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與體能背後的理論與實證
今天終於看完《調控力量》,也花了一些時間記錄一下想法,以下是讀書心得/推薦文。
身為一位在社會上夾縫求生存的S&C教練,至少以我個人而言,我很在乎我說出去的話,
以及教授的內容是否真的有所根據或支持。尤其在現今訓練處於Bro Science當道的氛圍
之下,我更加的渴望知道我選擇的訓練方式是否有經過實驗以及探討了。
《調控力量》的出現恰好的補足了我心中最軟的一塊(誤,
繁體版由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總教練何立安博士,何老師引進,
不得不說,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曾質疑過,為何老師在此時選擇此書,
真的會看到睡著...XD
但看完的同時,竟然開始稍微理解了為何是此書了。
書中極其有脈絡的說明了教練一職所需要的知識背景、心理、關係、教學(顯性教學與隱
性教學)、與科學家角色的重疊、各類不同的科學化訓練方式、檢測方法以及最重要的,
思辨能力 。
舉例來說,第7章節同步訓練中,闡述了競技運動員往往需要在專項運動中,需要多種不
同的身體能力,如籃球員既需要切入時衝刺加速的爆發能力,又需要能夠維持40分鐘高反
覆折返與煞車的續航能力。
而在我們已經知曉不同的訓練類型會有訓練不相容性的情況下,得知了週期化訓練的必要
性,但也有許多的實驗探討了耐力訓練先於肌肉生長(或肌力)訓練或順序相反的研究結果
,有趣的是結果有時竟然無法統一,而在書中更是能在各處看到如此現象。
所以在閱讀過程中,我認為這本書間接教導了讀者思辨能力的發展,思考每個探討裡不同
變數與變因,思考在訓練裡有時候得承認不會像台灣考試一樣總是需要有個標準答案。
也許有人會說,靠這樣裡面的研究不就都白做了,反正怎樣都有可能阿!
我是這樣認為的,科學本來就是滾動的,在追求真理的同時,也在不斷推翻或是重新闡述
過往的知識與方法,而我們至少應該立足於向前滾動的巨輪上。
最後說說這本書的優缺點,真的會很想睡覺XD,也沒有什麼幽默的段落,但每個研究或實
驗都有註明作者與年份,所以對於想要更深掘後面內容的人可以在Google學術搜尋上搜尋
,實則是一本肌力與體能的藏寶圖,順便精進英文能力XD。
那什麼人適合閱讀此書呢,
1.從業人員及入門者:讓你講出的話更加言之有物
2.有耐心的人XD
這是我看完書的一些想法,礙於文筆能力欠佳跟此書涉及的知識量過於龐大,可能無法詳
盡地闡述完整,如果有什麼錯誤的地方也歡迎指教與討論~