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Much Does Coors Field Really Matter?

作者: newbornme ( )   2007-02-03 23:26:37
本文嚴禁各種形式之轉錄,
僅允許合法 (附上作者來源、出處) 之引用。
====
From Baseball Between The Numbers 8-2
by KEITH WOOLNER
====
在 1993 年,MLB 進行了從 1977 年以來的第一次新球隊擴編,兩隻加入國家聯盟的新球
隊:Florida Marlins 及 Colorado Rockies;Rockies 是第一隻進入季後賽的隊伍,他
們在 95 年以外卡之姿闖進進後賽,這也是他們成軍以來唯一的季後賽經驗,不過事實上
,Rockies 從來沒有在隊史紀錄上贏得超過單季 83 勝的成績。
(Rockies 隊史戰績:http://www.baseball-reference.com/teams/COL/)
這隻新球隊,過往讓球迷最津津樂道的,不是他們隊上任何一位成員、不是他們 95 年的
外卡資格,也不是他們創造的新球隊入場觀眾人數紀錄。(Rockies 是 MLB 史上剛創隊前
七年的球隊中,觀眾入場累積最多的,且從來未跌破單季三百萬人的數目,而這紀錄一直
延續到 2002 年。)
取代的焦點,是他們的比賽主場 - Coors Field and Mile High Stadium,更精確的說,
是在這個場子比賽對攻擊面及得分的效應;雖然在棒球討論區內,這個球場因為高海拔地
理條件造成的可能效應已廣為眾人所接受,但有很多球迷及體育專欄作家,還是不知道如
何去精確的評估這個效應。
我們如何知道 Coors Field 所造成的效應,是完全反應在在這裡比賽所有球隊的攻擊層
面,而不單純只是地主隊的投手太爛或者是打擊太好?假如在一個高海拔的地方打球真的
會影響比賽很多,什麼因素是受影響最大的?以及這個因素被影響了多少?簡言之,Park
Factor 如何影響一個球員的整體價值?
翻開過去的紀錄,從中可以得到一些值得懷疑的啟示:從 1993 ~ 2005 年這段時間內,
Rockies 隊史上只有兩個投手能在單季超過 100 局的前提下把失分率 (非責失分率) 降
到 4 以下。
年度 失分率 局數
Marvin Freeman 1994 3.11 112.2
Joe Kennedy 2004 3.77 162.1
沒有一隻球隊可以在這個期間內擁有這麼少個投出此成績等級的投手,最少的一些球隊:
如 Rangers 和 Brewers 都還有四個,Tigers 也有三個。
但在相同的時間,Rockies 的打者曾在單季打出三成打擊率甚至更高的打者 (單季至少500
打席數),有 34 位,在 MLB 獨占鰲頭。 (數量比第二名的 Indians 高了 27%),以棒球
統計數據分析 (Sabermetrics)中比較常看到的數據 (如 OPS),Rockies 有 36 位打者達
到 0.850 的高標水準,比第二名的 RedSox 及 Yankees 人數還高 20%。
若將這成績合併起來看,相信足夠吸引大家的目光了,雖然這還不足夠去證明 Rockies
是在一個很特殊環境的主場打球,不過看起來很man的打擊者以及娘砲般表現的投手,一
向是Rockies 在這段期間內的特點;的確,Rockies在攻擊面,幾乎未在單場平均得分這
項目,低於國家聯盟單季的前四名,這項目他們通常是領先者,但同時,Rockies也從來
未在單場平均失分的單季排名居於前段班。
(Rockies 的年度單場平均單場得失分及國聯排名)
年度 得分 排名 失分 排名
1993 4.68 4 5.97 1
1994 4.90 4 5.45 1
1995 5.45 1 5.44 1
1996 5.93 1 5.95 1
1997 5.70 1 5.60 1
1998 5.10 3 5.28 2
1999 5.59 2 6.35 1
2000 5.98 1 5.54 1
2001 5.70 1 5.59 1
2002 4.80 4 5.54 1
2003 5.27 3 5.51 1
2004 5.14 4 5.70 1
2005 4.57 5 5.32 2
為了顯示這主要是球場帶來的特性,而不是球隊成員特性條件等問題,我們必須要找到一
個可以獨立判斷球場特性的方法,以及合理的球員成績調整參數;這方法就是把該球隊在
主場的比賽成績獨立出來分析;要看 Coors 的效應,就是得先看 Rockies 在主客場比賽
成績的差異性,因為每隻球隊一整年下來,在主場和客場比賽總數分別都是一樣的,打者
