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認為,舉辦始政四十周年記念博覽會的1935年是日本
時代臺灣發展的巔峰時期,那麼如果台北市營電車如期在1929
年敷設完成,在1935年會是怎樣的情況呢?
從這張臺北市役所觀光係在1935年發行的摺頁來看,市營電車
想必運轉成績不錯。
http://i.imgur.com/0W8vEbm.jpg
市營電車是由臺北市役所電氣課負責管理,相較於1929年初創
時購入了電車30臺,1935年車輛已經增加到了37臺;運轉系統
方面,雖說在敷設施工時分為中央線、東部線、西部線、圓山
線計4條路線,不過實際營運上並不完全一致,除了中央線、
東部線及獨立的西部線在運轉時依序編為路線1(原中央線的
「臺北驛-兒玉町」)、路線3(原東部線的「宮前町-榮町」)
及路線5(原西部線的「臺北橋-萬華驛」)外,中央線及東部
線另分別與圓山線搭配,開行路線2(「圓山-兒玉町」,中央
線搭配圓山線)及路線4(「圓山-榮町」,東部線及圓山線)
的電車。
圖上也列出了幾條與市營電車搭配的乘合自動車(公共巴士)
線路,由於市役所已經投入近兩百萬圓進行電氣鐵道的敷設及
後續的營運管理,因此並無餘力買收私人自動車會社路線改為
市營,在摺頁右側有關「會社」的介紹中,還可以看到臺北自
動車株式會社列載其中。
以上純屬趣味分享,歡迎指教,但討論請勿離題太遠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