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來分享一下自己的淺見
幾年前踏入健身產業,看到何老師一系列的專業文章,覺得老師超級厲害。
後來陸續在這幾年上了各式類型的課程,包括G動學、KAT八成以上的研習課、MET、物理
治療師的研習課、山姆伯伯,當然還有何老師怪獸訓練的中老年研習。
各式門派對於健身產業的教學模式都各有長處,當然也有部分是有牴觸的。
這邊來討論就我觀察到怪獸與SBD影片聯名的觀點:
1.提倡大重量肌力訓練
根據觀察可以發現,怪獸體系,大多都以肌力訓練為主軸,當然肌力訓練的好處無庸置疑
。
但討論到日常功能,若訓練大多以大重量的垂直壓力來壓迫身體,以及點到點單一面向的
訓練,真的對日常活動的反應及表現會有更多幫助嗎?
我們身體應該用來適應各種面向及壓力,才會更全面吧。
2.中軸穩定、四肢發力
這句話確實在肌力訓練是很好的提示。
不過在被大量推廣的情況下,很多人會為了在訓練上維持穩定的腹內壓,而不斷的讓腹部
往外撐開,甚至使用腰帶提示。
此現象我稱為[大肚子效應],現在產業教學在肌力訓練的過程中,大多都提倡核心穩定
(這是以往傳統觀念還在做表層腹肌訓練時,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但可惜的是,很多提示點,都只關注在[腹部],一般都還是以腹式呼吸為主,也或許這
跟商業化的產品[健身腰帶]有很大的關係。
腰帶確實給我們很好的腹部提示,不過身體本身就是用來感受世界,進而創造適應及產生
更好的動作。
但為什麼提倡功能性訓練,卻要在訓練時披上工具呢?
或許在商業考量上,身不由己吧...
3.其中一部影片提到:
旋轉屬於運動員訓練,一般人暫時不需要。
這是我非常不諒解的地方,確實運動員需要非常多的旋轉需求。
但是以常人來看,從行走、跑步至日常上肢活動,旋轉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
若訓練只考量額狀面/矢狀面,那跟機器人有什麼兩樣。
況且從筋膜觀點來看,螺旋線也是支撐人體一條非常重要的筋膜,不應該在常態訓練中被
忽略。
最後,很感謝何老師能無私分享知識含量如此高的影片,這也對健身產業是非常有影響力
的。
而以上單純分享從不同角度的觀點切入。
理性討論,歡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