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出生時腦部神經連結多數未連結
經由感官刺激會大量產生連結
到兩歲時是神經元連結巔峰
隨著時間流逝會慢慢裁減數量
https://imgur.com/a7etN12.jpg
相較於哺乳類動物
許多動物生來就被基因控制
預先設定好本能與行為
多數動物出生後就有基礎動作能力
https://imgur.com/hskq4Rp.jpg
嬰兒需要後天練習與學習動作
而為了探索世界會加大動作範圍刺激關節
https://imgur.com/anI8lZC.jpg
隨著年齡增長生活習慣改變
不同的生活環境就有不同的動作能力
https://imgur.com/Rsfm5k6.jpg
每個關節都有可操作的範圍
https://youtu.be/z1BC9kYWhm8
當這個範圍越來越小
https://youtu.be/Wc_-hD9583I
運動時只要動作超過範圍受傷風險就會提高
因為範圍內是可控制而超過範圍是不可控制
宏觀來說收肩胛骨有三種方式
https://imgur.com/a87ZGyH.jpg
1.利用手臂帶動肩胛骨
A(不動)B(被動)C(主動)
https://youtu.be/KskLtaNvYbo
2.純粹控制肩胛骨
A(不動)B(主動)C(被動)
https://youtu.be/pSLDTkETGBo
3.利用挺胸帶動肩胛骨
A(主動)B(被動)C(被動)
https://youtu.be/Tb7OzooKw0k
動作看似一樣但周圍肌肉張力不一樣
不同張力狀態可以滿足不同運動目標
舉例說
我學生中有健力與芭雷舞者
前者在準備期會使用『動作2』
建立基礎與強化週邊軟組織
比賽期時會使用『動作3』增加運動表現
所有高強度運動都是傷害身體
但需要良好基礎才能支撐高強度的破壞
後者會因應不同曲風決定不同動作控制與範圍
所以通常三個都會穿插訓練xDDDD
好的運動是建立在好的動作之上
單關節動作沒有不好,取決於使用目的與策略
以上邏輯可以套用到不同部位使用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