勸惡戒
人大家比較能想的通,這個人在世間造惡業,多活一天,多造一天的罪業,早一天死,早
一天解脫,這個我們還比較能夠理解。勸善戒人趕快去死,這個我們就有一點想不通,這
個好人怎麼叫他趕快去死?但是也有,在古時候到現在可能都還有,這裡經文給我們講得
很清楚,你有福報,早一天死,早一天到天道去享福,也有這個情況。這個事情在戒經上
以前就有,現在還是有。所以有一些人想趕快求往生,能不能用自殺的方式去往生?佛在
戒經上是不允許的,不允許這樣做的。用自殺式的,求早一天往生,佛在戒經上不允許,
不允許這樣做的。印光祖師在《文鈔》裡面也有回答過這個問題,佛是不允許的。所以這
個地方給我們講得非常清楚,受了戒的人不可以勸人自殺,當然你自己也不可以自殺,戒
經上規定不可以這樣做的。下面是勸老病者,我們請看經文:
  經【老病者。四大增減。受諸苦惱。往語是人言。汝云何久忍是苦。何不自奪命。因
死者。是罪不可悔。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若病人作是念。我何緣受是人語。自奪命
。若語病人已。心生悔。我不是。何以語此病人自殺。還往語言。汝等病人。或得良藥。
善看病人。隨藥飲食。病可得瘥。莫自奪命。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
  這是讚歎殺,勸第三類的人去自殺,勸他趕快去死。第三類是『老病者』,人老,年
紀大了,或者生病,病得很厲害,在病床上躺了好幾年。特別是現在這種植物人,有的躺
了一、二十年,三十年的都有。我的三舅媽,她大概五十幾歲的時候中風,在床上整整躺
了三十年,行動都很不方便,都要人照顧。到了八十幾歲才往生,這當中又開了好幾次刀
。這一類是老病。病也是非常痛苦的一樁事情。人老了,身體的機能也退化,眼睛也花了
,牙齒也掉了,四肢行動也不方便,這就是『四大增減』。人老、病了,就『受諸苦惱』
,日子就不好過了。這些苦惱的事情,尤其在我們現前這個社會上是愈來愈多,特別現在
年輕人都不太照顧老人的。人老了,的確是非常可憐。
  因此我們淨空老教授多年來一直提倡彌陀村,最近提倡賓館式的彌陀村,用五星級、
六星級。它建築的設施跟賓館一樣,經營的方式也是跟賓館一樣,讓這些年紀老的人他來
租,或者來買一個房間,住在這個地方。住在這個地方,平常生活有人照顧,房間有人整
理打掃;有個公共活動的空間,有公園、有佛堂、有餐廳,有這些設施。如果老人有宗教
信仰,他可以聽經聞法,精神上可以得到安慰,過一個幸福的晚年。這是我們淨老教授多
年來不斷的提倡,希望將來世界上各個地區,都有這樣一個照顧老人的機構,二十一世紀
的老人就有福了。
  因為現在年輕人跟老人有的都沒有住在一起。甚至有老人他的老伴死了,剩下自己一
個,兒女也不住在一起,他自己一個人住一個房子,住一個地方。因此在新聞報導上我們
也常常看到,有一些老人在自己家裡死了,死了好幾天人家都不知道。有的甚至死了,他
的肉都爛掉了,就剩下骨頭了。在台灣有一則新聞,我看到了這則新聞。一個老人自己住
,死了,人家不知道,不曉得死了多久,屍體都爛掉了。後來人家怎麼發現?就是狗跑到
他們家裡,去啃那個老人的骨頭,鄰居看到了,狗啃的那個骨頭,不是豬的骨頭,好像是
人的骨頭。去警察局報案,結果一查才知道,那個老人死了都不曉得多久,剩下一堆白骨
,狗去啃那個骨頭。我們可以想像,人老、病了,如果得不到妥善的照顧,就更可憐了。
因此我們淨老教授也是大慈大悲,在世界各地奔走、提倡,提醒這些發心要做善事的人,
這是我們當前社會上非常需要的一樁慈善事業,值得提倡。
  人老,或者生病,當然受諸苦惱,這個優婆塞『往語是人言:汝云何久忍是苦,何不
自奪命』。「往語是人」,就是到這個老人的面前,或者病人的面前,或者是老病人的面
前,去他那裡就跟他講:你老了,又病了,或者病人病了很久,你為什麼要在這個世間長
久忍受這些痛苦?你為何不自己奪取自己的生命,自己去自殺,早一天死,早一天得到解
脫,避免受老病苦。『因死者,是罪不可悔』。「因死者」就是這個病人或者老人,他聽
這個優婆塞勸他趕快去死,他想一想也有道理,活在這個世間就活受罪,他就去自殺了。
自殺,真的死了,這個優婆塞就犯殺戒,這個罪是不可悔的,不可以懺悔的。老病本來他
就很難受了,再去勸他自殺,這個就有罪了。
  在醫院裡面,我們也常常聽到,有病人他受不了這種病苦的折磨,他自己去自殺的。