所吃的打席數及投手吃的投球局數,可因此分別視為數量十分接近的兩個集合,無論是打
者或是投手的總成績,最後都會在這兩個集合中間,來回得到合理的平衡。
舉例來說,在 2004 年,Rockies 在主場的 81 場比賽中,總共 5739 個打數打了 1752
隻安打,在客場的 81 場比賽,5467 個打數打了 1413 隻安打,主客場這兩個不同的集
合,打擊率分別如下:
主場 1752/5739 = 0.30528 打擊率
客場 1413/5467 = 0.25846 打擊率
乍看之下,主場的打擊率比起客場高了 47 %。
套進公式,Coors 在打擊率上的 Park Factor = 0.30528/0.25846 = 1.18
與聯盟平均相比 (更精確的說,這應該是種對比於經過加權平均的客場成績,通常這成績
會接近於聯盟平均),在 Coors Field比賽,Rockies有 18% 的增加在打擊率的整體表現。
然而,事情沒這麼簡單,在看棒球統計紀錄時的困難點,就是每個發生的事件,不會完美
的平均分佈在這一年 162 場比賽中,即使比賽場地與環境因素都相同,我們仍可以預期
看到些許的隨機變異,在如主場 v.s. 客場這兩個不同集合之中;與之類似的例子,你不
可能期待在擲了100次錢幣後,就一定得到正面50次反面50次的結果(雖然期望值是50-50
沒錯),也因此,一察覺到主客場成績有差異,不能全自動的就歸因於完全是主場效應。
在攻擊面上,最常被用到當作 Park Factor 評量基準的,是球隊整體得分表現,如果以
100 這個指數,來表示一個 「Neutral Park Factor」的話,一個擁有 Park Factor=110
的球場,就表示在這球場比賽,此球場有助球隊相較於以往平均得分表現,往上提升 10%
;反之,一個 Park Factor=85 的場地,就是把得分成績往下拉 15% ,以球隊得分為基
礎計算的 Park Factor ,往往就包含了球場對打者的整體影響。
(待續)
作者: newbornme ( )   2007-02-03 23:29:00
若翻得不好請多包涵,我再修改。 :)
作者: OLDdaughter (醜女兒哥哥就是我)   2007-02-03 23:36:00
推阿 好翻譯!!!
作者: eei (挑戰)   2007-02-03 23:39:00
nice
作者: keith2822 (why )   2007-02-03 23:40:00
推~
作者: Sunrise2516 (XC)   2007-02-04 00:11:00
作者: mmm333 (單身一輩子吧)   2007-02-04 00:18:00
翻的好啊 娘砲般的投手 XD
作者: Tzylu   2007-02-04 00:35:00
作者: Carmelo3 ( 六甲おろし)   2007-02-04 00:47:00
PUSH!! 落磯戰績差票房還是很好 馬林魚....囧
作者: Pujols5 (Albert Pujols)   2007-02-04 01:15:00
作者: evascat ( )   2007-02-04 06:57:00
Joe Kennedy
作者: newbornme ( )   2007-02-04 08:22:00
thx :)
作者: Foulke (think BIG)   2007-02-04 11:53:00
不過這個情況在06年球季似乎有了改變?請問這個球場在06年到底做了怎樣的變化?
作者: newbornme ( )   2007-02-04 11:58:00
這篇文章只有用到05為止的資料,我還在翻,所以06年的變
作者: newbornme ( )   2007-02-04 11:59:00
化倒沒有列入這篇文章的討論,還有今年的Indians牛棚要靠樓上了阿。 XD
作者: lynked (左手不只是輔助而已)   2007-02-04 16:59:00
作者: lynked (左手不只是輔助而已)   2007-02-04 17:00:00
這是Andre大大的文章,我只是提供連結.....
作者: Chipperjones (躲螺螺)   2007-02-05 02:44:00
他們以前超猛..Dante、Vinny、Walker、大貓..大砲隊
作者: eei (挑戰)   2007-02-05 10:28:00
可以改變的是增加濕度降低球飛行距離但是 不能改變的是 選手在高海拔的地方體力消秏快 容易疲累
作者: lynked (左手不只是輔助而已)   2007-02-05 17:29:00
那在客場有變的特別威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