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genie2 (新挑戰)》之銘言:
: 如果要解釋 FIP 的時候非得從投手不能完全控制 BABIP 來開始
: 但是這個是連看球十多年的人都很難越過的心理障礙
: 我覺得要求新球迷去理解或接受這種觀念可能大多數人都做不到
這很難說喔。
我八年前做資料探勘(可以想成類似統計學的東西)的大學專題的時候,
談到"球被打出去後變成安打的機率"時,同組的同學馬上反應"那要看防守球員"。
那同學不像是資深球迷,更不像數據頭,那年頭BABIP理論出來也不過三五年,
我不認為他接觸過相關理論。
所以球打出去後就是野手的事這種說法,搞不好對(一部份)沒碰過棒球的人來說,
是很直覺或很容易接受的事也不一定?
岔題一下,我覺得你想說的應該比較接近
"解釋FIP的時候非得從投手完全不能控制BABIP來開始"
投手完全控制BABIP就是野手的守備對BABIP完全沒影響,這太反直覺了 XD
BABIP理論反傳統的地方是主張投手的球好不好打,跟打到後變成安打的機率幾乎無關,
(或著說根本沒有好不好打這種事)。
這和傳統觀念上,野手防守可以幫忙,但投手的球越不好打,被打到後變成安打的
機率越低的說法不同,所以很難馬上接受。
(這說法應該在"棒球是投打對決"的延伸線上,反正防守方發生什麼事投手都要負責 XD)
不過沒接觸過傳統觀念的人,會不會有 投手的球不好打=打到後不容易變安打 的想法呢?
那段時光離我太遙遠了,我回想不起來聽過這種說法之前直覺是怎麼回答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