他如果是自己動念頭去自殺的,那是他個人的事情。如果他是看到網路上教人家自殺那些
資料、那些方法,網路上放資料的人他就有罪了,就是屬於這一類讚歎殺。所以在醫院,
自殺的人很多,特別是老的醫院、歷史比較久的醫院、大醫院,這個都時有所聞。在十幾
年前,台灣台大醫院,是台灣大學附設的醫院,歷史很久了,從日據時代就有了。那個醫
院就常常有人自殺,跳樓自殺的,受不了病苦自殺的。因此李老師(李炳南老居士)他們
台中蓮社有一些蓮友,在這個醫院當醫生的,他們在醫院也組了一個社團:慈光佛學社。
在醫院組了一個社團,給醫院這些醫生、護士,還有病人;主要是針對病人,讓病人有機
會來接觸佛法、學習佛法。到了農曆七月份,他們醫院裡面看到鬼魂的事情就很多。所以
鬼神的事情,大醫院大部分的醫生、護士都相信。另外第二家就是長庚醫院,他們都相信
,因為都是他們自己親自碰到的。所以就請我們道場每一年農曆七月份,這兩家大醫院我
們是一定要去做三時繫念的,跟這些眾生結緣、超度。
  這是講老病,去勸老病的人趕快死,趕快自殺,早一天得到解脫,這個罪是不可悔。
這個人如果因為是這樣,他真的去自殺死了,這個優婆塞就犯不可悔罪,嚴重的犯戒。『
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若不因死者」,就是他不是因為優婆塞勸他自殺這個原因
而死的,是其他原因死的,這是中罪可悔。
  下面講,『若病人作是念:我何緣受是人語,自奪命?』病人聽到這個優婆塞跟他講
,勸他趕快自殺,趕快去死,他沒有接受,他自己心裡「作是念」,就心裡這麼想,「我
何緣」,我為何要接受這個人給我講的話?勸我自己去奪命,勸我自殺,我為什麼要聽他
的話?這是講這個病人並沒有接受這個優婆塞的勸告。
  下面我們接著看經文,『若語病人已,心生悔,我不是,何以語此病人自殺?』這是
講這個優婆塞去勸病人自殺,或者勸老人自殺,去勸他自殺,叫他早一天死,早一天好,
早一天得解脫。給這個病人講完這個話,他發現不對,他不應該講這些話,不應該勸這個
病人去自殺。所以「心生悔」,他生起懺悔心,發現自己錯了,不對。『我不是』,「我
不是」就是我不對,我錯了,不應該這麼說。『何以語此病人自殺』,我為何可以叫這個
病人自己去自殺?不應該,不可以。
  『還往語言』,趕快再回到病人那裡,回去再跟他講。『汝等病人,或得良藥,善看
病人,隨藥飲食,病可得瘥,莫自奪命』。這個優婆塞發現自己講的不對,趕快回去再跟
這個病人講,勸他不要自殺,說:你好好的調養身體,或許可以得到好的藥(良藥),或
者可以遇到更好的醫生,「善看病人」,就是善於看病的人,就是我們講良醫、神醫這一
類的。「隨藥飲食」,在弘一大師《補釋》裡面舉出《四分律》,《四分律》講「隨病飲
食」。「病可得瘥」,就是你遇到好醫生、好的藥,你的病就可以得到解除,可以得到健
康。「莫自奪命」,不要自殺,你還有希望的。這是這個優婆塞勸這個病人自殺,發現不
對,再回去給病人講,勸他不要自殺,等待有好醫生來給他治療。
  『若不因死者,是中罪可悔』。如果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而死的,這是中罪可悔。就是
這個病人不是因為這個優婆塞勸他自殺,他就聽他的話去自殺死的,不是這個原因死的,
是其他的原因死的,或者他自己病症嚴重,不治而死的,這個優婆塞還是有罪,但是這個
罪可以懺悔,是中罪可悔。這三種都叫讚歎殺。
  勸老病人這一類,現在比較有可能造這個業的,就是當醫生的人。現在在世界上,在
醫學界裡面也有一個爭議,這個爭議已經很長一段時間,就是現在新聞報導常常在報的「
安樂死」這樁事情。那麼這樁事情,有的國家地區想要把安樂死這個法律定為合法的,有
的人看法認為這是不可以的,這條法律現在好像還有很大的爭議。安樂死就是有些病人他
受的病痛,他受不了,受不了就給他安樂死,就是給他打個針,叫他馬上去死。如果這個
病人他同意、接受,這樣就可以提早結束他的生命。在此地給我們講,這是犯戒的,這不
可以的。向下經文還會講到這一類的,下面一段經文有提到這一類的。就是一個人他病得
很痛苦,受盡折磨,我們是不是就幫助他趕快死?給他打個毒針,他馬上就死,就不用受
這個苦;事實是不是這樣?事實不是這樣的。受這個病苦是一個業報,這個業報你沒有受
完,你用什麼方式要提前得到解脫,不但沒有辦法提早解脫,用世間這種錯誤的方式反而
會增加他的痛苦。因為我們學佛的人都知道,人死了並不是就沒有了,死了之後,他那個
