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朋友問我甚麼是新馬克思主義。他是看到我在網站自稱為新馬克思主義者才問這
個問題的。我用了五分鐘向他解釋,不過似乎沒有讓他弄明白,所以希望用這篇短文向有
興趣的朋友簡單介紹一下馬克思主義。
唯物史觀
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是他的唯物史觀,即是把人類歷史發展看成是物質生產發展的結果。而
由於物質生產和經濟息息相關,所以馬克思的主要理論又被稱為經濟決定論。馬克思認為
人類由原始社會轉化到小農經濟再到資本主義,都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和互動
。自工業革命發明機器後,人類的生產力從務農工作中解放出來,農業社會的生產關係 (
地主和佃農的關係) ,甚至整個社會結構開始和工業生產相矛盾,故需要一種新的生產關
係與之相配合。老闆和僱員的關係,私有產權的確立,與及一整套為資本主義相配合的法
律、社會制度、國家形式,甚至學術分類、日常語言和意識形態,便是這樣伴隨著資本主
義發展起來的。
在馬克思的年代,資本主義還處於原始積累的發展階段,當時的工人沒有任何保障,每天
在惡劣的環境工作十多二十小時,但只領到微薄的酬勞,而資本家就剝削了大部份的主產
剩餘價值 (利潤減去生產成本,包括工人的薪金) 而自肥。馬克恩看到這種生產關係不可
能長久維持 - 當資本主義的生產力發展到極致,當社會富裕到人們不需要為糊口而勞動時
,資本家就不可能再因掌握生產資料而繼續剝削無產階級,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就會被
一種新的關係所取代。馬克於預計在生產力發展到這種高度之下,每個人都可以就其興趣
及需要而隨意選擇勞動的方式,「各展所長,各取所需」,而生產資料亦會由資產階級的
手上轉為集體所共有,這個人類生產史的最終形式就是所謂的共產主義社會。
中、俄的偽馬克思主義
這種對未來的預想,無可否認地有著很大程度的烏托邦成分。而馬克思的著作裏其實並沒
有系統地描述如何達致這個最終階段。但無論如何,馬克思仍然為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
發展定下了上述的客觀條件 ; 但他的追隨者卻把這種烏托邦思想發揚光大,因為唯有如此
才能打能人心,並鼓動無產階級起來革命。不過大概馬克思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無產階級革
命成功的地方,會是和資本主義沾不上邊、仍處於農業社會的俄羅斯和後來的中國等國家
吧。 無產階級革命的客觀條件既然未達到,革命後當然不能達致共產主義的理想。於是列
寧、史大林和後來的毛澤東就斷章取義地引用馬克思構想過的過渡性安排,那就是所謂無
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階段 - 把生產資料由資產階級轉移到一小部份專政的無產階級手上
。不幸地,這只是奪權的一種手段;非法的政權自稱代表所有無產階級去專資本家的政,
結果是獨裁者掌握了所有的生產資料,他和為他服務的官僚機構就成為最大的資本家,繼
續剝削一無所有的無產階級,這無疑是歷史對馬克思開的最大玩笑。 所有這些存在過,甚
至仍然存在的所謂共產主義國家就是這種完全扭曲馬克思主義,而本質卻是國家資本主義
和法西斯的冒牌貨。馬克思的言論,就被他們肢解成教條,成為打擎反對派的工具。任何
與當權者意見不符的人物或言論,就被打為走資派、修正主義者、右派、無產階級的敵人
。 史大林和毛澤東無視生產力發展的規律,在社會主義初階就宣佈要「跑步進入共產主義
」,大搞生產資料公有制,硬把農民編進公社,把他們家中的鋤頭和碗碟都交給大隊,勤
力和偷懶的都領均一的薪水,強壯和老弱都到公共食堂吃同一份量的口糧 ; 如此自然嚴重
打擊勞力積極性,均富無望,卻成了均貧社會。其實這那裡是共產主義,只是一種對經濟
發展一無所知的人空想出來的平均主義。在中國,這個史無前例的大實驗在「大躍進」三
年之間一共餓死上千萬人,把生產力的發展倒退十年以上,無端為共產主義蒙上污點。
http://0rz.tw/Qw03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