神識還是繼續受苦。如果墮到三惡道那就更苦,苦不堪言,無法形容的,這點我們必須要
明瞭。所以安樂死這樁事情,佛在戒經講也是不可以的,是犯戒的,不可以的。以上這三
種讚歎殺我們就學習到此地。我們看《箋》:
  箋【此三種讚歎殺。皆廣標中所無。然並如文可知。】
  在前面『廣標』這段經文,沒有列讚歎殺,但是後面經文有了讚歎殺。「廣標」就是
把幾種殺人的方法都列出來,那段經文是廣標。廣標沒有列讚歎殺,沒有列出這一條,但
是後面的經文有這一條。有這一條,他犯戒的輕重跟前面經文講的都一樣,這個我們可以
知道的。《補釋》裡面有補這個文:
  補【自奪命已下。准《大律》應有。不因死者。中罪可悔句。】
  還有:
  補【隨藥飲食。《大律》作隨病飲食。】
  這個我們一看就明瞭。這是弘一大師再補充解釋,以《四分律》裡面的經文來補充這
段經文,讓我們看了更明瞭。好,讚歎殺我們就先學習到此地,我們接著看下面的經文:
  經【餘上七種殺。說犯與不犯。同如上火坑。】
  我們看《箋》:
  箋【七種。指廣標中核弶穽撥。及推著水中火中坑中也。】
  在廣標當中有列了七種,核殺、弶殺、穽殺、撥殺,以及推到水中殺(把人推到水裡
淹死),推到火坑當中(或者弄一個坑讓他掉下去)摔死,就是這七種殺。『說犯與不犯
』,就是有犯戒沒有犯戒,怎麼去斷定有沒有犯戒?『同如上火坑』,「如上」就是我們
上面講的「作無煙火坑殺」那段經文都相同的。所以這幾種殺人的方式,都以作無煙火坑
殺做一個例子,跟這個是同樣的來判定他犯戒或者沒有犯戒,犯戒的情節嚴重的還是比較
輕的,跟上面的經文是相同的,同如上火坑。我們接著再看下面的經文:
  經【若人作人想殺。是罪不可悔。人作非人想殺。人中生疑殺。皆犯不可悔。非人人
想殺。非人中生疑殺。是中罪可悔。】
  這段經文是給我們講『若人作人想殺』,這個罪就不可懺悔,嚴重犯戒,破戒體了。
「若人作人想殺」,人想就是他要殺的對象是人,不是其他的,不是動物,是人,他要殺
的對象是一個人。人想就是外境是人,外面的確是一個人,他心中的想法也確認是一個人
,這樣把他殺了,這叫做若人作人想殺,這樣的罪是不可悔的,這個罪就不可懺悔。
  『人作非人想殺』,「非人」就是不是人,他是人,他就給他作非人想。非人想就是
說,外面這個明明是人,我就給他想他不是人。明明你知道他是人,你就給他作非人想,
他不是人。是人,你作非人想,把他殺了,是不是就沒有破戒體?這裡給我們講,「人作
非人想殺」,或者『人中生疑殺』,他殺的對象是人。「人中生疑」,比如說這個人在一
個陰暗的時候,懷疑那個影子到底是不是人,這就是人中生疑。他目的還是要殺死那個人
,但是到了那個地方,看了不太清楚,心裡有懷疑,實際上他還是把他殺了。如果真的把
這個人給殺死了,『皆犯不可悔』。實際上你把人給殺死了,因為你目的就是要殺人,你
造成的結果,也是把人給殺死了,這就犯不可悔罪。
  『非人作人想殺』,對象是非人,你給它當作人想,想它是一個人殺了。或者『非人
中生疑殺』,對非人當中生疑,它是人還是非人?他去殺是中罪可悔,因為他對象是非人
。前面經文我們學習過,殺非人這個罪比殺人輕一點。我們看祖師的《箋要》:
  箋【按他部。或但人想一句結重。或人想人疑二句結重。今三句皆結重也。以理酌之
。只應二句結重耳。】
  這裡講三句是結重罪,就是若人作人想殺,人作非人想殺,人中生疑殺,經文是皆犯
不可悔罪,結重罪。祖師在此地給我們解釋,以這個道理來斟酌,應該只有兩句結重罪。
  【謂人。人想。不可悔。人。人疑。亦不可悔。】
  祖師在此地給我們講,應該只有這兩句是結重罪。其他四句:
  箋【餘四句結可悔。】
  其餘的四句經文結罪是可以懺悔的。
  箋【謂人作非人想。中可悔。非人作人想。中可悔。非人非人疑。中可悔。非人非人
想。亦中可悔。】
  這是祖師給我們解釋的。祖師根據這段經文他做一個註解,這個註解下一次我們就畫
一個表解,畫一個表解大家看,再根據祖師這個《箋要》,我們來對照一下就會比較明瞭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先學習到這一段。我們下一集,我們就把這段先畫個表解,打
在螢幕上,再對照《箋要》,祖師這個註解來比照這段經文,我們看了會比較明瞭。今天
我們就學習到此地,謝謝大家收看,祝大家法喜充滿。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